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陕北女诗人闻方主编的《走过青春》收集了陕北17位女性的70多篇作品。她们中既有陕北著名的女诗人刘亚丽、胡香、女作家向怡,也有记者常以卓、王琦、公务员袁菁、远赴重洋的留学生鲁辽,还有农民女诗人李巧琴等。这些女作者大都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近年来陕北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青年文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过青春(女子诗文集) |
分类 | |
作者 | 闻方 |
出版社 | 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陕北女诗人闻方主编的《走过青春》收集了陕北17位女性的70多篇作品。她们中既有陕北著名的女诗人刘亚丽、胡香、女作家向怡,也有记者常以卓、王琦、公务员袁菁、远赴重洋的留学生鲁辽,还有农民女诗人李巧琴等。这些女作者大都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近年来陕北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青年文人。 内容推荐 闻方主编的《走过青春》是一部反映陕北新时期女性艺术创作的诗文集。 《走过青春》收集了陕北17位女性的70多篇作品。她们中有杂志社报社的编辑,也有耕耘在黄土地上的农民女诗人;有电视台的记者主持人,也有默默无闻的国家公务员;有远赴重洋的女留学生,也有下岗在家的专职主妇;有大学的讲师教授,也有企业的普通女工;有的已小有成就,有的才刚刚起步。可以说聚集了陕北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女诗人、女作者群。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使她们的性格、文笔各不相同,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特别是我们陕北著名女诗人刘亚丽、胡香女士和女作家向怡女士的倾情参与,更是奠定了这本小集子在陕北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目录 致闻方与她的女友们 生命的情结 玫瑰 女子 写给女儿倩子 草原 红油纸伞 抽烟的爱人和我 墓园的雪 飞翔的床单 摇不响手中的小铜铃 月光女子 夏末之恋 你是诗人与情人 处境 她坐在初秋的夜里 红碱淖 农家歌女 陕北情歌 山里女子 花花 船家女 飞渡 情感的天空 桃花 无题 初雪 想你时 我打你门前走过 母亲与门 十八岁的青春 无言 蝶之恋 极地 秋歌 琵琶女 东瀛回望 给故乡 不得不走 致母亲 我的爱情 月光下的树影 月光下的树影 所有的日子 惟我最清 感悟生命 光囚 嫦娥 悖 记忆 夜海狂飙 香的诞生与焚灭 生命纪念——写给儿子 无怨无悔做女人 剪纸姑娘 流浪在京城 流浪在京城 第一次上网 买房,一个廊桥遗梦的故事 都市午夜 风中回眸 另眼看孔子 破译传说 读柳永 寒窑守望者 家园何处 家园何处 在喧哗中独处 书香 夜月 明月如初 寂寞母树林 小屋遐想 两色太阳 无言的歌 明月如初 山里人生 隆冬 冬日话山村 山里人 我在延安当记者 我在延安当记者 过日子 海的女儿 黄土地的诱惑 拜将坛 一世问候 一世问候 做清洁工的阿福 永远的浮雕 握住秋风 纯金的声音 纯金的声音 清水关渡口 面见史铁生 后记 试读章节 都市午夜 我一直在心里和这个城市举行着隆重的告别仪式。我无法驾驭他的高贵和文化,不能原谅他的冷漠和虚伪,我在感情上拒绝与他合作,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他的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和我无关。现在,我终于要走了。 我对我的一个朋友说,我要走了,朋友说,你已经说了好多年了,我恍然。我像一个不爱丈夫的妻子,无奈地在他怀抱里待了六年,如今我又要远行了。 远方有一份未知的希望和憧憬在呼唤。 走的时候,心情却很复杂,在一个城市生活得久了,即便不爱,也有了一份熟悉和亲情。告别的时候,并没有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 周五,还没有到下班时间,我就出来了,我给自己安排了许多活动,去看一场文物展览,然后去看电影,然后去听《廊桥遗梦》音乐会。音乐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感觉饥肠辘辘就提前退了场。 坐在长安街临街的小饭馆里,望着窗外灯火辉煌,突然有一个念头,想让他陪着我在长安街上散散步。 电话通的时候,他正在吃饭,我在电话的这头都能感觉到他一的声音里含着一股世俗的酒肉气。 “我的钱包丢了,我回不去了。” “那我马上过来,你在什么位置?” “长安街,西单电报大楼的对面。” “你等一会儿,我就来。” 在等他的这段时间里,我一边吃饭,一边想着心事。 