本书在借鉴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创新思维,力图在理论方面能够达到一些可能的研究创新。总体而言,本书的创新思路是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审视知识产权制度,将经济学的效率标准引入法学理论中的版权制度的分析和比较,从而扩展法学界对于版权制度的研究。因此,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对版权制度中的激励与接入问题进行重新研究和诠释,以期对法学理论中的知识产权理论有所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法律经济学中的知识产权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延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激励与接入--版权制度的经济学研究/法律经济学博士文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朱慧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本书在借鉴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创新思维,力图在理论方面能够达到一些可能的研究创新。总体而言,本书的创新思路是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审视知识产权制度,将经济学的效率标准引入法学理论中的版权制度的分析和比较,从而扩展法学界对于版权制度的研究。因此,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对版权制度中的激励与接入问题进行重新研究和诠释,以期对法学理论中的知识产权理论有所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法律经济学中的知识产权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延续。 内容推荐 版权法是一部形成一国社会文化的法律。版权属于知识产权体系,因此,其保护的标的是思想的创造物,这就决定了版权必须以赋予权利人一定的专有权利来达到和实现激励创作者创作的目的。同时版权又兼具了增进知识和学习的宪法性目的,因此它需要通过设定一些公共领域促进一般的社会公众接入到创新的思想以达到传播作品提高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可见,版权法从本质上就是要在创作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基本的激励与接人的均衡关系。本书主要探讨了在版权作品市场中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版权制度的可行性。具体而言,讨论了版权制度本身所蕴含的创作者、传播者与使用者的利益均衡问题,并尝试着解决所谓的“激励与接入”的两难困境,实现对创作者激励的同时达到对使用者的接入。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选题的确定 1.2 研究方法的应用 1.3 研究框架的构建 1.4 可能的研究创新 2 版权制度的历史变迁 2.1 复制技术与版权制度变迁 2.2 版权制度在中国的发展 3 版权制度经济学研究:文献回顾 3.1 版权制度的经济学理论 3.2 版权实施的经济学理论 3.3 版权管理的经济学理论 3.4 本章小结 4 激励与接入的均衡 4.1 激励与接入的内涵 4.2 激励与接入的困境 4.3 激励与接入的多重均衡 4.4 本章小结 5 激励与接入的最优均衡 5.1 最优版权保护:理论模型 5.2 版权保护维度与作品数量:实证研究 5.3 激励与接入的最优均衡:米老鼠诉讼案 5.4 本章小结 6 激励与接入的代际均衡 6.1 原创收益与后续创新 6.2 基于排名效应的水平差异模型 6.3 具有模仿创新效应的垂直差异模型 6.4 激励与接入的代际均衡:案例研究 6.5 本章小结 7 激励与接入的时际均衡 7.1 技术变迁条件下的激励与接入均衡 7.2 激励与接入的基期均衡 7.3 时际均衡模型 7.4 激励与接入的时际均衡:手机铃声下载侵权案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启示 8.1 研究的基本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版权相关术语及英文原文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以来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