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4心灵的交融)
分类
作者 李镇西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特级教师,著名教育家,家长信任、学生信赖的班主任——李镇西!本套书是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实录。本套书以日记的形式,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爱心与民主教育为主线,真实记录了一个优秀班级的成长历程,记录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其父母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困惑与茫然、痛苦与坚持、眼泪与欢笑,有情节、有反思、有悬念。朴实的文笔,隽永的语言,闪烁着睿智光芒的警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生的爱……

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作为高二(3)班、高二(1)班主任以及高二(3)班语文老师时在高二年级上学期所写的日记。

内容推荐

本套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实录。绝对的真实是本套书的生命。本套书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爱心与民主教育为主线,真实记录了一个优秀班级的成长历程,记录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其父母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困惑与茫然、痛苦与坚持、眼泪与欢笑,有情节、有反思、有悬念。语言朴实、隽永,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它是一段生活的定格,一串记忆的珠宝,一份情感的珍藏,一束青春的花朵。

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作为高二(3)班、高二(1)班主任以及高二(3)班语文老师时在高二年级上学期所写的日记。对后进生的转化以及对学生“早恋”的引导与教育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本书适合初、高中教师,学生,广大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阅读。

目录

新学期的思考

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用随笔谈心

两个班的家长会

王晓丹老师又回来了

和少林、茹月谈“读书”

在师德论坛上的发言

校服与发式

与唐西龙谈心

与余情谈心

成长的代价

王斌余的悲剧

王晓丹老师的第一次发火

一次“纪念抗战胜利”的班会

做怎样的大国公民

对于您,我想我不是太有感觉

决心整顿一班班风

对尹大林的误解

和学生关于班风班纪的交流

和黄雅韵的思想碰撞

重温《一碗清汤荞麦面》

“超级教师”评选活动开始了

关于理想教育的新思考

对吸烟的同学的处理

英语节大合唱总动员

给同学们讲那过去的事

和学生谈写作

英语节上的大合唱

整顿班风

关于早恋

虚假的荣誉

被遗忘的坦诚

今日焦点——鲁若兰、石云霞

集体谈话

旷课事件

生活的迷茫VS学习的烦恼

回信答疑解惑

开解苦闷的南希

男生们的青春期困惑

调整班委

新班委就职演说

回复半期学习总结

万雷的“抗议”

“爱”是一场考试

信任是一剂良药

天,晴了

可贵的心

分数隐私

18岁的责任

宽容与计较

李庄的记忆

盛兰的来信

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留给明天

纪念南京大屠杀

名次与座位

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由感恩节想到的

私自调换座位事件

黄雅韵的故事

接吻事件

珍惜“童年的手绢”

迎新篝火联欢会

迎新“团圆饭”

高二上期的最后一天

盛兰回校了

请民工吃饭

期末班主任工作总结

黄雅韵病了

李老师的调动疑云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

附录:有些东西是因为李镇西(李鑫)

后记

试读章节

9月13日 星期二

上午,继续通过随笔与部分同学谈心。

下午,王晓丹老师给我来电话:“李老师,我现在在学校外面办事。刚才余情给我请假,要求出校门,说是她胃疼需要上医院。我要她父母给我打个电话,结果她找了一个并非他父亲的男子给我打电话。所以,我就没有同意她出校门。我担心她没有去上课,你能不能现在去教室看看她在上课没有?”

我说:“我马上去看!”

来到教室,余情果然不在教室。我心里一惊,这孩子会到哪里去呢?

后来碰到铁皮鼓,他给我说起余情的情况,他说余情一方面表现出很纯真很阳光的样子,但另一方面与异性交往很密切,令人担忧。他还说,值得关注的还有文思宁和黄雅韵。

我想起开学不久和余情的一次闲聊,当时她胃疼得很,我刚好那时也胃疼,所以我还和她开玩笑说“同病相怜”。那次聊天,感觉她的确很单纯,很阳光。她很坦率地说她上课坐不住,最多能够集中20分钟的精力,要我严格要求她。第二天晚自习,她说她胃疼得厉害要请假去医院打点滴,我想都没多想就同意了。现在看来,那次说不定也是撒谎呢!铁皮鼓说她很不注意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这让我想起了昨天晚自习时,她很亲热地帮同桌的男生穆松涛整理衣领和头发,俨然是一对情侣。

我第二次在课间去教室,看到她正在教室里,便把她叫到了办公室。我问她刚才哪儿去了,她说上学期期末历史会考没有及格,刚才参加补考去了。我心里稍微放心了。然后很严肃地问:“你刚才为什么要给王老师撒谎?叫你让父母打电话,你却随便叫一个成年男子给王老师打电话!”

