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蓝盔下的中国面孔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蓝盔下的中国面孔编写组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年来,1.6万多名中国军人告别亲人,踏上维和的征程。他们用坚毅的目光、铿锵的足迹,在世界维和舞台上定格中国军人珍贵的历史画面。他们的忠诚、睿智、勇敢和奉献,值得向世界讲述。外文出版社编辑出版《蓝盔下的中国面孔》一书,在全军维和官兵中选择31名代表,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中国蓝盔群体的特殊故事,让读者走进中国维和军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恪尽职守、献身使命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内容推荐

他们,带领我们走进战火未息的异国他乡,走进突如其来的战乱冲突,走进遍布地雷的危险地带,走进神秘莫测的热带丛林,走进百废待兴的海地震区……他们历尽艰难困苦,始终不变的是誓死坚守岗位,愿为和平奉献一切的坚强意志。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中国维和士兵。《蓝盔下的中国面孔》一书将为我们揭密鲜为人知的蓝盔部队,零距离触摸中国蓝盔特有的心路历程。

《蓝盔下的中国面孔》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中文版,另还有一本是英文版本。

目录

敖春来:维和官兵的“生命之源”

陈长青:三度受命

陈声容:在西非的“军中天使”

陈志忠:此生最难走的路

程新闻:蓝色旋风

丁义顺:忘我

丁莹:战场神话

杜照字:英雄本色

霍树锋:与Cemger河共舞

贾付喜:车轮向前

江汉刚:奇迹创造者

李亚东:我们是“白求恩的传人”

刘庆忠:笑傲国际雷场

刘增宝:从中东雷场走来的维和伉俪

上官林宏:翻开达尔富尔维和新一页

史小敏:“Chinese,萨迪嘎(朋友)!”

万幼文:瓦乌人心中的种子

汪雪艳:亲历海地地震

王化峰:最大的期盼是和平

王建平:初到东帝汶

王军:带着“雷锋”去非洲

王朝晖:誓将天堑变通途

吴广通:追随烈士赴中东

肖海:从自建医院开始

杨夕军:淬火非洲

于洋:“三战”三捷

袁春国:“中国速度”

张西振:征战利比利亚丛林

张勇:感动非洲

赵国光:难以超越的维和军人

周丕峰:为和平铺路

试读章节

刚果民主共和国俗称刚果(金),2006年8月,敖春来随中国第六批维和部队抵达这个国家东部的卡乌姆机场,这里曾经是该国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激战的要冲。刚到机场,敖春来和战友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每个上厕所的人,都有两名荷枪实弹的护卫相随。尽管在国内就知道刚果(金)的局势严峻,但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幕仍然让敖春来的心即刻揪了起来。但是,不管怎么样,“刚果(金),我们来了!”

一切为了水

作为给水工程师,敖春来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维和部队的给水保障及供水安全。2006年8月17日中午,敖春来和战友抵达大本营。由于上批维和部队使用的水泵超负荷运转,已于不久前报废,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抢装好新的水泵,才能保证正常供水。没来得及适应一下当地的时差,敖春来就迅速投入到抢装水泵工作中去。

改设取水口,搭建取水引桥,安装水泵……跨越赤道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火辣辣的太阳好像要把人晒得皮开肉绽,敖春来同几名战友争分夺秒,一天下来,大家的脸被强烈的紫外线灼烧起一个个水疱,疼痛难忍。白天异常炎热,夜晚却寒气袭人,一阵劲风吹来,基伍湖上又开始惊浪滔天。为了防止水泵被大浪掀翻,必须连夜对水泵进行加固。细菌、病菌、寄生虫盛行的基伍湖水,官兵们轻易不接触。现在,为了安装水泵,敖春来顾不上被紫外线灼伤的皮肤,毅然跳入冰冷、污浊的湖水中。为了抢时间,他一次次地扎进湖水里。每拧上一个螺丝,都必须伸出头来吸足了气,再猛扎下去继续作业。这一泡就是几个小时,上岸后又累又冷,被湖水浸泡后的伤口如同针扎一般疼痛。长时间的紧张作业和湖水浸泡,使敖春来几次瘫倒在地上。经过紧张的抢修和安装调试,净水站终于恢复了正常工作,听着水泵“呜呜”的运转声,此时的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一个难题解决了,另一个难题又摆在敖春来面前。不久前,在联合国水质安全检查中,给水站未能通过。水质能否达标,关系着官兵的健康。于是,敖春来一头扎进水站,逐个排查,经过反复查找原因,终于发现原来是设计安装中存在问题。他巧妙地把一个净化水装置换了个安装位置,并将净化药剂的用量进行了合理调配,成功解决了难题。此后,在联合国五次核查中,给水站均顺利过关。

