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哈尔滨东京莫斯科--一个苏联外交官女儿的回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俄)A.M.斯拉乌茨卡娅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的作者讲述了她的父亲——一位苏联外交官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斯拉乌茨基的生活和经历。书中所描述的上个世纪30—40年代在苏联、中国的东北和日本发生的事件,会使读者产生兴趣。作者与那个时期苏联上层社会领袖的子女——自己的同龄人之间,尤其是和斯大林女儿之间的密切关系,给这本回忆录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一位苏联外交官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斯拉乌茨基的生活和经历,描述了上个世纪30—40年代在苏联、中国的东北和日本发生的事件。作者与那个时期苏联上层社会领袖的子女——自己的同龄人之间,尤其是和斯大林女儿之间的密切关系,给这本回忆录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目录

第一章 哈尔滨——松花江上的一座城市

童年的早晨

历史的回述

哈尔滨和我的几位家庭教师

我们的厨师和仆人

招待会

别尔申夫妇和其他朋友

孩童

一种叫“偷窃”的游戏

领事馆里的娱乐活动

哈尔滨的节日

日本的入侵

茶屋

挑衅

童年记忆中的秘密

休假

出售中东铁路的谈判

大连和我的第一次日本之行

中东铁路易主

中东铁路员工的命运

第二章 在太阳升起的国家里

新的任务

在东京

父亲在东京时的情绪

第三章 战前的莫斯科

从东京回到莫斯科

学校

第四章 斯维特兰娜

斯维特兰娜在战前的学校里

友谊

第五章 乌云在我父亲的头上聚积

第六章 晴空万里

第七章 战争与疏散

向农村疏远

古比雪夫

第八章 瓦西里

第九章 离开古比雪夫之后

我们这些高年级学生

男孩子们在“游戏”

东方,东方……

父亲的逝世

专业的选择

最后的两次相会

困惑,悲痛的困惑……

POST MORTEM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哈尔滨——松花江上的一座城市

童年的早晨

早晨醒来,眼前的屋子里,充满了阳光和夏日的暖意。这样的时光,只是在我的童年时期有过。

屋子里的寂静告诉人们,时间还很早。浑身充满了活力的我,在一种说不清楚的幸福感的驱使下,不甘躺在床上睡懒觉。我很快穿上衣服,蹑手蹑脚地从屋子里走出来。

我们住的房子是一座老式的俄罗斯建筑风格的独家寓所。带有大花盆的石头台阶引向领事馆的后花园。一道木板障把这个后花园与领事馆的其他地方隔了开来。我们就住在这座建筑物的二层。我们的楼下,是一个只在重大节日才开放的俱乐部。建筑物的半地下室里,有个台球室。领事馆下班后,这里总是聚满了人。我们的中国厨师住在半地下室的另一个房间里。

我蹦蹦跳跳地从后花园跑到领事馆的院子里。院子里有一幢二十世纪初叶建筑风格的长条形建筑。建筑物上,那宽大明亮的窗户和其建筑物的风格一致,呈现出不对称的排列。建筑物的圆形屋顶上,飘扬着红色的国旗。一畦畦栽种很整齐的小花池围绕着一个大花坛。一个用天竺葵组成的红五星,镶嵌在大花坛的中央。用柏油铺成的小路和汽车道,通过修剪整齐的灌木丛,在巨大的铁门前交会。四个金色的大字CCCP。横贯大铁门。这就是苏联驻哈尔滨的总领事馆。

领事馆办公楼的后面有个院子。这个时候院子里还没有人。院子里,有一栋很简朴的现代建筑——这是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居住的集体宿舍楼。

领事馆的工作人员住在这栋楼房的地上两层。半地下室里有一个公共付费餐厅。在这个餐厅里工作的,都是有经验的俄罗斯厨师。领事馆的全部业余生活,都安排在这栋集体宿舍前面的院子里。这里有排球场和网球场。排球是大多数成年人喜爱的运动。到了冬天,就把网球场浇成了溜冰场。

一条用铁链拴着的白色和棕色相间的长毛大花狗,静静地卧在狗窝的旁边。我飞快地向这条狗跑去。这条狗也和我一样,为新到来的一天而高兴地蹦着,叫着,用嘴巴触着我的脸。在我和这条狗嬉戏的时候,早晨的声响出现了:总是拿着那只扫把的扫院子的工人和我打招呼。集体宿舍的门一个接一个地响起来。人们一个接一个地从屋子里走出来。大家都愉快地和我互致问候。我从他们每个人那里都能听到使我感到既和蔼又可亲的问候。因为他们都很爱戴自己的总领事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斯拉乌茨基,所以对他的幼小的女儿自然很亲热。

小小运动场里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械。有单杠、吊环、平衡木和悬吊的棕绳。我每次都要在这些器械上努力地做些动作。我每次都是把凝聚的热量和幸福感都释放出来之后,才会想到回家。

