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汪精卫大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大为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经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是妇孺皆知,但问起该人的生平和事迹时,却又是鲜为人知。汪精卫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汪精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大汉奸,可是大家对汪精卫的“卖国事迹”却是一问三不知……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揭露汪精卫的变精术,以便人们永远心明眼亮!

内容推荐

汪精卫在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地坐上了汉奸王的第一把交椅,他集汉奸、傀儡于一身,为了追逐权势,玩弄权术,不惜滚进汉奸的泥潭,成为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千古罪人,被活活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汪精卫,“精”在何处?是人精?还是鬼精?

汪精卫既是人精,也是鬼精。既然都成“精”了,那么他就有一套变精术。这本《汪精卫大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揭露汪精卫的变精术,以便人们永远心明眼亮!

目录

第一章 身世清贫,少年坎坷

 一 晚清幕僚,家生贵子

 二 “幼好读”,兄弟同为秀才

 三 负笈东渡,留学日本

 四 他盯上了“革命”

第二章 辛亥革命,风云人物

 一 千起了骨干撰稿人

 二 做起批驳康梁的买卖

 三 谋刺摄政王,慷慨歌燕市

 四 初显“两栖本性”

第三章 异国他乡,逃避革命

 一 想乞求点和平

 二 金缕一曲,共结同心

 三 异国他乡自徘徊

 四 他也算个信徒

第四章 国共合作,跟着孙中山

 一 第一次做官儿

 二 起草“国父”遗嘱

 三 暴露软弱本性

 四 就是有点儿怕“老蒋”

第五章 分共反共,宁汉合流

 一 他太嚣张了

 二 铁了心地“反共”

 三 美其名日:护党救国

 四 不是“老蒋”的对手

 五 倒蒋不如联蒋

第六章 对日妥协,一退再退

 一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

 二 义士刺汪,震惊天下

 三 低调俱乐部,低调领唱人

 四 打击变成诱降

第七章“和平运动”,汉奸魁首

 一 日本诱降,陶德曼斡旋

 二 日军围攻南京,是守还是逃

 三 来个秘密会晤

 四 蒋汪同穿一条裤子

 五 言必和谈,讲安和谈

第八章 坚决和谈,铁了心卖国

 一 惹怒了冯玉祥

 二 卖国路上不回头

 三 汉奸钦差秘密访日

 四 这里边有点儿问题

 五 汉奸也要东京取经

第九章 重光会谈,“艳电”出笼

 一 到底卖国的是谁

 二 这样做最好

 三 昆明的“阳光”很诱人

 四 群奸来个大聚会

第十章 招降纳叛,赴日和谈

 一 自古汉奸是一家

 二 派个人假冒他

 三 这次他又溜掉了

 四 爬上“北光丸”

 五 向“和平”迈进

 六 汉奸也要讲资历

第十一章 乌合之众,粉墨登场

 一 神秘的“76号” 

 二 “伟大”的“表演”

 三 三巨奸的约会

 四 “日华”谁父谁子

 五 晴天一声霹雳

 六 青岛分赃,皆大欢喜

 七 汉奸政府开张了

第十二章 倒行逆施,罪恶昭彰

 一 “父子关系"出笼了

 二 情乡就是反共

 三 文一个“慈禧”

 四 他要培养汉奸子孙

 五 卖国也要穿上联盟的裤子

 六 汉奸奴才哲学终于形成

第十三章 疯狂掠夺,血腥屠杀

 一 拿同胞来邀功

 二 看看这副对联

 三 血债就要血偿

 四 鬼子拿刀,汉奸开道

 五 不能忘记这一天

 六 汉奸比日本鬼子更坏

 七 搜掠铜铁大行动

第十四章 穷途末路,汪逆之死

 一 投敌后的汪老板

 二 汉奸终于日落西山

 三 死期不远,日本一搏

 四 汉奸老大走上不归路

第十五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一 砸了骨头也不解恨

 二 最后一次“聚会”

