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孩子怎么想父母怎么教--一个韩国妈妈的教子手记
分类
作者 (韩)金京心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韩国儿童心理专家的倾力之作,是奉献给中国父母的精心礼物。

本书从生活、道德、人际关系、游戏、性格、感情、语言、表现和能力等九个方面,阐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各种疑惑,细致入微地进行了分析解读,有理有据地提出了问题解决方法,让千千万万的中国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不再感到无所适从。

内容推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这个人生导师的角色,的确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许多父母为找不到正确的教育方法而困惑、烦恼。这本书就像一面放大镜,帮助父母看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孩子是怎么想的,孩子在成长中表现出的行为动机、情绪和生理上的反应是怎样的,父母应该怎样去应对处理,让您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掌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

本书是作者多年对儿童心理研究的大成之作,系统地从生活、道德、人际关系、游戏、性格、感情、语言、表现和能力等九个方面,阐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各种疑惑,细致入微地分析解读,有理有据地提出问题解决方法,让千千万万的中国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不再感到无所适从。

目录

自序

Part Ⅰ 生活

 边玩边吃

 穿脱衣服慢吞吞

 用脏手吃东西

 乱扔玩具

 喜欢收集杂物

 做危险游戏

 喜欢饲养小动物

 左撇子

 切菜刀危险吗?

 不要溺爱孩子

 防止交通事故

 学习游泳

Part Ⅱ 道德

 喜欢告状

 爱撒谎

 随便拿人东西

 任性

 捣乱

 偷拿妈妈的钱

 说话不算数

 撩女孩子的裙子

 没有礼貌

 错误一犯再犯

Part Ⅲ 人际关系

 内向和腼腆的孩子

 富有同情心

 想象中的朋友

 多派孩子去买东西

 父母选择的朋友

 爱欺负人的孩子

 受人欺负的孩子

 以自我为中心

 与陌生人交往

 培养社会活动能力

Part Ⅳ 游戏

 易厌倦的玩具

 不肯放弃又旧又脏的玩具

 给病人看病

 有输有赢的游戏

 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假想游戏

 运动游戏

 旁观游戏

 平行游戏

 边吃饭边看电视

 喜欢冒险行为

Part Ⅴ 性格

 离不开妈妈

 依赖心重

 贪心

 性情乖戾

 缠人

 好动

 性急

 神经质

 过分活泼

 举动与众不同

Pdrt Ⅵ 感情

 爱哭

 爱发脾气

 怕鬼

 嫉妒

 欲望得不到满足

 怀有自卑感

 感情矛盾

 精神紧张

 改不掉的毛病

 培养“我是好孩子”的意识

Part Ⅶ 语言

 喋喋不休

 骂人

 刨根问底

 改不了的幼儿语

 在幼儿园里怯声怯气

 语言滞涩

 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

 反复读同一本书

Part Ⅷ 表现

 个性的表现

 爸爸的画像

 妈妈的画像

 讨厌画画儿

 培养创作热情

 画同样的画儿

 发泄感情的指涂法

 自由表现自己

 音盲

Part Ⅸ 能力

 灵巧的手指

 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培养思考能力

 学习能力

 适宜能力

 创造能力

 社会性智力

 语言型智力

 动作型智力

 培养节奏感

 文字教育

 外语学习

试读章节

边玩边吃

“别玩了,赶紧把饭吃完!”

“嗯。”

“再不吃完,我可要收拾桌子了!”

“嗯。”

“还在玩!去幼儿园要迟到了!”

“嗯。”

“妈妈可要上班去了,待会儿让你自己去幼儿园!”

“好妈妈,等等我吧,我这就吃。”

每天早上,妈妈都要为星爱的吃饭发愁。做母亲的总是心急火燎地催促孩子吃饭,但是孩子却总是慢腾腾地边玩边吃。因此,母子俩总是为吃饭闹得很不愉快。

孩子怎么想

  大人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把玩与吃分开对待,他们要求孩子们坐在餐桌旁就要专心致志地吃饭,不能一边吃饭一边东张西望,或者离开座位满屋子乱跑。尽管他们自己也时常会一边吃饭,一边看报纸、看电视,或者与别人聊天儿。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父母在对待自己和对待孩子上采用了“双重标准”。父母自己没有以身作则,这就难怪孩子们对母亲的催促和唠叨常常大为不满了:

“妈妈总是一个劲儿地催促我快点吃,但是她为什么不管一管爸爸呢?爸爸不也是一边吃饭一边玩吗?妈妈只知道管我,从来就不管爸爸!她真是一个偏心的妈妈!”

