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第2版)》仍保持第一版以从土壤属性认识土壤为主线的特色,面向世界,立足本国,以土壤属性认识土壤为指导思想,概括为13组土壤类型,虽然各组土壤类型中所包括的土类仍沿用发生学分类制的名称,但各组土壤类型都各有其诊断层或诊断特性。这样分组旨在树立认识土壤必须首先从土壤诊断层或诊断特性入手的理念,这点有别于发生学分类制的认识论。在各组土壤类型中,分别阐述各类土壤的发生学分类与系统分类的参比,以适应两种土壤分类制并存的现状。本书由朱鹤健、陈健飞、陈松林等编著。
《土壤地理学(第2版)》第一版以从土壤属性认识土壤为主线,构建了有特色的教材体系,相继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编者在总结第一版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创新出发,对第一版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本书既保持了第一版教材的特色,又以系统论为指导。本书新建土壤地理学基础体系;把土壤地理学发展新动向和研究新成果融入教材;新增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内容,进一步梳理了土壤发生学分类和土壤诊断学分类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了学科经典理论与当代进展的结合;从人地关系视角,编写了土壤资源利用;精简了内容,突出了重点,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本书除绪论外,共分6章。第1章为土壤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第2章为土壤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第3章为土壤分类,第4章为土壤类型,第5章为土壤分布,第6章为土壤资源。
《土壤地理学(第2版)》可供高等学校地理类、环境类、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生态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相关科研与业务人员参考。本书由朱鹤健、陈健飞、陈松林等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