记得有这样的一天,也是清晨。我很不舒服地用脚踝倒挂在吊环上。不管我怎样努力,也无法用手够到吊环。这个时候,我有点儿害怕啦,真的想呼救。这个时候,领事馆打字员胖胖的托尼娅阿姨,突然从集体宿舍里冲出来,解救了我。这只是偶然的一次。我重复一遍,像这样充满幸福和阳光的早晨,只有在我童年时代才有过……

历史的回述

哈尔滨是我童年时代居住过的城市。它在很多方面,都和俄罗斯的城市相像。这并非偶然。1896年,中国政府同意俄罗斯修建一条,经由中国通往海参崴的铁路线。皮库尔对于这段史实是这样描述的:“……这个时候,西伯利亚铁路的敷设工程正在进行。这条铁路是沿着阿穆尔河(黑龙江)走向,形成一个很大的弧。这个时候,俄罗斯财政大臣维特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我们的钢轨已敷设到了后贝加尔地区。到了该决定今后何去何从的时候啦。如果我们说服了李鸿章,让他同意这条铁路从满洲通过,我们将把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路程,一下子缩短500俄里在这个问题上,对李鸿章不要吝啬。不然的话,我们的国库,在将要敷设的钢轨和枕木上要花费更多的钱……’中国东清铁路就这样诞生了。”整个中国东清铁路(后来又称“中国东省铁路”),包括其所有站点,都拥有治外法权。在铁路属地,有俄罗斯的军事警备、警察局和法院。铁路于1903年竣工。

在俄国建设者的参与下,把一个人口数量不大的居民点——哈尔滨建成了一座俄罗斯式的大城市(就连街道,都有俄语的名称)。当时,这座城市成了中国东清铁路(以下简称:“中东铁路”)的行政中心和两条(由赤塔至海参崴和由哈尔滨至大连和旅顺)铁路的会合点。哈尔滨同时又是中国东北地区北部的最大河流——松花江的水运货物中转站。

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耻辱地战败之后,中东路的南部线就割让给了日本。从此以后,中东铁路的南部线就改称为南部满洲铁路,其简称“南满铁路”。南满铁路由日本军队守卫,余下的中东路仍由俄国军队守卫,后来由中国军队守卫。

成千上万的俄国人,为了高额的薪水,来到当时还是很蛮荒、未被勘察过的中国东北地区,来到一个为有事业心、精力充沛和富有浪漫思想的人而开放的地区。这个地区拥有稀有树种的原始森林、肥沃的土地和未被探明的地下矿藏。这里还生长着珍贵的毛皮动物。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廉价的劳动力从中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了东北。哈尔滨和中东铁路沿线城镇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很快地繁荣起来。根据官方资料的显示,从1906年,受益于中东路的东北北方两个省的居民人数不超过一百五十万,其人口密度为一平方公里1.5人,到1931年人口密度增加了十倍。而哈尔滨周边地区的人口密度,一平方公里面积上,竟达到了120人。1917年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前,哈尔滨有来自俄罗斯的俄国人近七万。到了1922年,由于俄罗斯的大量流亡移民的迁入,俄罗斯居民的数量增至二十万(2)。东北北部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占这一地区经济总量的77%)。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大豆(例如1929年的大豆收成为三百三十五万吨)。除大豆以外,种植量呈递降次序的一些作物是谷子、高粱、玉米和小麦。林业(俄罗斯租让企业)占这一地区经济总量的13.2%,而畜牧业则占5.6%。

出口货物的大部分经由中东路运往南方的大连、上海及香港。有一小部分的货物沿松花江水运至哈尔滨之后再经铁路运出。所有南运的货物要在长春地区进行转运,再由南满铁路承运。出口货物里面的农产品主要是大豆,占出口货物总量的91%。

哈尔滨成了这一地区的工业中心。这一地区近75%的工业集中在哈尔滨市区内和哈尔滨近郊的傅家店。截至到1931年哈尔滨就有五十多家榨油厂、二十三家面粉厂、八家酿酒厂、一家毛纺织厂、一家玻璃厂、一家胶合板厂以及一些其他的企业。在傅家店还有一些像棉纺、织布、织袜、编织、地毯这一类的作坊似的小工厂。中国人大都在工业、服务行业里做工或者是做些小生意。不论做什么,收入都是很微薄的。哈尔滨不仅成了俄罗斯式的省会城市,而且还成了具有鲜明殖民色彩的城市。在这里除傅家店以外到处都讲俄语。

还是让我们回到我对童年的回忆中去吧。

P1-5

序言

该书的作者讲述了她的父亲——一位苏联外交官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斯拉乌茨基的生活和经历。书中所描述的上个世纪30—40年代在苏联、中国的东北和日本发生的事件,会使读者产生兴趣。作者与那个时期苏联上层社会领袖的子女——自己的同龄人之间,尤其是和斯大林女儿之间的密切关系,给这本回忆录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为方便读者阅读,除保留原书注释外,译者为部分人名、地名、事件名及中俄民俗作了适当注释,特此说明。

译者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友人的大力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译者

2008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