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未都说(车上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马未都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马未都先生的散文作品集,书中收录了:《如何使筷》、《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生活才是文学》、《人类的新“器官”》、《光荣与梦想》等故事。

内容推荐

写这套《马未都说》丛书时马未都五十三岁,自称此套书是对前半生的一个总结,也是个人生经验的大汇集。马曰:如果我的出生是起点,现在算是一站,下半生决没有等长的时间了。所以古人常常发出哀叹,人生苦短。其实短长都罢,关键是要活得明白。这套小书理应叫“明白集”。  《马未都说》一套三本,分别用了“枕上篇”、“车上篇”“厕上篇”,每篇都按照人情、事理、文化、杂谈四个部分分类,写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的感悟,并用自己半生的经历和观察力,拨开纷纭的现象,直接探究事理的本质,而书中提出的一些关于艺术的普及和创新的观念,无不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担忧。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车上篇》分册。

目录

人情

 老照片

 不再年少

 养花

 养狗

 报复

 左撇子

 “文革”时的西餐厅

 日本绿芥末

 青玉米

 看青

 鲥鱼

 白拖拖黑包包

 捕鼠记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维族兄弟

 冰火两重天

 量力而行

 阿拉尔

 浙商

 新疆冰激凌

 巴扎购物

 阿拉尔的酒席

 新疆新娘

 疆獒

 船的起伏如人生一般

事理

 书的沧桑

 信息大同

 媒体的利弊

 揭晓谎言

 成材的标准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学会相处

 学会学习

 足底按摩

 一半

 瘦马

 改造老街道

 经验之谈

 文化的尊严

 剑

 汤

 光荣与梦想

 球类运动

 开幕式

 奥林匹克精神

 超人

 国球——足球

 国球——乒乓球

 人类的极限

文化

 夏之柳

 人类的新“器官”

 声音卫生

 飞行

 群居

 功夫熊猫

 道德标准

 普及艺术

 传承的区别

 日本能剧

 北京歌剧

 改良艺术

 误解艺术

 红楼服饰

 细致生活

 鉴

 景德镇

 古窑瓷场

 飞机

 吸烟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如何使筷

 筷子文化

 书法

杂谈

 爱情六方体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上面

 下面

 拔牙

 牙齿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报恩

 报仇

 正龙拍虎

 傅雷先生

 布口袋

 五官

 狗不理包子

 伞

 追求文学

 文学的傲慢

 生活才是文学

 谋求平等

 教育误区

 境界

 西洋钟表

试读章节

母亲拿来一张老照片,是张合影,上面有七个幼童,都是我的长辈。照片的年代推算应该在1942年前,母亲当时不会超过十岁。深夜,我一个人在台灯下端详了照片许久,感慨人生。照片上的人大部分我都见过,不说名字,依稀也可以分辨谁是谁。母亲的头发浓密,盖满半张脸,脸若银盆,所以乳名叫小胖。

我小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所受教育都是旧中国民不聊生,饿殍遍地,没一个人能过上好日子。祖国解放,把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这些教育深入人心,以至于我曾长时间对母亲“小胖”的乳名持有疑惑。那样的社会人怎么可能胖呢?!

这张照片上的孩子们——我的长辈,一睑的祥和,一副城南旧事的心思,他们尚不知几年之后,一场时代的变迁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多大的影响,每个人都是这段动荡历史的见证。

历史再快,对于个人也是慢慢行驶的。我看着照片上的这些亲人们一天天地变老,感受着世事沧桑。母亲已经七十五岁了,声音洪亮,走路如风,与她一生性格无异。母亲的心直口快,历史上没少给自己惹麻烦。我们的文化,对直不宽容,对曲很欣赏。

从照片上的光线推测,这是一个冬日小阳春的午后,几个不谙世事的孩童被长辈唤在一起,用相机记录下这历史的一刻。那时,母亲内心单纯,目光清澈,不知十多年后将生下我,更不知要养育我们兄妹三人,盲至她老还要操心。

我小时候胆大,对蹿房越脊上树爬高之类的事情特别有兴趣,而且多高也不害怕。我记得十来岁时经常爬上老式的五层楼顶,在斜式散瓦的房顶上居高临下欢呼雀跃。还有,上小学时,我喜欢翻出学校四层顶层阳台的栏杆,坐在边沿上,伸出双腿晃动,以吸引路人惊异的眼光。这些场景让今天的家长看见,自己得先吓个半死。

所以,我遇见恐高的人总是持讥笑态度。八十年代,有一次去安徽安庆,爬上安庆最有名的振风塔,此塔高六十余米,八角七层,我钻出最上层塔洞,外沿一圈矮至膝盖的围栏,空间很窄,走了一圈,感觉怪怪的。这种矮围栏比没有围栏还让人恐惧。同行的兄弟们无一人敢试着走出塔身,只有矬子里拔将军冒出一位,趴在地上伸出头看了一眼,据他事后说,裆一下子就凉了。

还有一回去法国,上艾菲尔铁塔,我三蹿两蹿就到了最高处,没有关心同行的同胞。我那天真是领教了什么叫恐高症,这位同胞一走出铁塔电梯,立刻呈现骑马蹲裆式,一步三挪,双臂伸直,如同盲人摸象般向围着钢网的围栏挪去,面如土色,汗如雨下,让人无法不可怜他。

我是不知,恐高是一种准病态。体力如不支,精力也会不支;精力不支,心力就会下降;恐高就会发生。随着年长,有一天我站在一个高楼阳台边,忽然一阵小风,我的裆也一下子凉了,觉得此楼不稳乱晃,我终于明白不再是年少时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孩。

