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周振东和柯忆是一对外交官夫妇,《一对外交官夫妇的人生回眸》中系统回顾了他们丰富多彩,曲折充实的人生之路,记录了他们在我驻外使馆(瑞士,法国,卢森堡,乍得)工作二十余年的外交经历和鲜为人知的趣事,间接显示出我国外交战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对外交官夫妇的人生回眸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周振东//柯忆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周振东和柯忆是一对外交官夫妇,《一对外交官夫妇的人生回眸》中系统回顾了他们丰富多彩,曲折充实的人生之路,记录了他们在我驻外使馆(瑞士,法国,卢森堡,乍得)工作二十余年的外交经历和鲜为人知的趣事,间接显示出我国外交战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内容推荐 《一对外交官夫妇的人生回眸》讲述的故事既有质朴中见真情、又有平凡中显风采的特点。《一对外交官夫妇的人生回眸》系统地讲述了他们丰富多彩、曲折充实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他们的成才之道,同时展示了我国外交事业与时俱进的发展。此外,作者还生动地描述了许多异国风情和名胜古迹,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周振东在法国广交深交朋友的事例就很突出。当时作为一名中级外交官,他离任时,法国参议院议长阿兰·波埃亲自专门为他举行告别招待会,巴黎市长希拉克亲自在市府会见并指定其办公室主任代表市长设宴为他饯行。柯忆先从事外语教育工作,后转做外事工作。她早已桃李满天下,她的学生已成为外事方面骨干。她后来以我国驻乍得大使夫人身份配合周振东大使做驻在国上层夫人的工作也有不凡的表现。 目录 上篇 外交生涯 第一章 迈向外交之路 一、南北合璧殊途同归 二、在北京外语学院法语系学习 三、法语系的青年教师 四、在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外语学校的十年 第二章 瑞士七年 一、巨大的反差 二、充实的留学生活 三、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期间 四、义正词严反客为主——在高等国际研究学院“中印边境问题”报告会上发言 五、初涉外交 第三章 参加接待几位欧洲政要访华 一、接待第一个访问新中国的法国政府代表团 二、接待法国前总理顾夫·德姆维尔 三、接待第一个访问新中国的法国议会代表团 四、接待法国前总理孟戴斯一弗朗斯 五、接待瑞士日内瓦州州长施密特 第四章 在法兰西共和国的八个春秋 一、上岗: 二、戴高乐将军和他的小林园 三、蓬皮杜总统访华,中法两国领导人带病会晤 四、德斯坦,第一位出席中国国庆招待会的法国总统 五、我所认识的希拉克总统 六、邓小平副总理途经巴黎 七、近乎国家元首的接待——记邓小平副总理正式访问法国 八、新中国第一位总理访问法国——记华国锋总理访法 九、周恩来总理故居悬挂纪念牌 十、陪伴邓颖超副委员长访法的日子 十一、第一位中国大使访问拿破仑故乡——科西嘉岛 十二、布列塔尼地区之行 十三、走访佩里格 十四、参观幻影飞机的摇篮 十五、工作剪影 十六、为法中友谊织锦的法国妇女 十七、“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忆褐发侨眷雅克林娜·程 十八、三十余年的友谊 十九、使馆生活花絮 二十、新中国的第一批公费小留学生 二十一、与法国“贫下中农”三同 二十二、离任前的访问 二十三、参议院议长为我们举行送别招待会 二十四、希拉克与我们话别 第五章 卢森堡大公国的中国情 一、卢森堡的中国景 二、卢森堡的“中国人” 三、卢森堡首相雅克·桑特夫妇和中国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访问卢森堡 五、亲历中国在卢森堡加入国际刑警组织的一波三折 六、夫人外交和妇女工作 七、“居委会主任” 八、卢森堡的华侨、华人一 九、工作剪影一 十、使馆生活剪影 十一、授勋 第六章 出使乍得共和国 一、递交国书 二、让有限援助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盛况空前的人民宫奠基仪式 四、国务委员李铁映访问乍得 五、乍得共和国总统哈布雷夫妇访华 六、在动乱的日子里 七、代比总统夫妇与中国 八、利用使团长身份开展工作 九、交友 十、夫人外交和妇女工作 十一、让中国无处不在——对外文化宣传活动 十二、艰苦创业的华侨、华人 十三、使馆生活剪影“ 十四、规模空前的离任活动 第七章 重返非洲 一、老友在北京重逢 二、应乍得总统邀请访问乍得 三、富饶又贫穷的刚果和扎伊尔 四、三赴乍得 第八章 国内工作 一、干校生活 二、在阿尔及利亚驻华使馆工作 三、率中央讲师团去湖北支教 第九章 随笔 一、中_国的魅力 二、不同文化的冲击和交流 三、窃听与反窃听 四、从“谈非色变”到恋恋不舍 