孩子们都是很好动的,即使是在餐桌旁,他们也并不想安静下来。孩子们又是天生的游戏家,周围的一切都成为吸引他们的东西。比如勺子碰到碗发出的“叮当”声,在孩子们听来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他们跃跃欲试,拿着勺子敲击着碗碟,兴奋地大叫大嚷。

父母怎么教

每一位做母亲的都希望孩子能多吃一点,因此,虽然嘴上说着“我要收拾桌子了”,但实际上这只是对付孩子的一种策略,并不真的就动手收拾桌子。久而久之,就让孩子抓住了妈妈的弱点:“不管妈妈说什么,她总会等我吃完了再收拾桌子的!”于是,妈妈说妈妈的,孩子照玩不误,这让做母亲的感觉很头痛。

有一位妈妈针对孩子的这种心态,认为不应该对孩子过分纵容。她的做法通常是这样的:在早餐桌上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不管他是边吃边玩也好,或是只玩不吃也好,只要到了上幼儿园的时间,她就会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说:“不要吃了,该去幼儿园了!”然后把孩子从餐桌上拽走。

当然,大多数母亲并不认可这位妈妈的做法,因为她们觉得这位妈妈的做法实在是有些“残忍”。但是不管大家认不认可,最后的结果却是:这个孩子慢慢养成了在上幼儿园之前把饭吃完的习惯。

最不明智的做法是老在孩子的耳边絮叨个不停,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适得其反。孩子天生都有一点逆反心理,你越是让他快吃,他反而越是磨磨蹭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随时随地都在寻找着玩的对象,根本就不会考虑时间、地点之类的事情。吃饭的时候自然也不会例外。

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边玩边吃的习惯抱一点宽容和耐心,只要孩子不是光玩不吃,就不要对他进行过多的干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制能力也会随之增强,这个习惯就会慢慢改正过来了。

穿脱衣服慢吞吞

“外套穿好了没有?”  “……”

“怎么这么磨磨蹭蹭的,扣子还没系上呢?”

“……”

“别忘了把袜子穿上!”

“……”

“你的鞋呢,赶紧把鞋穿上!”

“……”

“快点!要不然上学就迟到了!”

“……”

孩子怎么想

“妈妈老是催我快呀快的,我不是已经在快了吗?真不知道妈妈要我怎么做才叫快!”

每天早上的穿衣,既是妈妈费心费力的时刻,也是星爱感到非常难熬的时刻。他总是被妈妈催促着做这做那,心里被催得着急,手上却不知道该干什么好了;而他的心思则常常会被吸引到别的事情上面,因此每次穿衣服的时候总是显得慢吞吞的。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孩子。因为此时此刻他并没有“闲”着:在他穿外套的时候,他可能正在想着妈妈昨天刚刚给他买的小棕熊,因此不知不觉就把系扣子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在他穿袜子的时候,他可能又会想到跟小伙伴力灿和静美约好的下午玩藏猫猫的事,因此三心二意的他又把袜子给穿反了。

每天早上,妈妈总是全家最忙碌的一个人,她要准备一家人的早餐,收拾屋子,给每一个人准备好中午要带的饭菜,因此妈妈常常会显得不够耐心。但是星爱觉得,虽然自己没有妈妈那样忙,但是自己也挺忙的呀,因为他今天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呢!可是妈妈似乎并不理解他,总是怪他穿衣服太慢,对此星爱觉得自己很委屈。

父母怎么教

“这个孩子太难管教了,他就是集中不了精神做事!”如果做母亲的这样抱怨的话,那她就是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

对于孩子特别是幼小的孩子来说,想让他们把注意力持久地集中在某件事情上面是极为困难的。当孩子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或游戏的时候,特别是从事他们不感兴趣的活动的时候,他们常常不能集中精神,又常常会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从而不断地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件事物转移到另外一件事物上去。

明白了这个道理,做母亲的就不应该单单责怪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慢吞吞的了。既然催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换一种方式。由于孩子的注意力总是会被有趣的东西所吸引,我们不妨就给孩子设定一个有趣的目标,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使他为达到这个目标而自觉加快穿衣速度。