我和他认识多年了,他来自大西南一座四季开满鲜花的小镇,美丽的自然山水赋予他一种灵气,他10岁时数着漫天繁星,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神秘的渴望。18岁参军来到美丽如梦的湘西,诱发了他骨子里的对文学的梦想,天赋加上勤奋让他很快就进了北京,一部描写中国特种部队的报告文学让他一举成名。 我来自大西北一个偏远落后的小村庄,生下来的时候,我的生命中就带了一种悲剧意识,20岁之前,我一步也没有走出那个小山沟,我对外面世界充满了幻想,面对这个荒凉的世界,我感觉自己被遗弃的痛苦,我常常想问我善良慈祥的母亲,我是你生的吗,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给丢在这里,而多年没有人来认领。 一直在等待,等待到绝望的时候,我结婚、生子,然后从家庭的战乱中逃生,来到北京一家杂志社做编辑。 我和他的认识没有戏剧性,我受主编委托和他讨论如何将他30万字的报告文学改编后连载。 我经历了苦难而传奇的人生;他从感情的炼狱中刚刚返回人间,所以我们之间一直没有故事。 改变我们情感进程的是情人节的一顿晚宴。红酒和玫瑰催生感情,像受潮后的纸难以点燃一样,我们之间并没有燃烧。我也从不想他是否爱我。我心里十分明白,他爱不爱我,他都不能属于我。问不问已没有了意义。 我只知道他是我漂泊生活中的精神慰藉。他欣赏我、鼓励我,在我手里空空如也的时候,预言我有一座未开垦的金矿,让多年在都市迷失的我明白了漂泊的意义。 我还是想和他告别一下,我喜欢他的温馨和大气,他欣赏我的经典和智慧。我把他的欣赏当作心灵的东西静静地保存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他来了,我本想见到他首先就想解释一下我的谎言。然而一个红光满面的女人却和他同时出现在我面前,这和我预想的情景不一样。这样一个复杂的情况出现,是我没有料到的。我虽然知道他有许多的女朋友,而且,我曾经和他开玩笑说,他能把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半老徐娘的女编辑一网打尽。但这样一个女人坐在他身边,并且和他做出种种亲昵的举止来,我却无法面对。我手足无措,我既不能走,又不能不走,既不能从容地吃一口饭,又不能不吃。我觉得每一颗米粒都变成一颗大核桃含在嘴里不能下咽。 正在我内心尴尬得元以复加,而四体无法安放就要腾空而起时,一个女人的名字像咒语一样在我耳边响起,让我在片刻间找到一把救命的稻草。“我是三丫。”他常常和我说起三丫,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要他把三丫领到我面前来。 今天三丫却贸然来了,来得这么不是时候和这么不是地方,我今天只想完成我的最后一个心愿,和他在长安街上走一走。而且,我心目中的三丫没有这么胖,这么强壮,也不该这么世俗,她是清秀的,飘逸的,眼睛里多多少少含一丝幽怨。眼前的这个三丫和眼前的这个情景都是我不想接受的,可三丫却要我强迫接受。 毕竟,三丫这个名字是熟悉的,既然是三丫,就是自己人,就该坦然地面对。“我其实没有丢钱包,我只是想试一下他,看他在我遇到困难时能不能来。”我如实招供。P99-101 后记 那是十年前的春季,几个闺中女友聚在我的单身宿舍海侃闲聊。 那时,我们刚刚20岁左右,正值青春烂漫的花季。每个人的额头都光洁亮丽,每个人的秀发都浪漫飘逸,每个人的眸中都燃烧着执著和纯真。 那时候,生活刚刚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地图,我们正小小翼翼地抬脚,却不知该怎样迈步…… 那时候,我们最关心的话题是社会、人生、友谊和爱情,是这一生该怎样度过和心中的那个“他”在什么地方。我们时而激烈地辩论、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又轻轻地叹息…… 那情景,使我萌发了想创作的冲动,当即提议:每人选几篇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或诗歌、或散文、或小说、或杂感随笔,体裁不限,内容随意,但只要短小精致,有感而发,又最能代表自己的风格和水平就行,然后整理成册,出版发行。一则,不枉我们追随缪斯多年的一片痴情;二来,也是对我们青春和友谊的纪念和见证。 这一提议,得到了众女友的一致赞同——毕竟,20岁的姑娘个个都是诗人! 但由于时间、经费以及稿件数量和质量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一计划迟迟没有落实。再后来,随着众姐妹一个个远走高飞,这一愿望也就逐渐成为一个缥缈的梦,悄悄地埋藏在我的心中,直到有一天——也就是2002年的新年来临之际,当几位漂泊在外的姐妹又重回故土,在我的小屋相聚,我们忍不住又旧话重提—— 十年啦!当年的青春少女,如今都已年过而立——都已为人妻、为人母,都经历了许多生活的风风雨雨。 回忆十年前的纯真和美好,谈及十年间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体味十年后的心情故事,每个人眼里都溢着泪滴…… 是啊!生活,真是一个非常高明的魔术师。