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养花,充分地利用了家罩的空间,犄角旮旯都放有花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倒挂金钟和蟹爪莲。倒挂金钟有垂丝般的花茎,如礼花怒放般满树悬垂,不仅好看,还顿具诗意;父亲亲于在仙人掌上嫁接的蟹爪莲,往往在隆冬盛开,层层叠叠的粉红花朵,在耶个没有花市的年代很吸引人的目光。

而我养花就显得随意,首先不是由小养大,而是去花市挑选一盆中意的,先高兴几日,然后任它一天不如一天。我知道花好看不好养,尤其我们一般人又不是专业花匠,不知如何伺候。今天欲家中装点,就会开车弪直去花市,挑选几盆顺眼的,搬回家里,甭管放在哪里,甭管如何精心,这花铁定几日后就蔫头耷恼,一副气死人不偿命的态度。

吃一堑,长一智。凡我亲自购花,一定要问卖花人此花秉性,如何才能回家岳也尽职尽责。卖花人中有滑头的,就说:花怕懒人,也怕勤快人,不浇不行,水大了不行。实在人就说:这花就管几天,打了药的,你拉回家,药性一过,谁弄也不行。

春夏秋冬,四时佳兴。人类的本事就是改造自然,反季节作为,夏花冬开,自以为是。但在大自然看来,人类这点雕虫小技十分可笑,还不如塑料花来得真实。

我养的第一只宠物犬是天津买的。我去天津买古董,回家的路上,看见一自由市场,几个人在卖小狗,我急不可待地下了车,凑了上去,最终挑了一只白白的,有着黑眼圈的没名小狗。回北京的路上,小狗晕车,老是干呕,我只好停车让它缓口气。歇息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余晖照着白白的小狗身上,让人生出不少怜爱。

我喜欢狗,相关故事一大堆,悲剧喜剧都有。几十年来狗很让我揪心,有狗的日子也显得乐趣多多。小狗买到家一定先要起个名字,思路窄,就叫奔儿奔儿,清脆响亮,朗朗上口。奔儿奔儿就在我们家一日日地长大。那时儿子还在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奔儿奔儿摔跤,两个人都高兴地完成这一礼仪才罢手各做各事。

奔儿奔儿原来是不出屋的,拉屎撇尿在卫生间,虽有点儿味但也能忍。后来我偶尔带它出门走走,这一走一发不可收拾,每天不出门它就闹个不停。一次,我带它在家门口的小马路遛弯儿,我在路北,它在路南,忽然开过一车,奔儿奔儿慌了,向我跑来,我只听嘭的一声,奔儿奔儿被车撞了。

后来的结局是我打“面的”打了一百一十元钱,没有一个拘医生给看,都说这狗没救了。可它在我臂弯还活着,浑身颤抖,偶尔还睁开一只眼看我一下,我的一只羽绒服袖子都被血浸透了,最后从北京东四十二条开到颐和园后身北京农大医院,才救回了奔儿奔儿的命,但它失去了一只眼。

今天在城市里的宠物医院水平参差不齐,混吃混喝的大有人在。我家奔儿奔儿受的是外伤,医院无法糊弄,不像狗打蔫犯病,开点儿小药,打发回家了事。北京农业大学的宠物医院严格说是个教学基地,医生护士一看就专业得不行,进门先挂号,抽血化验拍片子,然后医生表情凝重地对我说:“狗眼睛要摘除。”

其实,我早就有思想准备,奔儿奔儿的左眼已悬挂在眼外,惨不忍睹,可我老婆听后大哭,无理地要求医生必须保住奔儿奔儿的眼睛。我记得医生为难地对我说:“玻璃体都流出来了,保住的可能只有百分之一。”以我的经验这百分之一仅是个客气话。

我在手术单上心情沉重地签上了字,看着毛色无光的奔儿奔儿麻醉以后,像个破布口袋一样被撂在手术台上。医生和蔼地对我们说:“家属请出去。”我们在门口的长椅上坐等,已是下半夜了,医生才走出手术室告诉我:“每天要打抗生素,抱回去吧!”

奔儿奔儿回到家的待遇可想而知,我把一个特大的羽绒枕放在床前,让它躺在上面,我在床上可以观察它的一举一动。第二天夜里,它居然起身找水喝,让我惊叹狗的生命力。失去一半视野的奔儿奔儿很不习惯,在屋里乱碰撞,疼得它直哼哼。三天以后,奔儿奔儿已开始适应新的生活。当我回到房间,钻进被窝时,惨叫一声、奔儿奔儿趁我不在之时,钻进我的被窝尿了一大泡。它以为,让它受到如此不公平待遇的是我这个“家属”,必须报复,才能扯平。P4-12

序言

我是一个对各类事物都感兴趣的人,十分愿意思考其规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大家熟知的文物收藏不过是我的业余爱好。早年喜欢过文学,错以为文学是一生的事业,后来发现人生有许多事情比文学还绚烂多彩,就势利地离文学远去了。走进文物领域,深知此处积淀之厚,非一世之功不可攻入,故兴趣盎然。世上凡能成事的人都要保持这种兴奋,持之以恒。王安石所以说:君子不可以不知恒。

写这套丛书时我已五十三岁了,可以说集前半生的经验,做一个总结。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我的出生是起点,现在算是一站,下半生决没有等长的时间了。所以古人常常发出哀叹,人生苦短。

其实短长都罢,关键是要活得明白。这套小书理应叫《明白集》。

是为序。

戊子冬日

书评(媒体评论)

人情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三国志》

事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文化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汉书》

杂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卜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