比如,你可以对他说:“小静美现在早就应该到幼儿园了吧?”或者说:“今天手工课上,老师会教你们做些什么呢?”或者说:“咱们得赶快穿好衣服,要不然就买不到你最喜欢的面包吃了!”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为小伙伴早巳到幼儿园而自己还呆在家里着急,或者对今天的手工课充满期待,或者因担心没有面包吃而自觉加快穿衣的速度。一旦孩子对即将到来的事情提起了兴趣,他就会自觉地加快穿衣的速度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情况下,你所提出的目标不能太过宽泛或长远,而应该是一些具体的、不久就会发生的事情,否则同样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因为孩子的精力和思想必定是有限的,他不可能抛开眼前的事情去关注那些在自己看来非常遥远的目标。一般说来,只有那些“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才会激起他们的兴趣,并且跃跃欲试。  孩子在自己穿衣服的时候,还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衣物,有时甚至会固执地总是穿一套衣服不肯更换,而不管那件衣服是否合体或保暖。如果父母要赶时间,那就没有必要干预孩子的选择,因为这样势必要引起一场不必要的争执。你可以把闹钟设置好,提前十分钟起床,以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时间穿好自己的衣服。

P3-7

序言

看着孩子在自己

良苦用心下一点点成长

在中国生活的这些年里,我更加体会到我们韩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在教育方面更是与中国有不少共通之处。

韩国深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长久以来,在很多韩国人家里的墙上都挂着长辈书写的家训,现在不少年轻人家里则变成了口头向子女传授家训。讲究礼貌、尊重长辈是韩国儿童的基本素质。韩国父母重视对孩子进行敬老孝老的教育。儿童从小就尊重长辈,走路不和老人并肩而行,而是错后一步,对长辈像父母一样看待;和同伴在一起时,尊重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对老师和家长恭恭敬敬。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父母的要想当好这人生导师的角色,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涉及到心理学、行为学、语言学等方面的问题,而在韩国,父母最重视的是对孩子的道德品德教育。如个人生活礼节教育: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等;家庭生活礼节教育: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等;学校生活礼节教育: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等;社会生活礼节教育: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等;国家生活礼节教育:如对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在韩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每学期开学前都会把当年的教学计划送给家长,并且每周也会把具体的活动内容计划送给家长。韩国幼儿园的教育在注重培养孩子素质的同时讲究寓教于乐。幼儿园在每年4月、7月、10月和12月的活动主题通常是春、夏、秋、冬,主要围绕这四个季节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10月份的活动主题就有:“领悟秋天的变化”、“中秋节”、“累累果实”、“韩国的秋天”、“世界的秋天”等。

其他月份的教学则结合韩国的传统、现实生活来教育孩子。比如5月是韩国的家庭月,韩国的父母节、儿童节都在这个月份。活动主题主要是“我和我的家庭以及邻居”,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对家人邻居的感情、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比如说,在“我的邻居”这一活动中,要求孩子介绍自家的邻居,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让孩子锻炼了与人交住和语言沟通的能力,让孩子认识到除了关注自己的家庭,也要关注周围的“小社会”。

在韩国,人们周末喜欢举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这时候经常可以见到家长们身背几个月大的孩子,手拉着一个3岁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有时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动了,家长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只是在一边等池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中国人常常忍不住会问,这样孩子会不会生病?是不是家里没有老人照顾?韩国人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虽然路途中辛苦一点,但对孩子也是锻炼。

孩子不可能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受成人保护,最终他们还是要独自走向社会,独自面对问题的,既然如此,何不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这些基本的生活之道呢?

韩国入在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方面和中国父母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中国,从小学到中学,只要到了放学时间,学校门口总会挤满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大小汽车排成长长的队伍等在路上。这种场面让韩国人感到吃惊,因为韩国家长们即便家里有车也不会这样煞费苦心地来回接送孩子,而宁可让孩子们自己坐出租车或公交车。孩子的自立能力要从小培养,平时看似不经意的“疏忽”,其实点点滴滴都饱含了对孩子成长的期待。  教育孩子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买了昂贵的教材也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了解孩子的父母,即使是废物利用做出的教具也能教出聪明伶俐的孩子。

学会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做父母的之所以不能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了解和不理解孩子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放下父母的架子,试着让自己走进孩子的内心,让自己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你就会发现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孩子的心理与成年人的心理是极为不同的。

如果你想的只是怎样来改变孩子,那你就大错而特错了,只有双方都来改变,才能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畅美,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鸿沟”不断消弭。父母的错误往往在于,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强加在孩子们的头上。孩子需要在父母的信赖下成长发展,首先父母要信任孩子,并交给他自我决定或选择的权利,尽管孩子做得很笨拙,也要耐着性子让他自己完成;但是在孩子需要被保护或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就该给他帮助,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主独立性。

看着孩子在自己的良苦用心下一点点成长,相信是所有的中国母亲,也是我们所有的韩国母亲最大的幸福。

金京心

2008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