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群编著的《巴菲特投资思想方法实录大全集》系统、全面总结了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方法,并对他投资伯克希尔、GEICO、《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吉列等企业的过程进行了生动详细的实录。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全面介绍巴菲特的集中投资策略,教会你如何挑选企业股票、如何管理公司、如何做交易、如何读财报以及如何规避股市中的风险;第二篇收录了巴菲特写给股东的精彩信件,在这些信中,巴菲特把他的投资理念浸透在字里行间,启人心智;第三篇讲述了投资大师巴菲特个人和他庞大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公司具有传奇色彩的投资经历,详细披露了巴菲特卓越的事业生涯,以及他特有的机智与才能。希望本书能帮助广大中国投资者通过学习世界顶级大师的投资智慧,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稳操胜券,赢得财富。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被喻为“华尔街股神”,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创造了从100美元起家到今天获利470亿美元财富的投资神话,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事实上,巴菲特的投资一理论简单、易学、实用,不需要高智商,不需要高等数学,更不需要高学历,值得所有希望在投资方面取得成绩的人士学习借鉴。
德群编著的《巴菲特投资思想方法实录大全集》系统、全面总结了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方法,并详细实录了巴菲特主要的投资案例。《巴菲特投资思想方法实录大全集》分为“跟‘股神’学投资”、“巴菲特的信”以及“巴菲特小传”三篇。第一篇全面介绍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集中投资策略、如何挑选企业股票、如何管理公司、如何做交易、如何读财报以及如何规避股市中的风险。其中实录的巴菲特投资成功案例对读者的投资实践将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第二篇收录了巴菲特写给股东的精彩信件,在这些信中,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浸透在字里行间,启人心智。细读他的信,读者会被他推心置腹的交流深深打动,不仅能收获投资的智慧,还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从而使自身的格局得到提升。第三篇讲述了投资大师巴菲特个人和他庞大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公司具有传奇色彩的投资经历,详细披露了巴菲特卓越的事业生涯,以及他特有的机智与才能。我们若想全面地了解巴菲特,就不仅要学习他的投资思想,把握他的投资方法,还应了解他的成长史、他的生活、他的个性,这样方能走入巴菲特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领会他的精冲实质,并将之运用于股市中。
消费垄断企业是优先选择的投资对象
布鲁伯格认为,企业便利的地理位置、彬彬有礼的雇员、周到的售后服务、令人满意的产品品质等因素令消费者信赖,从而产生一种心理状态——商誉意识。消费者的商誉意识带来了消费垄断。而商誉意识虽然只是一种消费心理状态,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却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它常常驱使消费者对某些商品产生一种信任,只购买某几种甚至某种商品。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增长、良好的业绩等,此类公司的股票自然会受到追加,股价也会随之上涨。这类公司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会有突出的表现。
巴菲特说:“对于投资来说,关键不是确定某个产业对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或者这个产业将会增长多少,而是要确定任何所选择的一家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确定这种优势的持续性。那些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周围具有很宽的护城河的企业能为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
2000年4月,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在回答一个关于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的问题时说:“我对波特非常了解,我很明白我们的想法是相似的。他在书中写到,长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任何企业经营的核心,而这一点与我们所想的完全相同。这正是投资的关键所在。理解这一点的最佳途径是研究分析那些已经取得长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问问你自己,为什么在吉列公司称霸的剃须刀行业根本没有新的进入者。”
巴菲特把市场上的众多公司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投资者应该选购的“消费垄断”的公司;第二类是投资者应该尽量避免的“产品公司”。