五、乍得和中国惊人的相似之处 六、茅台酒的故事 第十章 我们的家——聊聊家务事 一、外交官的家也有难念的经 二、吃百家饭的女儿 三、国家日日新生活节节高 第十一章 人生第二春——退休生活 一、多彩的退休生活 二、尊老爱幼天伦乐 三、旅游乐 下篇 海外拾贝 一、跨越亚欧的旅行 二、瑞士联邦特色 三、法兰西印象 四、特别的法国人 五、巴黎 六、法国国民议会大厦——波旁宫 七、法国参议院——卢森堡宫及其公园 八、艺术的殿堂——卢浮宫 九、法国建筑艺术的奇葩——凡尔赛宫和它的花园 十、冷观拿破仑沉浮的枫丹白露 十一、沃勒维孑L特古堡——古堡主人为自己挖的坟墓 十二、巴黎的地下迷宫——下水道 十三、访平民多产作家巴尔扎克故居 十四、巴黎的菜篮子——兰吉斯菜市场 十五、卢瓦尔河谷的古堡群 十六、登瓦莱里安山——参观“战斗的法兰西国家纪念馆” 十七、凡尔登——历史的见证 十八、袖珍富国——卢森堡 十九、北方的直布罗陀 二十、卢森堡的小瑞士——埃诗代赫纳克 二十一、卢森堡的流动图书馆 二十二、维克多·雨果在卢森堡 二十三、巴斯托尼战场 二十四、美军公墓和纪念堂 二十五、漫步布加勒斯特 二十六、马克思故居 二十七、途经新加坡的虚惊 二十八、西游奇遇记 二十九、坐大巴游欧洲五国: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摩纳哥、法国 三十、去英国探亲 三十一、土耳其环海寻古 三十二、游泰国普吉岛 三十三、周游列国 跋 后记 试读章节 恩师池宝琦 我能读书,除父母亲的坚持,还得感谢恩师池宝琦。 1949年夏发大水,使我家里生活更困难。放寒假前,我对班主任池宝琦老师说,下学期不来上学了,想帮助家里劳动。池老师与我非亲非故,只是我的学习成绩全班第一,池老师可能觉得我辍学可惜,便说:“你来念吧,以后有什么困难,我帮你解决。”此后凡是需要缴费时,不用我说,池老师就帮助我交了。父母感激涕零,说:“有这么好的老师,念吧!我们就是要饭去也要供你上学。”就这样,我没有辍学回家种田。 池老师的仁义还惠及我的第二代。我们在国外工作时,女儿考入日坛中学读初中,家里无人照顾。学校离池老师家较近,他们一家欣然接受她,让她住在家里。池老师当她的监护人,待她胜似亲闺女。池老师的女儿池慧对我说:“我爸爸从未去开过我们姐弟的家长会;可璐璐(我女儿的小名)学校一开家长会,爸爸就去,他对璐璐可好啦。”他们一家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着联系。 河北顺中第一届第一班的初中生 1950年10月,政府在顺义建立河北顺中(现改为牛栏山一中),使我有了读普通中学的机会。 当时在顺义、平谷、怀柔、密云、昌平一带,河北顺中是唯一的一所中学,所以生源来自周围许多县。李明校长是位老革命,抗战时,他利用教师身份作掩护,搞地下党工作。一次,李校长送出一份情报,途中被日军截获,日军包围了他所在的村庄,查找叫“李老亲”的人。为何?原来,李校长化名李志新,因他签字潦草,日本人看成了李老亲,当然找不到其人,李校长乘机溜走了。他因字写得潦草倒躲过一劫!学校老师大部分从河北省蓟县联合中学调入,他们中许多人都经受过战争的考验,素质好,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作风严谨正派。 第一次上学时,我走20多里路,背去30斤小米儿,算作一个月的食宿和学杂费,以后我没再交过什么费用。政府每年拨下助学金,接济困难学生,平均每人每月4.5元。 对我这个农村孩子来说,考入这样的好学校是个千载难逢的读书机会。我成了第一届、第一班的一名学生,成绩全班第一,担任班长职务。晚上,班主任常把我叫到他的宿舍,给我讲各种道理,我总是班里最后一个入睡的。 校园生活紧张有序,颇具军事色彩:清晨,我们随着洪亮的钟声起床,接着排队跑步、做操、锻炼、洗漱、早餐;白天,我们上课、劳动、开展文体活动;晚上,我们在柔和的汽灯光下自习。我们住的是平房,睡的是木板床。一问房里住一二十个学生。学校校规严格,晚上熄灯后,校长亲自到各’宿舍查夜,检查学生们是否入睡。一天,大家刚刚睡下,躺在被窝里海聊《水浒传》,一个问道:.“你们知道李逵是怎么死的吗?”来查夜的李校长在屋外应道:“说话多累死的!”刚巧此时一个同学到外面方便,里面的同学还以为是他回话,便反驳说:“去你的吧!你知道个屁!”校长走进屋里用手电筒一照,吓得大家赶紧蒙头睡觉! 学校一年到头很少吃肉。一次,厨师用油渣做汤,一位近视眼同学把油渣都捞到他的碗里。同学们批评他不地道,他愕然:“这是油渣呀?我还以为是大葱花哪!”过年时,学校杀了自己喂养的猪,做了顿红烧肉,我一尝肥肉满好吃的,从那以后,我便喜欢上了肥肉,现虽已到古稀之年,但隔三差五,还要吃。 建校伊始,学校就确定了“向工农子弟开门,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办学方针,在校领导和老师的辛勤耕耘下,母校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牛栏山一中后来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校。 