为了提高水质标准,必须定期清洗沉淀池和纯净水箱。每隔一段时间,池中就会沉淀厚厚一层脏臭的淤泥。敖春来总是第一个钻进池中,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在那又闷又臭的沉淀池中,沉淀物靠人力一桶桶送举出池外,每一次清淤都是一次强体力劳动。纯净水箱根据供水的需要设置在营区的最高处,但目标明显,很容易被枪弹击中。敖春来带领水站官兵为水箱四周垒起一米厚的沙袋墙,为水箱穿上了一层“防弹服”。联合国核查官员来到水站,对水站的工作赞不绝口。

在维和期间,敖春来担心最多的不是危险和安全,而是净化水设备能否长时间正常运转。因为所有设备均来自国内,配件短缺是个突出问题。某一个零部件损坏,都可能导致整个净水系统瘫痪。于是,他制定了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每周五上午为设备维护保养时间,其他时间在严格落实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密切注视每个设备工作运转情况。为了全程跟踪净水站设备运行状况,敖春来守在净水站,每天工作长达14个小时以上,与高分贝的噪音、潮湿的环境、肆虐的蚊虫作伴。

刚果(金)多变的气候致使他们的工作面临着诸多无法预测的困难。一天下午,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水柱般的大雨砸得水站的铁皮屋顶“嘭嘭”直响,盖住了水站里机器的轰鸣。此时,水站的照明灯陡然增亮,纤维过滤器瞬间开始向外喷水。“不好,出事了!”敖春来立即奔向净水系统的主机操作台,命令值班战士立刻停机。事后得知,因为暴雨,发电站的发电机失控。瞬间的高电压使得净水系统的水压力陡增。如果不及时处置,会导致净水系统中最关键的主设备损坏,整个水站将无法正常工作。这次重大险情因被敖舂来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置而消除。

难忘的“精神会餐”

水的难题解决了,伙食却难尽人意。

大家吃不惯联合国运来的“洋米、洋面”,那“洋米”做的饭感觉总比不上中国米饭的味儿,洋面蒸的馒头发不起来。最难受的是,很难吃上蔬菜,缺乏维生素和粗纤维,不少官兵们患上口腔溃疡或出现便秘。

每当“口福”难以满足时,“精神会餐”就成了大伙儿闲暇时的必修科目。敖舂来会有滋有味地讲起家乡重庆的火锅,还有宁夏的手抓羊肉,新疆的战友也津津乐道于烤羊腿和拉条子……就这样,大家一边咽着口水,一边想起在家的日子。

但是,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也热情地办起了招待各国维和官兵的“中华美食节”。“美食节”上,中国军人各亮绝活,做出他们心目中的美味佳肴,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南非、乌拉圭等国家的维和军人,吃得翘起了大拇指,直说“好吃”。

中国维和部队的营区铁丝网外有一处湖滩,经常可以见到一群饱受战乱与饥饿的孩子。他们衣衫褴褛,赤着脚,个个面目清瘦。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有时连一顿饭都吃不饱。他们聚集在这儿,是希望有路过的中国官兵能送给他们馒头、面包等食物。这些孩子每次看到中国维和军人,都会立即停止游戏,齐聚在铁丝网边争相喊着:“指挥官,您好!指挥官,您好!”如果你和孩子们搭话,他们会立刻伸出小手,高喊着:“给我一个馒头,给我一个面包!”那期待的眼神,那黑瘦的小手,让敖春来和战友们心中顿生酸楚。

