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梳理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发展线索,解析其理论体系,并对教育电影所处的历史语境作出阐述。
在纵向的历史梳理和横向的理论阐述中,民国教育电影得以“浮出地表”,民国电影史的图景得到丰富。
引言/l
第一章 初步发展期(1918—1937年)/7
第一节 商务印书馆摄制教育电影/8
第二节 国民党官营教育电影业的建立 /12
一、电影股的设立/13
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14
三、全国教育电影推广处/17
四、电影教育委员会/18
五、地方民教馆等相关推行机构/19
第三节 金陵大学等学术机构及人士对教育电影的提倡和实践/21
一、陶行知对教育电影的提倡和实践/21
二、金陵大学等高校对于教育电影的提倡和实践/21
第四节 作品及理论建设/27
第二章 相对繁荣期(1937年7月—1946年5月)/36
第一节 武汉时期/36
第二节 重庆时期/38
一、概况/38
二、国民党官营教育电影业的勃兴/42
三、金陵大学等教育机构对教育电影事业的推进/102
第三节 本期的教育电影作品及理论建设,/168
第四节 技术的创新/187
第三章 衰落期(1946—1949年)/195
第一节 概况/195
第二节 关于电影业/196
一、国民党官营教育电影业,/196
二、金陵大学等教育科研机构的教育电影事业/215
三、民营教育电影机构的发展/226
第三节 理论总结和技术创新./228
结语/244
附录一 台湾时期的国民党官营教育电影(1949年10月—1954年) /249
附录二 金陵大学翻译柯达公司教学影片目录 /252
附录三 记忆中的中国教育电影运动 /254
参考书目/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