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is Van den Branden编著的《任务型语言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将针对前面所提出的很多问题展开讨论,尤其是大纲设计者、教师培训人员、语言教师和测试者在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引入课堂的过程中将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本书各章分别讨论了和目标选择、需求分析、排列任务、任务型课堂活动设计、最大程度促进语言习得的课堂互动安排、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以及任务型教学评估手段的设计等相关的一些问题,目的在于针对语言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将任务型教学法原则和任务型教学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为丰富任务型教学文献资料贡献一份力量。
本书的目的是对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实际困难提供以实践和研究为基础的描述,同时探讨克服这些困难的各种可能的方法。
在过去的20年中,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众多研究者、教学大纲设计者、师资培训人员以及语言教师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很多文献和研究都是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入手,目的是理解人们如何习得第二语言,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否在实际课堂环境中对教师和学习者起作用的研究则少而又少。
Kris Van den Branden编著的《任务型语言教育: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描述了这些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并将二者统一起来,旨在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文献的丰富贡献一份力量。书中还描述了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时出现的许多问题和障碍,并探讨了解决和克服这些问题和障碍的不同方法。《任务型语言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包含了大量来自比利时佛兰德斯地区的最新研究,该地区实施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项令国性的项目,已经在初等、中等及成人教育中实施了15年。
第一章 任务型语言教学简介
1 引言
2 任务型语言教学:一般原则
3 关于本书
第二章 从需要到任务: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语言学习需求
1 从社会角度看语言学习需求
2 需求描述
2.1 主观和客观需要
2.2 确立语言使用的相关领域和情境
3 从语言使用情境中导出任务
4 从任务到类型任务
4.1 定义类型任务
4.2 描述“类型任务”的参数
4.3 类型任务及二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5 结论
第三章 零起点及初级水平者的任务:基础水平任务的开发和排序
1 引言
2 初到者的语言学习需要
3 设计复杂度量表
4 零起点学生的任务
4.1 任务中的情景世界
4.2 认知和交际的信息处理需求
4.3 语言特征
5 更高阶段的任务
5.1 任务中的情景世界
5.2 认知和交际处理需求
6 荷兰语补习班之后的任务排序
7 结论
第四章 为中小学开发语言任务
1 引言
2 有助于语言学习的任务特征
2.1 语言作为一种手段
2.2 如何达到动机目标
2.3 涉及相关自然语言的任务
2.4 包含差距的任务
2.5 激发互动和反馈的任务
3 融入语言课的任务
3.1 引入任务
3.2 帮助完成任务
3.3 任务后阶段
4 结论
第五章 科学教育和职业培训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
1 专业语言
2 提升教师的语言学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2.1 双轨解决方法
2.2 修订双轨项目
3 任务型科目教学
4 关于制定学校语言政策
5 结论
第六章 任务型语言教学和信息与通讯技术:
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开发和评估互动多媒体
1 引言
2 语言教学中的多媒体工具:任务型的?
2.1 多媒体工具评估的标准
2.2 从原则到实践:一个例子
2.3 总结
3 寻找软件
4 开发互动多媒体
5 实践:对任务的测试
5.1 学习过程的特征
5.2 教师
5.3 区分的可能性
6 结论
第七章 任务型语言测试的研发和引入
1 一些早期的例子
2 情景还是模拟?
3 提高信度
4 客观的评分
5 任务型测试对于语言教师的意义
5.1 意义还是形式?
5.2 任务型语言学习的模糊性
5.3 谁在研发任务型测试?
5.4 任务型测试的反拨效应
6 结论
第八章 教师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角色
1 引言
2 激发语言学习者的动机
3 支持语言学习者
3.1 有计划的干预
3.2 无计划的干预
3.3 平衡教师的主动性与学生的主动性
3.4 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帮助
3.5 老师是闯入者?
4 结论
第九章 满含感情的盒子:全力提高幼儿的第二语言习得
1 引言
2 输入和互动的影响
3 满含感情的盒子
3.1 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3.2 作为学习条件的动机
3.3 将语言学习机会最大化
4 结论
第十章 教师培训:也是任务型的吗?
1 教师的认知与教师的行为
2 按照所宣导的理论来进行教学
3 使在职培训与任务型课程的引入相结合
3.1 林森的研究
3.2 后期实施研究
3.3 对任务型教学大纲的积极回应
4 基于学校的、注重实践的指导
5 环境条件的重要性
6 评估支持项目
7 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