 三 陈公博也走了

 四 “老蒋”卖个人情

 五 汉奸婆子耍起无赖

试读章节

汪兆铭承受父母的关爱时间很短,少年时代并不幸福。由于家境清贫,父亲到了70岁,还要为生活整天任外奔忙,直至眼噱耳聋才歇业在家。母亲起早贪黑地为家务操劳,总觉得给孩子的关爱不够,在兆铭13岁那年就因病去世。翌年,父亲也跟着辞世了。汪兆铭从小失去了双亲,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

此后,他便跟随长兄离开故乡到粤北乐昌过活。粤北山区比较贫困,不像番禺(今广州地区)那样繁荣。加上大哥兆镛对他的学习、生活要求很严,有时甚至显得有点苛刻,汪兆铭感到很不适应,常常怀念死去的父母。汪精卫对母亲的感情特别深切,每每回忆起他的母亲时,就觉得伤心,说:“我觉得她的一生,只得沉浸在q阮劳’两个字里。家计的艰难,以及在家庭内所受的闲气,如今还一幕一幕地时时涌现在我眼前。”及至1922年3月,汪兆铭特请广东名画家温幼菊为其画了一幅《秋庭晨课图》,以寄托他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他还在图的左边深情地写下了一段话:

“右图兆铭儿时依母之状也。其时兆铭年九岁。平旦必习字于中庭,母必临视之,日以为常。秋晨肃爽,木芙蓉娟娟作花,藤萝蔓于壁上,距今三十年矣。每一涉想,此状如在目前。当时父年六十有九,母则四十。父以家贫,虽老犹为客于陆丰,海道不易,惟母同行。诸兄姊喈不获从,以兆铭幼,紧以自随。兆铭无知,惟以依依膝下为乐。有时见母寂坐有泪痕,心虽戚然不宁,初不解慈母念远之心至苦也。嗟夫,岂特此一端而已,兆铭年十三而失母,于母平生德行,能知者几何?于母生平所遇之艰难,能知者又几何?母鸡鸣而起,上侍老父,下抚诸弱小,操持家务,米盐琐屑,罔不综核,往往宵分不寐。兆铭惟知饥则索饼饵,饱则跳踉为乐,懵然不知母之劳瘁也。……母所生子女三人,劬劳太甚,诸子女以此长成,而母亦以此伤其生,不获终其天年,悲夫!”

后来,汪精卫还在画上题词两首,兹录其一于下:

红花绿叶粲堂西,故园风景依稀。

学书曾记作鸾飞,解得兹颐。

好雨已迟萱草,人间何处春晖。

画图空省旧庭帏,梦也凄其。

汪精卫对此画十分珍爱,时时随带身边。后此画曾意外遗失,又恳请方君璧女士重画。可见其思母情深。

汪兆铭在乐昌时,师从章梅轩学习文史经世之学。章是汪的三哥兆钧的外舅,特别关照兆铭学习应制文字。再加上长兄的严格督促,汪兆铭在乐昌短短三年多时间,学业获得不小进步。长兄如父,家教严得近乎苛刻,汪背后虽有微词,但成年后还是很感激大哥兆镛对他的教育和关怀。乐昌县虽穷,但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汪兆铭忧郁的心情,也因此得到一点化解。当时他写下了一首诗,颇能反映这种心境:

笑将远响答清吟,叶在欹中酒在襟。

天淡云霞自明媚,林空岩壑更深沉。

茱萸枨触思亲感,碑版勾留考古心。

咫尺名山时入梦,偶逢佳节得登临。

一重九游西山岩

此诗是汪兆铭到乐昌不久后写的,当时还只是一个14岁的少年,能写出这样的诗实属不易,可见他自小已颇有诗才。

汪父死后,不仅兆铭的“衣食之费,都仰给予长兄”,而且整个家庭重担,都落在兆镛的肩上。为了减轻长兄的负担,汪兆铭在刚进入17岁的那年,便在乐昌县城的一问私塾里当起小先生来了。家庭生活拮据使未成年的汪兆铭提前进入了社会。汪精卫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戏称自己曾是“子日先生”。《论语》为当时私塾学生的必修课,该书第一句便是:“子日:‘学而时习之’。”故汪有此戏称。  二 “幼好读",兄弟同为秀才