她低下头,说:“王老师非要我让父母打电话,可我又联系不上,只好…

我和她面对面坐着,惊讶地发现,她真是“全副武装”:头发染过,耳垂上戴着耳钉,手指上戴着戒指,每个手指甲都染得红红的,而且每一个指甲上都画着花儿,手腕上也戴着饰品。我忍不住说:“中学生是不能戴首饰的,你难道不知道?”

她赶忙取耳钉。

我说:“你说你这一身打扮,还像不像中学生?我不反对爱美。但明明是少女,却打扮成少妇,总不能说是美吧?”

我一下意识到这话说得过分了,赶忙说:“我的意思是,中学生的美应该更朴素自然。”

我直截了当地批评她:“作为女同学,与男生交往应该注意分寸,这不是封建,而是自尊。没有什么比尊严更宝贵的了。李老师真是把你当我的女儿了,因此为你担心。也许你现在是单纯的,没有想那么多,但是以你现在与异性同学相处的方式,我就很担心你以后上当吃亏呀!从你的穿戴看,我很难相信你会把精力全部用在学习上。我真想不通,你父母每年花那么多钱送你到这里来,究竟是为了什么?”

她快流泪了,说了一句:“李老师,其实我心里很难受。”

我相信她这一句是真话,但马上要上课了,我只好对她说:“这样,晚上吃了晚饭,你到我办公室来,我们好好聊聊,好吗?”

晚上,余情如约来到办公室。

我先问了她下午究竟是想出学校去做啥,她说,她的确是想出去玩儿。我当即肯定她的诚实:“无论犯了多大的错误,只要诚实,老师就会原谅。今天下午王老师和我最生气的就是你撒谎。爸爸妈妈给你送到这里来,如果我们对你不负责任,那不就是辜负了你爸爸妈妈了吗?尽管下午李老师批评你比较严厉,但真的是很想你有进步呀!”

她说不觉得严厉,老师批评得对,是自己错了。  我问她刚才下午为什么说心里很难受,她说:“我其实很想进步,很想学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心是浮躁的,所以很难受。”

“从这一点上,我看到了你的上进心。”我说,“李老师推心置腹给你谈三点。第一,一定要多想想,自己到这里来是为什么?既然选择了普通高中,就意味着还是想考大学的,而现在的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如果自己不上进,两年之后完全可能被高考淘汰,那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我给她分析了近几年的高考形势,强调了一切都在于自己,否则今后将追悔莫及。

“第二,你的穿戴打扮,我觉得是不妥的。”我刚说到这里,她就伸出手指头说:“我已经刮掉了!”我看,果然十个手指甲都刮干净了。

“这就好。”我继续说,“我今天下午说了,中学生应该有更加朴素自然的美。本来是一个非常清纯的女孩子,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成年妇女的形象呢?而且过于成人化社会化的穿戴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把精力用于学习。可以这样说,全力以赴学习的同学,是无暇考虑个人打扮的。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一个学生的穿着上看出他学习用功的程度。”

她说她妈妈很迁就她,不同样式的衣服给她买了很多。我一惊,她妈妈怎么如此溺爱孩子呢?

“最后一点,你一定要注意和男同学之间交往的分寸。”

她点头,说:“我就是性格太活跃了,有时和男生相处可能有些把握不住分寸。”

我说:“我相信你不是真正的谈恋爱,但是由于和男生交往过于亲密,可能会引起别人的误解,这也会给你造成一些烦恼。一个女孩子,如果与异性交往过于随便,即使是你无心——我相信你是很单纯的,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希望你理解李老师,我完全把你当作我女儿,因此给你说这番话。”

她表示理解和接受,说:“我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我想上进,可就是静不下心来,很浮躁。这怎么办呢?”

