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清的《灾害社会工作——中国的实践与反思》是国内第一部将行动研究与社工本土情境有机结合的著作,本书指出,根据灾后不同阶段的社会政治处境,灾害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应该从“紧急救助”转向“社区重建”。
全书分为了灾害社会工作及其定位、社区重建中的妇女充权、城乡合作与可持续生计等几个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灾害社会工作--中国的实践与反思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张和清//裴谕新//古学斌//杨锡聪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张和清的《灾害社会工作——中国的实践与反思》是国内第一部将行动研究与社工本土情境有机结合的著作,本书指出,根据灾后不同阶段的社会政治处境,灾害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应该从“紧急救助”转向“社区重建”。 全书分为了灾害社会工作及其定位、社区重建中的妇女充权、城乡合作与可持续生计等几个部分。 内容推荐 张和清的《灾害社会工作——中国的实践与反思》是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创建最早(2008年6月)、坚守时间最长(三年)的中山大学一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在灾区所做灾害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专业诠释。本书指出,根据灾后不同阶段的社会政治处境,灾害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应该从“紧急救助”转向“社区重建”。 “5·12”汶川大地震后,面对灾区民众“生计归零”的现实,社工的迫切使命应该是推动社区可持续生计(城乡合作等)和民众自助与互助,以践行社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终极理念。《灾害社会工作——中国的实践与反思》是国内第一部将行动研究与社工本土情境有机结合的著作,对国内外灾害社会工作,乃至中国社会王作专业的本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目录 第一部分 灾害社会工作及其定位 第一章 灾害社会工作与社区重建 一 前言 二 社会工作与灾害介入 三 汶川地震与中国灾害社会工作的起步和发展 四 城乡合作作为一种灾后重建和永续发展的模式 五 小结 第二章 从紧急救助到社区重建 一 从紧急救助到社区重建 二 通向能力建设的助人自助 三 几点思考 第三章 社会工作者在灾后重建中的角色定位 一 导论 二 文献回顾与理论视角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四 “映秀母亲”刺绣小组的发展过程 五 结论 第二部分 社区重建中的妇女充权 第四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妇女小组领袖的充权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 三 文献回顾与理论探讨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发现 六 总结与反思 第五章 小组领袖信任关系的运作与社会工作介入反思 一 关于信任关系与小组动力的研究 二 小组信任关系的运作与小组动力 三 社会工作再介入及其反思 第六章 发展主义背景下羌绣文化变迁研究 一 文献回顾、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分析 第七章 小组介入与金坡妇女地位的变化 一 前言 二 研究背景 三 研究问题 四 文献回顾 五 研究对象 六 研究方法 七 研究发现 八 原因分析 九 反思 十 结语 第三部分 城乡合作与可持续生计 第八章 “城乡合作、公平贸易,共创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生计”的再思 一 起步 二 城乡合作的核心价值 三 城乡合作的关键 四 城乡合作与灾害社会工作 五 结论 第九章 金坡种植养殖小组与民宿小组的发育 一 种植养殖小组的发育 二 民宿小组的发育 第十章 成都一金坡城乡交流活动实录 一 活动背景 二 总结经验,确定工作方向 三 成都一金坡城乡交流活动实录 附录一 社工参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调研报告 一 研究背景 二 社工服务效果评估(量化) 三 个案服务效果评估(访谈) 四 调研结论 附录二 中山大学一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汶川地震三周年工作纪实 一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5·12’” 二 “映秀母亲”绣坊与食堂 三 培训、参观、刺绣大赛 四 成都工作站,让本地妇女做工作员 五 北京路开业,前店后村 六 金坡乡村体验游 七 从金坡到从化 八 广州、成都、昆明……一个立体网络的形成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