十年前,我们怀着改造世界的梦想,发誓要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丽;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反思自己:我们带给世界些什么?!是生活改造了我们?还是我们改造了生活?!我们不得而知。 面对镜子,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的额头已不再光洁、秀发已不再飘逸、歌声已不再甜美、笑容也已不再纯真美丽…… 生活,已将一个女人最光彩绚丽的东西从我们身上拿去。 面对青春渐逝的背影,我们若有所失、也若有所思,但我们决不悲哀和颓废。 相对于20岁的青春烂漫,30岁的我们更拥有了一份前所未有的从容、安详和自信。 ——于是,我们决定让十年前的愿望在今朝兑现,让埋藏了十年的梦想,在新世纪放飞! 经过了整整十年的孕育,三个月的分娩,《走过青春》这个凝聚着我们共同情感和心血的孩儿,终于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的日子里出生了!赶在伟大的“5·23”讲话发表六十周年之际诞生了! 她是一个非常稚嫩,但却挺漂亮的女孩儿。 对于她的情感或者说期望,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吧,就好像林妹妹的诗稿——“不求它金堂宝马及高第,但求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真的,作为一本文学作品,我们自知她实在太显稚嫩和浅陋,实在不敢期望她能在当今的文坛引起什么轰动效应,只希望她能成为一种纪念、一个见证,好使许多年后,我们的后人能够知道:曾经有这样的几位女子从这个星球上走过,她们爱过、恨过、奋斗过、思索过,用她们曾经年轻而细致的心感悟过、也感动过……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决定编这本集子,并把她命名为《走过青春》的本意或缘由吧。 本书入选的作者,都是近几年来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青年女作者。她们中有杂志社报社的编辑,也有耕耘在黄土地上的农民女诗人;有电视台的记者主持人,也有默默无闻的国家公务员;有远赴重洋的女留学生,也有下岗在家的专职主妇;有大学的讲师教授,也有企业的普通女工;有的已小有成就,有的才刚刚起步。可以说聚集了陕北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女诗人、女作者群。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使她们的性格、文笔各不相同,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特别是我们陕北著名女诗人刘亚丽、胡香女士和女作家向怡女士的倾情参与,更是奠定了这本小集子在陕北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因为它毕竟是有史以来,第一本集中反映陕北青年女作者创作阵容和精神风貌的书。 在编辑这本《走过青春——陕北女子诗文集》的过程中,有一个新的梦想又在我的脑海中萌生,再过十年,我将要另外编一部书:《陕北女作家文丛》。我坚信,当明天的太阳鲜红升起的时候,托起它的人们中,一定有我们:高原女人的身影!!我们要像剪纸、信天游一样,剪出我们心中最美的图画,唱出我们心中最动人的歌! 行笔至此,我想亦无须再多说什么了。惟一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这本书的出版发行过程中,得到了我们尊重的忽培元书记、曹谷溪老师、阎安老师、成路、郭琛超先生,以及我们陕北著名女书法家张红春女士等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亲自为我们题词、作序、排版、校对、题写书名,使这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发行,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经费、稿件来源等方面的原因,加之我本人又是第一次编书,经验有限,可能有许多作者的稿子没有被编入,而选入的也不一定都是各位作者的代表作,这实在是件非常遗憾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望大家能够谅解并海涵。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们的处女集,是我们思想、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但也正因为是处女集,难免会有许多的疏漏和缺憾之处。所以,希望亲爱的读者朋友在面对她时,能以师长的目光看她——严厉一点,同时也慈祥一点,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她更快更好地成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