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有四篇:宏观篇、政策篇、市场篇、资料篇。主要研究了2009年中国的粮食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粮食价格波动的货币因素、粮价上涨与通胀之辨、热评政府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之举、新早稻上市七问、如何看待早稻收购价的高开等。该书的出版对于粮食问题的研究颇有前瞻性,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1辑)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陈少伟//胡锋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有四篇:宏观篇、政策篇、市场篇、资料篇。主要研究了2009年中国的粮食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粮食价格波动的货币因素、粮价上涨与通胀之辨、热评政府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之举、新早稻上市七问、如何看待早稻收购价的高开等。该书的出版对于粮食问题的研究颇有前瞻性,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目录 前言 粮价“不折腾”靠什么 宏观篇 一、适度高粮价有利于中国走出通缩阴影 二、粮食价格波动的货币因素 三、经济下滑、启动内需与粮食价格 四、外资进军粮食产业可怕吗 五、中国粮食价格指数波动比较研究 六、国内外粮价接轨研究 七、稳定粮价,路在何方 八、储备粮轮换与粮价波动 九、粮价上涨与通胀之辨 政策篇 一、公开粮食库存数据如何 二、关注早稻期货上市 三、松绑粮食出口,缓解供给压力 四、打工难,种粮更难 五、稳定粮价:如何做到不伤农 六、增加供给真能抑制粮价上涨吗 七、热评政府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之举 八、反思粮价调控最佳时机,储备策略或可改进 市场篇 一、秋粮丰收之后的粮食市场 二、新早稻上市七问 三、小麦丰收之后的粮食市场 四、跨省移库稻谷销售为什么这样火 五、东北粳稻(米)“卖粮难”分析 六、托市小麦的强劲需求还能持续多久 七、早稻播种面积连年减少的另类解读 八、后托市收购时代,且看市场如何演绎 九、新产中稻局部登场亮相,早稻上涨遇“玻璃天花顶” 十、托市早稻销售强劲反弹,多方博弈决定后市走向 十一、如何看待早稻收购价的高开 十二、最低收购价早稻销售及早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分析 十三、青黄不接之际,卖方市场凸现 资料篇 图4-1 1983-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变化 图4-2 1983-2008年全国稻谷产量变化 图4-3 1983-2008年全国小麦产量变化 图4-4 1983-2008年全国玉米产量变化 图4-5 1983-2007年我国稻谷单产变化趋势 图4-6 1990-2008年我国大米进出口量 图4-7 1990-2008年我国小麦进出口量 图4-8 1990-2008年我国玉米进出口量 图4-9 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早稻采购历年成交价格 图4-10 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早稻销售历年成交价格 表4-1 1996-2006年我国及全球稻谷库存一览表 表4-2 玉米供需及价格情况 表4-3 小麦供需情况及价格 表4-4 稻谷供需情况及价格 表4-5 谷物生产价格指数 表4-6 美国农业部对中国小麦供需的估计(1997-2008) 表4-7 美国农业部对中国粗粮供需的估计(1997-2008) 表4-8 美国农业部对世界大米供需的估计(1979-2008)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