1902年初春,汪兆铭在19岁的那一年,同他的二哥兆铉应番禺县试,兄弟俩双双考取了秀才。和他们同时考取秀才的还有他们的侄子。兄弟叔侄一门三秀才同日簪花,实属罕见。作为一家之主的汪兆镛得意非凡,即兴写了_副大红对联“玉峰双秀;珠树三花”,贴于门上,以显荣耀。

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以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得功名利禄,汪氏兄弟和侄子在仕途中踏上了第一个阶梯,自然给艰难竭蹶中的汪家带来了一片洋洋喜气。

汪兆铭考试成绩比他二哥兆铉好,名列第一。但在取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段有趣的插曲,在县试时,县令钱璞如原本很欣赏汪兆铭的文才,将其置于第一,汪兆铉考取第三,后启弥封,始知他俩是兄弟,于是按陈IN的封建观念,将兄弟互换,兆铉成了县试第一名,兆铭降为第三名。到了府试,广州知府龚心湛得知此事,便将兆铭拔置第一,兆铉置于第二。当时有的幕友仍认为“弟不可先兄”,龚则认为“玉尺量才,但论文字,不问长幼”,否则就不符合朝廷“求贤”的宗旨。由于知府的坚持,结果汪兆铭获得了府试第一名。兄弟俩同为案首,一时在羊城传为佳话。但可惜,汪兆铉就在这年考取秀才后不久便去世了;而汪兆铭的三哥兆钧比二哥还早一年去世,留下了两个寡嫂和一个孤侄,汪氏家庭再一次陷入困境。

此时,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得悉汪兆铭很有文才,便礼聘他为家庭教师,以教导自己的几个孩子。汪兆铭当了“西席”,每月可得酬金10元;加上他到各书院应试,由于成绩优异、家境清贫,每月还得资助读书的“膏火银”(灯油费)约20元。他以这两笔收入帮助他长兄.支撑着整个家庭。P3-4

序言

假如你对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感兴趣,说明你关注历史,是一件好事。正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你会发现在中国现代的历史风云中,各种不同面貌的人都欲显身手。当然,在这段历史风云中,不能否认中国人承受了太多的血泪和苦难,因为总有人站在历史的对立面去完成自己罪恶的一生。孰为其一?那个汉奸大王——汪精卫即是。这个让中国人咬牙切齿,还长得蛮潇洒的“高层人物”实在是罪恶、罪恶呀!

汪精卫,“精”在何处?是人精?还是鬼精?

汪精卫出生在被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革命圣地广东三水,辛亥革命时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囚歌“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被传诵一时;刺杀摄政王,为国父孙中山执笔遗嘱,跃跃欲试要争权夺势,只可惜忘记了自己的实力;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壤,失去了讨价还价的砝码,于是他又改头换面,叫嚷一句“宁可错杀三千,决不放过一人”,顿时让神州大地处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

日寇入侵中华后,汪精卫厚颜无耻地认为机会又来了,但他潜意识地认为与虎谋皮不大可能。面对日寇的猖狂进攻,他抖动着“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妥协小白旗。随着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他又亮出“和平反共”的黑旗。一时间,大派汉奸钦差秘密访曰,又是取经,又是会谈,卖国路上不回头,难怪有人哀叹:“国难当头,有此奸人,乃国之不幸。”随即,汪精卫和他的同伙隍惶不可终日,群奸相约河内,“艳电”出笼;他又潜伏上海,明正言顺地做起了“丧家之犬”,夹着尾巴堂而皇之地做起了走狗!

汉奸政府“开张”后,汪精卫为了配合日寇的“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侵略政策,耍起了一套又一套卑鄙手腕,充当日寇鹰犬,疯狂掠夺,血腥屠杀。真是鬼子拿刀,汉奸开道。与此同时,灭顶之灾也向汪精卫袭来,他因恐惧而旧病复发,结束了其可耻的一生。

汪精卫在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地坐上了汉奸王的第一把交椅,他集汉奸、傀儡于一身,为了追逐权势,玩弄权术,不惜滚进汉奸的泥潭,成为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千古罪人,被活活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样说来,汪精卫既是人精,也是鬼精。既然都成“精”了,那么他就有一套变精术。我们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揭露汪精卫的变精术,以便人们永远心明眼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