有些公司在消费者脑海里已经建立起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形象,无论对手在产品质量上如何与这些公司一样,都无法阻止消费者去钟情这些公司。对于这类公司,巴菲特称之为“消费垄断”的公司。巴菲特一直都认为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佳的“消费垄断”公司的例子,这可以通过世界最大的百货连锁公司沃尔玛在美国和英国的消费市场里的情况得到证明。
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在不看品牌的情形下,的确是无法认出哪一杯汽水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哪一杯又是沃尔玛的自有品牌。结果,沃尔玛公司就毅然推出它的可乐品牌,放在几千家的分店外面,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自动售卖机摆在一起卖。自有品牌饮料不但占据最接近人口的优势,而且售价也只是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一半。但结果呢?沃尔玛的自制饮料不敌这两个世界名牌汽水的市场占有率,而只是抢占了其他无名品牌汽水的市场而已。
“消费垄断”的威力可以让人忽略产品本身的质量高低,也能够吸引顾客以高一倍的价格购买。尽管在市场上,这些公司并没有垄断,因为还有很多的竞争者来争生意,但在消费者群体的脑海里,它们早已是“垄断型”的公司了。
巴菲特在要买下一家公司股份时,常常先这么问自己:“如果我投资几十亿美元开办新公司和这家公司竞争,而且又可以聘请全国最佳经理人,我能够打进它的市场吗?如果不能,这家公司的确不错。”这么问还不行,巴菲特会问自己更深一层次的问题:“如果我要投资几十亿美元,请来全国最佳经理人,而且又宁可亏钱争市场的话,我能够打进它的市场吗?”如果答案还是不能的话,这就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司,非常值得投资。
这一点,从巴菲特所持有的股票上就可以看出。他持有的每一只股票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全球著名企业,其中可口可乐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吉列剃须刀则占有全球60%便利剃须刀市场;美国运通银行的运通卡与旅行支票则是跨国旅行的必备工具;富国银行拥有加州最多的商业不动产市场并位居美国十大银行之列;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则是美国两大住宅贷款业者之一;迪士尼在购并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之后,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传播与娱乐公司;麦当劳亦为全球第一大快餐业者;华盛顿邮报则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报社之一,获利能力又远高于同行业。
分析此等企业的共同特点,在于每一家企业均具有强劲的市场利基,也就是巴菲特所说的“特许权”,而与一般的“大宗商品”不同。巴菲特对此种特许权的浅显定义,是消费者在一家商店买不到某种商品(例如可口可乐或吉列剃须刀),虽然有其他类似竞争产品,但消费者仍然会到别家寻找此种产品。而且此种产品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很难改变,这就是他“长期投资”,甚至“永久投资”的基本面因素。
与“消费垄断”的公司相反的是“产品公司”。这类公司生产的产品是那些消费者很难区分竞争者的产品。这些公司的特点是每个竞争者为了争取生意,都必须从产品价格和产品形象两方面竞争,两者对公司收益都不利。这些公司为了吸引顾客,都会拼命打广告,希望能在顾客脑海里建立起和其他竞争者不同的形象,但往往都是白费心思,白白增加成本而已。“产品公司”在市场好时,收益已不算多,一旦遇上经济不景气,大家竞相降价求存,就会导致人人都面临亏钱的困境。“产品公司”是投资者应该尽量避免的公司,这些公司即生产大麦、石油、钢材、铜、电脑配件、民航服务、银行服务等产品的公司。
P64-65
巴菲特在投资发展史上可谓独占鳌头,被喻为“当代最伟大的投资者”、“华尔街股神”,他创造了从100美元起家到至今获利470亿美元财富的投资神话。2000年初,美国《财富》杂志评出20世纪的八大投资大师,而巴菲特名列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最伟大的投资者。巴菲特从1965年接手伯克希尔公司至2007年的42年间,经历过股市崩盘、高通货膨胀、银行利率等险恶情况,但伯克希尔公司从未出现过亏损年度,这是绝无仅有的奇迹。而且,伯克希尔公司每股的净值由当初的19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504.98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2%。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前夕,伯克希尔公司留存了近400亿美元的现金,并持有近300亿美元的国债,所以在危机到来时,巴菲特才能出手阔绰,当一个个投资人都在惶惶不安中度日如年,他却“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手持大量现金勇敢地在华尔街抄底,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重大举措在危机中守住了财富,避免了像百年投行雷曼、美林的神话相继破灭的命运。到2010年,巴菲特仍以净资产470亿美元位列福布斯排行榜第三名。
中国有句古话说: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我们要想在投资上取得卓越的业绩,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最伟大的投资大师的策略。毫无疑问,巴菲特就是一位最值得我们效法的大师。
