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书中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论语》东传日本之后,在日本儒者手上经历何种诠释的变化?德川《论语》学的变化呈现何种经典诠释学的涵义?全书环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日本儒者通过对《论语》等中国经典的重新解释,一方面摧毁从12世纪以降程朱学派所建立的“理”的形上学世界,另一方面也建构了以强烈的社会政治取向而落实于人伦日用之上的实学为特色的日本儒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德川日本论语诠释史论(精)/中日文化研究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黄俊杰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作者在书中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论语》东传日本之后,在日本儒者手上经历何种诠释的变化?德川《论语》学的变化呈现何种经典诠释学的涵义?全书环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日本儒者通过对《论语》等中国经典的重新解释,一方面摧毁从12世纪以降程朱学派所建立的“理”的形上学世界,另一方面也建构了以强烈的社会政治取向而落实于人伦日用之上的实学为特色的日本儒学。 目录 总序 自序 导 论 第一章 从中日儒家思想史脉络论“经典性”的涵义 一、引言 二、儒家思想脉络中“经典性”的三个面向 三、儒家的“经典性”三个面向间之关系 四、结论 第二章 从中日儒家思想史视野论经典诠释的“脉络性转换”问题 一、引言 二、经典中概念的形成及其脉络性 三、跨文化思想传播过程中之“脉络性转换”类型与涵义 四、“脉络性转换”中的方法论问题 五、结论 第三章 日本儒学中的《论语》:与《孟子》对比 一、引言 二、日本儒者“文化认同”的双重性 三、孔子思想中的价值理念与德川儒者的解释 四、孟子易姓革命思想与日本政治体制的紧张性 五、结论 分 论 第四章 作为护教学的经典诠释学:伊藤仁斋 一、引言 二、伊藤仁斋诠释《论语》的方法 三、伊藤仁斋《论语》学的思想立场及其对孔学的重构 四、伊藤仁斋《论语》学的论述目的 五、结论 第五章 作为政治论述的经典诠释学:荻生徂徕 一、引言 二、“道者,先王之道也”:孔子之“道”的政治解读 三、“圣人者,道之所出也”:作为圣人的先王 四、“欲求圣人之道者,必求诸‘六经’”:徂徕学中“六经”的地位 五、结论 个 论 第六章 日本儒者对《论语》“学而时习之”的解释 一、引言 二、日本儒者解释“学而时习之”章的三种进路 三、中国儒者的解释及其哲学问题 四、朝鲜儒者的解释及其思想基础 五、结论 第七章 日本儒者对《论语》“吾道一以贯之”的诠释 一、引言 二、日本儒者对“吾道一以贯之”的解释 三、日本儒者对宋儒的批判及其思想史的定位 四、日本儒者与朝鲜儒者的解释之比较 五、结论 第八章 日本儒者对《论语》“五十而知天命”的诠释 一、引言 二、“五十而知天命”的诠释及其发展 三、日本儒者的解经方法之一:“脉络化”解经方法及其问题 四、日本儒者的解经方法之二:“即存在以论本质”之解经方法及其问题 五、结论 结 论 第九章 日本儒家经典诠释传统的特质:“实学”的日本脉络 一、引言 二、作为“理”学的反命题的德川实学:《论语》诠释学的反朱学面向 三、作为政治论述的德川实学:《论语》诠释学的经世性格 四、结论 附 论 第十章 涩泽荣一解释《论语》的两个切人点 一、引言 二、“修养不是理论”:作为实学的《论语》 三、“道德、事实与利益合一”:义利关系的新解释 四、结论 志谢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论语》篇章索引 《孟子》篇章索引 |
随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