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这把生锈大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肖人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难忘的1957年,那年我高中二年级。

这年春上全国展开轰轰烈烈的大鸣大放运动,我所在的宾州中学也开大会作动员报告,韦思林校长号召大家响应党的号召,给政府、给学校领导提意见,对于提意见的人绝对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打击报复。韦校长甚至信誓旦旦地以党性作保证……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传奇故事:七十年动荡人生,五十年家国情怀;既是历史的足音,又是现实的屐痕。

磨士长,在乞讨中长大,在年少的意气风发中得了“生锈大刀”的名号,他的人生轨迹也因这个名号而发生逆转。他与好大学擦肩而过,却与“刘三姐”相识相爱;亲兄弟因房而反目,老婆也从漂亮的“刘三姐”变成了“坡脚妹”……当他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时,却意外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目录

开头

第一章:锻

 1.“生锈大刀”出炉

 2.合山打工

 3.我曾是乞儿

 4.肚饥抵毋得

 5.棒头打出聪明子

 6.苦涩的录取

 7.地主仔夜话

 8.护花使者

 9.毒倒同学

 10.莫怀仁与我

 11.爱上“刘三姐”

第二章:淬

 1.苦命到根

 2.多亏刀美秀

 3.医人又医兽

 4.山洞“麻风病人”

 5.九九没有艳阳天

 6.上调与“上吊”

 7.难眠之夜

 8.命中注定的回归

 9.亲兄不亲

 10.海南岛的疑特

 11.是谁坑害了我

 12.以德报怨

 13.为了心肝宝贝

 14.贩缸的“毛”叔

 15.“奸夫”暴死牛棚

第三章:锈

 1.缘尽“刘三姐”

 2.娶个跛脚妹

 3.当回“宾州客”

 4.情歌与鸦片烟

 5.黄牛和熊

 6.再进拘留所

 7.马鞍山看风水

 8.地主仔险丧命

 9.邕江之夜

第四章:磨

 1.4号首长

 2.火线入党

 3.甘蔗大王

 4.1号首长

 5.被文学搞的人

 6.庙堂和宗堂

 7.永别刀美秀

 8.母校和校庆

 9.迁坟风波

 10.温九叔狗肉店

结尾

后记

试读章节

难忘的1957年,那年我高中二年级。

这年春上全国展开轰轰烈烈的大鸣大放运动,我所在的宾州中学也开大会作动员报告,韦思林校长号召大家响应党的号召,给政府、给学校领导提意见,对于提意见的人绝对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打击报复。韦校长甚至信誓旦旦地以党性作保证。

我当时虽然是一个中学生,阅世不深,但家在农村,眼见一些农村干部,一旦权力在手,就趾高气扬,不把平民百姓放在眼里。县里乡里有的干部下乡,催公粮,催购粮,气势汹汹,有农民稍有不满,动不动就被作为对抗政府的坏分子来批斗。被批斗的农民站在人群的中央,被戏弄为“中央干部”。一旦成为“中央干部”,就无形中被划成坏分子。弄得有的农民见到下乡干部,就像老鼠遇见猫。由于广西强力进行统购统销(若干年以后报上披露,是当时省委的主要领导决策所为,因此他被中央革职),当年土改时如鱼似水的干群关系,已经难觅影踪。1955年春天,广西农村出现粮荒,不少农民患上浮肿病。家在农村的我,回家时亲眼见一个耘田的农民,一行没有耘完,便坐到田基上起不来了。我走过去把他扶起来,问他身体有什么地方不舒服。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早上只吃碗米羹,没有力气啊!”看看他眼,眼泡肿;看看他脚,脚也肿。这都是缺粮缺油引发的营养性水肿,我只能于事无补地安慰他:“叔叔,做不了田工你就回家吧,保命要紧!”