或许有人认为,巴菲特能在股票投资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背后一定有一套非常人所能掌握的高深莫测的理论,而巴菲特本人一定是一位智商超高的天才人物。事实并非如此。古人云,大道至简。巴菲特告诉我们,真正伟大的投资成功之道,只需要很少的几个原则就可以,非常简单,却非常有效,不需要高智商,不需要高等数学,更不需要高学历,任何一个小学毕业的普通投资者都能掌握,都能应用。巴菲特曾说:“我从来没发现高等数学在投资中有什么作用,只要懂小学算术就足够了。如果高等数学是必需的,我就得回去送报纸了。”“要想成功地进行投资,你不需要懂得什么专业投资理论。事实上大家最好对这些东西一无所知。”“投资并非智力竞赛,智商高的人未必能击败智商低的人。”他发现学校里讲的许多专业理论往往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掌握的知识越多反而越有害。复杂的的问题有时候却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寻求解答,这正是巴菲特投资哲学的独特魅力。身处风云变幻的股市中,最需要保持的是那一份绝对的理性,最值得依赖的判断工具仍是那一点很平凡、质朴的经营常识。事实上,巴菲特的投资理论简单、易学、实用。 本书系统、全面总结了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方法,并具体实录了巴菲特主要的投资案例。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主要介绍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在这部分中,读者将会看到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的全貌,包括他的集中投资策略、如何挑选企业股票、如何管理公司、如何做交易、如何读财报以及如何规避股市中的风险。随后实录的巴菲特投资成功案例也会对读者大有裨益。巴菲特曾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价值投资理论的精髓:“我们寻找的是一个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并且由一群既能干又全心全意为股东服务的人来管理的企业。当发现具备这些特征的企业而且我们又能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时,我们几乎不可能出错。”广发证券曾对美国主要的16种投资策略进行研究,结果是,能够在熊市中赚钱的就是巴菲特的价值成长投资,而在牛市中能够超越指数4倍的也是巴菲特的价值成长投资。
巴菲特每年写给股东的信向来为人激赏,这也正是本书第二篇的主要内容。他在信中像长者一样娓娓道来,把他的投资理念浸透在字里行间,启人心智;对过往一年投资得失的评价,轻松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和夸张的表情;就像拉家常一样,谈他是如何挑选经理、评估投资目标、设立止损点的……这些信就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细读他的信,读者会被他推心置腹的交流深深打动。经常读他的信,不仅能收获投资的智慧,还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从而使自身的格局得到提升。巴菲特在给股东信中所写的关于资本管理的思考,以及如何经营价值永续成长企业的这些经营管理理念,通过伯克希尔公司的经营轨迹,都有清楚的呈现。阅读这些信件,相信你会拥有足够的勇气和自我期许:无须掠夺、竞争,只要通过良好的投资决策,就可以擘划宽广的投资版图,成为成功的投资者,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第三篇讲述了投资大师巴菲特个人和他庞大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公司具有传奇色彩的投资经历,旨在披露巴菲特卓越的事业生涯,以及特有的机智与才能。他从一个小小的报童起步,没有任何家族遗产,建立企业之初只是把自己家中小小的阳台当做办公之地,从一穷二白的起点上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在创业之初,他只能去游说亲友进入他的合伙公司。就这样,他一步一步走上了华尔街金融领袖的位置。在他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中,经历了全球性的经济萧条、东西方的冷战、美国数次对外战争、多次国内动乱、石油危机、网络泡沫、“9·11”恐怖袭击以及全球金融风暴。然而他却在每一次动荡中乘风破浪,逆势而上,转危为安,最终荣登世界首富的宝座。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因此,我们若想全面地了解巴菲特,就不仅要学习他的投资理念,把握他的投资方法,还应了解他的成长史、他的生活、他的个性,这样方能走人巴菲特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领会他的精神实质,并将之运用于股市中。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巴菲特那样积累47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巴菲特那样进行交易。学习巴菲特的意义在于,巴菲特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方法、一种思维和一种态度,最重要的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在年轻的时候想明白了很多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去坚守。你越是在年轻的时候想明白这些事情,可能以后积累的财富就越多。那些成功的投资家会随着时间流逝最终淡出我们的视野,但他们的投资原则是永恒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学习这些原则并付诸实践,并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寂寞,经过种种巨大的折腾,最终达到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