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诺贝尔奖的104年历史上,犹太人的获奖比例高达17%。而犹太人在美国人中更高达32%。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犹太人家庭在学问方面应受到高度评价,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绌。这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据称,早期希伯来教育十分强调家庭环境及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影响。当儿童从学校教育中获取广博知识之后,能否把这些知识付诸实际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家庭对此负有监督责任。
本书从早期教育、理想教育、性格教育、智慧教育、财富教育等五大方面,向天下父母展现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智慧,揭示犹太民族成就非凡的秘诀。
作为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卓越贡献的民族之一,犹太人的智慧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犹太家教圣经》以翔实的案例,细致地分析了犹太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犹太人在各个方面成功的秘密。该书已作为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年的重点图书向全国家长推荐。
教育孩子的艺术
犹太人很讲究教育的艺术。他们有句至理名言:“要按照孩子该走的路来充分地训练他。”犹太人认为,一个孩子能看懂《圣经》,却看不懂《犹太法典》,那么就不能试图通过教他《犹太法典》来促进他进步。如果他看得懂《犹太法典》,就不要逼他学《圣经》。要在他可能懂得的事情上训练他。
在教育孩子时,犹太人们认为,如果老师教的课学生不理解,那么,老师不应该大发脾气或对学生们发火,而应该反复重复课程,直到学生们完全理解并掌握为止。
在学习过程中,犹太人认为,一个学生在听了好几遍课之后才能掌握所学的,他不应该在那些只听一两遍课就能掌握的同学面前感到羞愧。
可见,从古代开始,犹太人就知道对孩子进行分级教育。
但是,这个学生的不理解只能是因为课程本身难或者是由于他们的智力不足的情况。如果学生在学习时粗心大意和懒惰,那么老师就应该斥责他们,并由此而激励他们。这就是老师的责任。
但是,老师不应强行给孩子们上重轭,因为指令只有在轻松愉悦地传达时才有效率。要给孩子们小小的奖励来让他们高兴。一个专心的学生会自己阅读,如果一个学生不专心,那么就把他安排在一个勤奋的学生旁边。
一个老师应该在他的学生面前露出“破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们的才智,并探知学生们是否记住了他所教的东西。
父母的职责就是观察孩子的好恶,给予孩子所需要的、积极的正面刺激。强迫孩子接受他不感兴趣的事物,只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很多的教育家认为:不言而教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能说本国国语,任何父母也不会认为是自己教了才会说的。事实上,这就是一种不言而教的教育。在生活中父母亲的言语、心态、动作会很敏感地传给孩子,形成孩子的能力与性格。母亲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对孩子的身教。母亲教给孩子的某种事物,固然是教育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所有的教育方式。
教育家曾说过:没有什么比不用强制压迫,而给予正当动机的教育,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了。惟有父母亲用心给予孩子深切的理解,才是正确的教育。
采取强制或勉为其难的方法教育幼儿是有害的。在童年期的儿童特别容易受到暗示教育的影响。这个时期正是为父为母者悄悄潜入儿童之中,用他的意志激发儿童的意志,使儿童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
犹太科学家中除了爱因斯坦外,尼尔斯·玻尔、“核和平之父”西拉德、“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氢弹之父”特勒、天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控制论之父”维纳、“世界语之父”柴门霍夫、“细胞吞噬者”梅契尼科夫等都是犹太人。
理查德·费曼对物理学的贡献非常之大,以致很多物理学家把他称为新的“物理学之父”,而爱因斯坦则是早先的“物理学之父”。费曼获得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犹太科学家哈伯由于发现了合成氨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奖。
犹太科学家海因里希由于在1931年发现了呼吸酶而获得诺贝尔奖。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三位犹太人: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他们于1945年同时获得诺贝尔奖。
犹太科学家瓦克斯曼因为发现了链霉素而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物奖。
犹太生物科学家阿瑟·科恩伯格由于发现了赖氨酸的生物合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