“保命?就等这春禾啦,如果这春收不上,全家就会饿死见阎王!”说罢他翻起死鱼一样的眼睛望着我……

我无言以对,无力以助。半个月后我回家,听说他故世了,是用一张烂竹笪席卷而埋的。

这是我耳闻目睹的那一年农村的饥荒情景。

所以,1957年那场大鸣大放运动,给领导干部提意见,出大字报,我深信不疑这是为共产党好,为干部好。当时,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这个鸣放运动,报纸天天登载这类报道文章。我们中学里有一位姓李的音乐老师,每一天在阅览室的各大报纸上用红笔勾画出那类尖锐的批评意见,并在报边上批写针对学校主要领导的文字:什么“×××何等相似”,号召老师们、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批判“×××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那时整个学校真有一种山雨欲来之势。很快地,各班的大字报便贴到学校的告示牌以及走廊的墙上去了。学校为此还用竹笪搭棚架,让大家有地方张贴大字报。

我也兴奋得很。我想,应该把农民的苦难告知上级领导,所以,我酝酿了一幅漫画,反映农民的疾苦。画什么?如何画?我想起当时农村农民喝粥十捞不见粒米的情景,就操起生硬的画笔,画一个农民手里捧一碗粥,眼巴巴地看着碗,清汤一碗,十捞不见一粒米。练习画了几张,勉强有点点像。这时,站在一旁的姓黄名叫寺宏的同学,击掌叫好。他是我们班一位“才子”,爱好文学,看了很多小说,梦想当作家。他曾写过不少诗歌,投寄县报、地区报,甚至省报,可是都被退回,退稿信千篇一律,说什么“大作收到”,“感谢您的来稿”,因“暂不合采用,只好退回,还盼今后多多赐稿”之类。这些退稿信除了名字和文章标题手写之外,其余全是印刷的统一格式。可是,黄同学痴心不改,天天都在写诗、写日记。

这时,我见他叫好,就说:“黄‘作家’,给我配些什么文字或诗,怎样?”

他想了想,便从我桌上的练习册撕下张纸,琢磨一会儿写上: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十捞只见麸。  这是我们读过的唐朝李绅的《悯农》诗的改写。仅仅改动后面一句,就十分贴切地反映了当时农村农民的苦境。

我说,写得好,真不愧是“作家”,只改一句,力拔千斤。于是,便把这首诗抄上去,配在我的漫画上。

署名的时候,我左思右想,署真名还是署假名?署真名吧,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我,不好。那就署假名。假名叫什么?我姓磨,磨什么?磨刀?不,太惹眼了。干脆署“生锈大刀”,生锈大刀不就该“磨”吗?对,生锈大刀就该磨,含蓄又幽默,就署“生锈大刀”。于是,我在漫画旁边署上了“生锈大刀画”。

我问黄寺宏,他的诗-是不是也要署名。黄寺宏说:“不用署,不用署!”

我问为什么。黄寺宏犹豫了好久,说:“署什么好呢?……呃,还是不署吧!”

我见他闪闪缩缩,有点害怕的样子,没想到他家庭出身不好,有所顾虑,只觉得他不够积极。这时有同学找他,他就和那位同学走了。他一走我马上想起振聋发聩的黄钟大吕,就替他署了“黄钟”。我希望他能够像黄钟声响,声震四海。P9-11

后记

当我开始写《我这把生锈大刀》的时候,我很有信心把这把生锈大刀磨利,磨得闪闪发光。可是,及至修改了两遍,掂量之余,仍然觉得是一把锈迹斑斑的大刀……

但,我并不气馁。因为我想起我的老家——

在我老家农村,我见有的老公公、老婆婆,七十大几、八十几岁了,还在编织鸡笼。那些鸡笼拿到市场去卖,大的三四元一个,小的一元一个。他们家里并非温饱有忧,有的孩子、孙子还当了公务员,月月有小钱给他(她),可是他们还是日日手脚不停,一坐下来就编鸡笼,而且十分用心,每编一个就必须做到尽善尽美。我想,他们不全是在意于卖得多少钱,更在意于劳动的习惯和活着的价值。

于是,我想,我的写作,和我老家的老人编织鸡笼相差无几。如此而已。

2009年2月1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