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是两者之所以形成各自面貌与特点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清代戏曲小说两种文体分别到达了自己的高峰时代,在完全成熟的状态下,其相互影响较前代更为自觉和密切。《有韵说部无声戏:清代戏曲小说相互改编研究》从清代戏曲小说之间的相互改编入手,对两种文体之间内在的相互渗透和借鉴,以及由此引发的规律和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有韵说部无声戏:清代戏曲小说相互改编研究》就其具体的学术贡献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本书突出了小说、戏曲在清代的发展特点及其由此造成的两者关系与此前戏曲小说关系的不同表现。文凯指出清代戏曲小说理论批评发生了观念的转变与角度的趋同;两种文体作者群有所重迭,出现了一批戏曲小说双栖作家;两种文体在发展至成熟阶段后相互借鉴与渗透的日益深入广泛。这些符合实际的精当概括,为全书的具体比较,奠定了一个必要的立论基础。
其次,本书从不同角度,系统地梳理了清代戏曲、小说的关系,不但在由小说改编为戏曲的传统模式方面,有以往研究所不及的总结;在前人很少触及的由戏曲改编为小说的“逆向操作”方面,发明尤多。而综合论述与个案分析相结合方法,也使戏曲小说间相互改编的热点、规律及改编得失,得到了周到细致的评说。
第三,本书还研究了戏曲小说相互影响的一些理论问题,如有关改编者的选择与趣味问题的探讨、戏曲三大层次与小说不同关系的分析、戏曲与小说结合的限度及相互制约的论述“限度”阐发,等等,都使本书的论述突破了就事论事的狭小格局,对此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具有启发意义。
序
绪论
第一章 清代戏曲小说关系的特殊性
第一节 理论批评:观念的转变与角度的趋同
一、“曲”——“剧”:元明时期戏剧理论的发展
二、叙事性:明清之际戏曲小说理论的重合
三、“无声戏”:清代戏曲小说关系的基调
第二节 作者构成:两个群体的区分与重迭
一、戏曲作者与小说作者的异同
二、清代双栖作家的文体观念
第三节 作品文本:两种艺术形式的互渗
一、小说中的戏曲描写
二、戏曲中的小说笔法
第二章 由小说改编的清代戏曲
第一节 清代小说改编类传奇说略
第二节 “三言”的戏曲改编:主题变化的文体思维因素
第三节 李渔小说的戏曲改编:“减头绪”与“立主脑”
第四节 才子佳人小说的戏曲改编:同一题材的不同演绎
第五节 《聊斋志异》的戏曲改编:对文言短篇小说的敷衍铺陈
第六节 《红楼梦》的戏曲改编:对白话长篇小说的撷选取舍
第七节 公案侠义小说的戏曲改编:民间的主要取向
第三章 由戏曲改编的清代小说
第一节 清代“传奇改编类”小说说略
第二节 清代“传奇改编类”小说综论
一、连缀宾白:小说语言对原著的沿袭
二、增删改化:小说情节对原著的修改
第三节 三例个案
一、《空谷香》与《忠烈全传》
二、《双忠庙》与《八洞天。劝匪躬》
三、《梅花梦》与《品花宝鉴》
第四章 戏曲小说相互改编的综合探讨
第一节 改编者的选择与趣味
一、商业化:清代戏曲改编类小说的本质
二、文人化:清代小说改编类戏曲的主流
三、戏曲的三大层次与小说的不同关系
第二节 清代戏曲小说之间相互改编的价值
一、改编与独创的关系
二、改编与评点、续书的关系
三、改编与传播的关系
第三节 改编的艺术得失与戏曲小说的分野及结合
一、从戏曲改编类小说的失败看戏曲小说之别
二、戏曲与小说结合的限度及相互制约
结语
附录一 “潇湘迷津渡者”小考
附录二 由小说改编的清代戏曲简表
附录三 由戏曲改编的清代小说叙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