于是,敖春来和战友们总是会装上几个馒头送给孩子们。孩子们一见要给他们馒头,就像小鸟一样争相拥向铁丝网旁。孩子太多,再加上有几重铁丝网的阻隔,无法将馒头直接送到他们手里,只能把馒头抛过去。敖春来认识一个10岁的孩子迪西,因长期饥饿,两只眼睛深深凹陷着,瘦弱的身子撑起一个大大的脑袋。在长期与中国军人接触过程中,他学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一天,他突然对敖春来说:“你回北京时带我走吧!”敖春来问他想去北京干什么,他说只要让他吃饱饭,干什么都行。在他的眼里,北京是天堂,他向往北京,向往能够让他吃饱饭的地方。几个月后,敖春来听说小迪西死了,是死在一次战火中。每当提及小迪西,他和战友们眼里总是泪水……

P3-8

序言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已经20年。

1988年9月,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年,中国军队首次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参与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2000年1月,中国向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派遣民事警察执行特定任务,这是中国首次派遣民事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目前正在进行的15项维和行动中,中国参与其中10项。在这20余年中,先后有9名维和军人和8名维和警察在执行维和任务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中国从没有一支进攻性的部队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联合国公认的三项原则。第一,同意原则。即只有在征得有关各方一致赞同的情况下,中国才会派出维和人员;第二,中立原则。中国强调,联合国维和部队不应成为冲突一方,维和行动也不应采取双重标准。因此,中国军队在维和行动中坚持不妨碍有关当事国的权利、要求或立场;第三,非武力原则。即只有在自卫时才使用武力。

除了这些原则、主张以外,中国同时强调,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护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实现和平的根本还是消除冲突的根源。这些原则及主张的提出和贯彻,保证了中国的维和行动切切实实以实现和平为目的。

秉承这些原则,中国的维和部队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欢迎。如今,中国派出的维和人员总数已经超出了美、英、俄三国的总和,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是联合国116个出兵国中派遣维和保障分队最多的国家。

在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0周年之际,外文出版社策划出版《蓝盔下的中国面孔》一书,首次用中英两个文版向国内外读者介绍“中国蓝盔”这个光荣的群体。

本书选择的30多名维和军人,涉及不同工作、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但是,由于篇幅所限,他们也只是中国蓝盔的缩影。

这些头顶UN蓝盔、胸佩五星红旗标志的中国维和官兵,深入利比里亚、黎巴嫩、中东、苏丹、刚果(金)、海地……在国际社会和各联合国任务区树立了良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中国军人,他们在新形势下正用忠诚、鲜血和生命谱写着新的篇章,践行着自己的誓言:维护和平,不辱使命。“中国速度”、“屡创奇迹”……联合国官员、友军、当地民众给予高度评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多次被中国“蓝盔”所感动,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勒罗伊日前表示,中国的参与对于联合国维和行动十分重要,联合国感谢中国为国际维和事业所作的贡献。

在这本书中,他们带领读者走进战火未息的异国他乡,走进突如其来的战乱冲突,走进遍布地雷的危险地带,走进神秘莫测的热带丛林,走进百废待兴的海地震区……他们历尽艰难困苦,始终不变的是誓死坚守岗位、愿为和平奉献一切的坚强意志。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他们关注当地民生,多为当地民众办实事,把友好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人民心中。他们注重学习友军长处,注重与友军协同作战,每到一处都能很快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同行打成一片。

过硬的作风、良好的素质、严明的纪律、坦诚的合作意识和出色的工作效率,使他们得到了联合国维和代表团的认可,得到了驻在国政府和人民的尊重,获得了兄弟部队的敬意。

他们,是不辱使命的中国军人。

从最初的军事观察员,到后来的成建制的维和部队,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领域正在不断扩大。目前,中国派出的维和人员还承担了医疗、运输等后勤保障工作。随着联合国维和行动职责的变化,中国参与维和的领域还在进一步扩大。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已经被确定为中国军队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之一。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与主旋律,合作与对话也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正在追求和平发展的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和平与安全的国际大环境,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又需要稳步发展的中国。可以说,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作为一支正在崛起的力量,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维和部队也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世界和平力量。

当今世界,地区冲突仍然时有发生,联合国维和行动任重而道远。中国代表已在安理会及联大的有关会议上多次表示,中国将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继续积极参加维和行动,为促进世界和平尽力。人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将能够在维和行动中发出更大的声音,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服从胡锦涛主席对人民军队提出的“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要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维和部队将永远做和平的忠诚卫士、发展的坚强柱石,与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共同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10: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