初中三年级时,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三年的校园生活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和无限的留恋。 河北北京中学的高中生 初中毕业时,作为当时家里最年长的孩子,我本应找个合适的工作挣钱,以补贴家用,父亲却仍坚持让我继续读书。升学可选择的志愿共分八大类,我的第一志愿选择了“铁路”,因为“铁路”是铁饭碗。干这一行,管吃管住,坐车还不花钱。但我被分配到河北北京中学。高中期间,我的学杂费、生活费全免,使我能安心读书。 河北北京中学是河北省和北京市合办的学校,生源一半来自河北省,一半来自北京市,这样,我才有机会到北京市读书。该校的前身是有名的河北冀高,具有革命传统。解放前,进步学生就在校内组织演出《兄妹开荒》,虽遭三青团捣乱破坏,但写下了校史光辉的一页。该校是当时北京市教学质量最好的学校之一。康世恩、荣高棠、王蒙等都曾在此就读。 1956年,高中快毕业时,又到了我命运抉择的时刻。我有被选去苏联留学的条件,但权衡个人前途和家中的困难,我考虑再三后,向教导主任提出毕业后参加工作。老师劝导我说:“你有这么好的条件,还是继续念吧!”视力检查因红绿色弱,我由报考理工科改为报考文科。那时北京外语学院(现名北京外国语大学)属于保密学校,要先保送,后参加高考。就这样,我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 小学、初中、高中,三次毕业,我每次都险些辍学,是父母的坚持,学校领导和师长们的帮助,国家的助学金,扶我过了三道坎,终于走进高等学府。三十多年后,我成了顺义县出来的第一位新中国驻外国的特命全权大使。P6-8 序言 周振东、柯忆夫妇既是我的同学,又是同事,我和柯忆还是湖北同乡,这三“同”,加起来可算是莫逆之交了。 1956年,我们同时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攻读法兰西语言文学。20世纪60年代初,我又与周振东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同窗。70年代,我们三人同在我驻法国大使馆共事。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这“缘分”使我们在风华正茂的年华里共同亲历了祖国激情飞扬的辉煌,又经受了多种困难的考验。随着共和国的发展,我们逐步成熟起来。后来,因工作需要我同他们夫妇各奔东西,但仍都战斗在外交战线上。他们为外交事业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几十年,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正如他们在自序中所说,“为人民奉献了青春、奉献了一生而无懊悔”。这种精神值得称道。 《一对外交官夫妇的人生回眸》讲述的故事既有质朴中见真情、又有平凡中显风采的特点。此书系统地讲述了他们丰富多彩、曲折充实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他们的成才之道,同时展示了我国外交事业与时俱进的发展。此外,作者还生动地描述了许多异国风情和名胜古迹,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周振东在法国广交深交朋友的事例就很突出。当时作为一名中级外交官,他离任时,法国参议院议长阿兰·波埃亲自专门为他举行告别招待会,巴黎市长希拉克亲自在市府会见并指定其办公室主任代表市长设宴为他饯行。这在外国驻巴黎使团中恐怕是第一次。柯忆先从事外语教育工作,后转做外事工作。她早已桃李满天下,她的学生已成为外事方面骨干。她后来以我国驻乍得大使夫人身份配合周振东大使做驻在国上层夫人的工作也有不凡的表现。代比总统夫人把她当成知心朋友,破例授予她金质奖章,并专门为她举行告别宴会。我为老同学、老同事所取得的斐然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 周振东、柯忆夫妇邀请我为《一对外交官夫妇的人生回眸》写序,盛情难却,高兴写下这篇短文。是为序。 蔡方柏 2010年8月写于北京 后记 1977年8月,我随韩克华同志一起到我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他任大使,我任参赞。我们和周振东、柯忆同志就是在驻法使馆工作时相识的。他们二位都是使馆的外交官。他们在使馆工作较久,情况熟悉,法语水平很好,在工作上对我们有很大帮助。 目前,他们也已退休,但还是笔耕不停。最近他们又写了《一对外交官夫妇的人生回眸》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他们在国内外学习、工作、生活、旅游等方面的情况,是本内容十分丰富的书。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敬佩他们这种顽强、勤奋、好学的精神。 为了纪念新书的出版,我写了几句话表示对他们两人的衷心祝贺。 一对琴瑟夫妻,并肩风云国际。 全心为国为民,共谱人生乐曲。 郭力文 2009年10月17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