我叫她给自己每一天都安排一个时间表,每一时段做什么都要明确,让“事情”逼迫自己静下来。“如果你每一分钟都觉得有事可做,心自然就沉静了。”

P34-36

序言

学生进入高二了,我的教育又遇到一个技术性的难题:我同时当两个班的班主任,而且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我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学生每一天的时间都被学习挤得满满的,我甚至连找他们谈心的时间都很难找到了。

但我多次说过,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不能设想,离开对学生心灵的关怀,还谈得上什么真正的教育?于是,我选择了给学生书面交流的方式——有时候是直接给他们写信,有时候是在他们的随笔后面写批语。其实,就教育方式而言,有时候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好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书面交流便成了师生对话的合适途径。对学生来讲(尤其是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样做既避免了面谈的局促不安,又能与自己信任的老师进行有效心灵交流。对班主任来说,与学生建立并保持书面联系,意味着赢得了学生的信任,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这种交流,班主任可以比当面谈话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其变化,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引导。

从故事性的角度说,这个阶段的“可读性”似乎不那么强,但在我来说,遨游在学生的心灵,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何况,这样做也是将我的心灵融进学生的心灵。不只是我在感染和影响学生,学生同样也在感染和影响着我。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的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更多的民主,更多的平等,更多的科学,更多的个性,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历程。

非常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精神历程,因为某种意外戛然而止——具体的原因,我不便公开说,但我要声明的是,这与“人际关系”无关。总之最后的结果是,我不得不离开学生们,我一直希望陪伴他们到高中毕业的愿望未能实现,这成了我永远的遗憾。

这一套日记的结尾似乎有些平淡,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浓墨重彩那么激动人心那么催人泪下……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我是在忠实地记录生活,而不是在编电视连续剧。就任生活自然地流淌吧!虽然离开了这批学生,我依然在关注他们,直到现在他们已经进入大学,我还和他们有着联系。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在2008年北大新生入学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说:“要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些令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每个教育者不妨问问自己:我的生命中有这样的日子吗?我可以非常骄傲地说: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有许许多多“令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

这,就够了。

李镇西

2008年12月10日

后记

百万字的班主任工作日记(2004年8月~2006年2月)终于整理完毕。还有些情况需要向读者说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算是后记——

写工作日记是我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了,在实践中成长,而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写作中的反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忠实于实践和思想的日记成就了我。任2007级班主任期间,我照样写了很翔实的日记,记录学生的进步、班集体的建设和我的成长。我原来没有想过把这些日记出版,但在科学出版社的张展先生的劝说下,我把那一个班的日记进行了比较认真的整理,奉献给所有关心我和关注教育的读者。

我先是任2007级3班的班主任,后来又同时兼任2007级1班班主任。但非常遗憾的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这两个班最终我还是没有教到高三毕业,这实在是非我所愿。但是,这两个班的学生后来一直和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正如我给他们的教育多少会影响他们的人生一样,他们对我的帮助也促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并更加科学而民主地实践我后来的教育。我永远感谢我的历届学生!

本书的部分内容曾经于2005年6月出版过,为了保持日记的完整性,这次重新出版,但我做了一些修订,因而在内容上还是有些不同。前次出版的时候,学生都以真名出现,这也是学生的强烈愿望,但这次整理的时候,我经过反复思量,最终还是决定所有学生都用化名,不过,除了学生的姓名是化名之外,所有内容绝对真实。当然,有些涉及学生隐私的内容我还是经过了一些技术处理。对此,我想读者是能够理解的。

我请书中的几位主人公写了点朴素的文字,连同我的日记一起呈现给读者。学生的文字当然有不少情不自禁的过奖之词,但感情是真诚的,而且读者借助他们的眼睛看我和我的教育,也别有味道。我在这里向付锐、杨晓梅、李鑫、王光贤、严忠孝表示感谢!

李镇西

2008年12月23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