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最基本的书法工具、材料及其使用方法开始,向你阐释了不同书体的学习方法和技法。强调以古为师,引导学习者和古人对话,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汲取历代书法大师的经典菁华,为当代书法学习者铺平成才道路。
本书内容丰富,逻辑性强。它既适用于教学,又适合于书法爱好者自学,是一本优秀的书法教科书。
本书是普通高等学校书法课程教材,其从最基本的书法工具、材料及其使用方法开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不同书体的学习方法和技法。强调以古为师,引导学习者和古人对话,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汲取历代书法大师的经典菁华,为当代书法学习者铺平成才道路。与同类书籍相比,本教材更为深入分析了书法的正统源头,融合作者60余年研习书法的造诣及书法教学经验,引导学习者领悟书道之美。体例明晰,理论与技法教学完美结合,既适用于普通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和广大书法爱好者,也是书法专业学生的必备参考书。
第一章 书法知识/1
第一节 工具和材料/1
一、毛笔/1
二、墨/2
三、纸/3
四、砚/4
五、相关用具和自制材料/5
第二节 写字的方法/5
一、新笔启用/5
二、身法/6
三、执笔法/7
四、腕法/8
第三节 用笔和运笔/9
一、用笔/9
二、用笔方法/10
三、运笔/11
四、运笔技法/12
五、运笔的基本要求/16
第四节 临帖/17
一、怎样选帖/17
二、碑帖介绍/18
三、临摹碑帖的意义/21
四、读帖/21
五、摹帖/22
六、临帖/23
第二章 书体/27
第一节 篆书/27
一、篆书/27
二、大篆笔法与大篆笔法分类解析/29
三、大篆结体/30
四、附临习范本:《散氏盘》帖(部分)/33
五、小篆笔法/35
六、小篆结体/36
七、清代杨沂孙的《篆书偏旁部首》/39
八、附临习范本:《泰山刻石》(部分)/42
九、清篆和清篆笔法/44
十、清篆结体/45
十一、附临习范本:《吴昌硕篆书》(之一、之二)/46
第二节 隶书/47
一、隶书/47
二、隶书笔画造型/47
三、隶书笔法/48
四、隶书结体/50
五、附临习范本:汉《乙瑛碑》(部分)/52
六、附临习范本:汉《曹全碑》(部分)/54
第三节 楷书/57
一、楷书和楷书笔法/57
二、解读楷书大家/57
三、附临习范本:柳公权《神策军碑》(部分)/81
第四节 行书/83
一、行书/83
二、行书笔画分类/84
三、行书结体(例字选自《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90
四、附临习范本:王羲之《兰亭序》(部分)/95
第五节 今草/99
一、今草/99
二、今草笔法/100
三、今草结体/102
四、今草笔画的替代功能/104
五、附临习范本:智永《千字文》(部分)/105
第六节 狂草/108
一、狂草/108
二、狂草笔法例解(例字选自怀素《自叙帖》)/109
三、狂草结体/112
四、附临习范本:怀素《自叙帖》(部分)/113
第七节 章草/116
一、章草/116
二、章草笔法/117
三、章草结体/120
四、附临习范本:索靖《月仪章》(部分)/122
第三章 书法创作/125
第一节 创作起步/125
一、创作粹议/125
二、创作心态/126
三、情感冲击/127
四、条件反射与对策/128
五、创作举要/129
第二节 传统框架/130
一、书法创作基础知识/130
二、传统模式/131
三、图例/132
第三节 创作初步/142
一、摹拟式创作/142
二、捆绑式创作/144
第四章 书法津梁/148
第一节 承传经典张扬个性/149
第二节 大学始教书史钩沉/155
一、李斯与小篆/156
二、程邈与隶书/156
三、史游与急就章/157
四、张芝与今草/157
五、郑簋、金农与隶书/158
第三节 点击当代挑战未来/160
一、国力启动期/160
二、乱流争迅湍喷涌如雷风/165
三、“发展”是书法前进的方向/167
第四节 不落窠臼锐意创新/167
一、师解迷津/168
二、书法个性/171
三、今古有约/174
四、时下撷英/183
第五章 篆刻/189
第一节 印史概览/189
一、古玺印/189
二、战国玺印/190
三、秦玺印/190
四、官玺、私玺、姓名印、吉语印和肖形印/191
五、秦汉印比较/191
六、明、清文人流派印/194
第二节 印章刻治/197
一、工具和材料/197
二、刻印程序/197
第三节 治印上路/198
一、用印与治印/198
二、当代印坛大家风范/199
图录/201
附录 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