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摩根宁高宁/创新年代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虎学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是“财技”过人的中国“摩根”,他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挥洒着中国企业的“大手笔”;他被称为“最长寿的红筹老总”,他带领国企铁骑,攻城拔寨,一次次地震撼中国,也催生了中国的整合风暴……他就是华润集团的原董事长,现在是中粮集团的董事长,素有“企业教父”之称的宁高宁。本书讲述了宁高宁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宁高宁,1958年,出生于山东。

1987年,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

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990年3月,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1999年,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同年,荣获“全球金融业最具影响力人士”称号。

2000年,重组华润业务,带领华润从一家只做外贸的公司走向实业发展。

2001年,驾驶华润“战车”在内地展开的一连串的策略陛并购行动,横跨房地产、零售业等主体行业,并以其老练娴熟的资本运作手腕而被业界称为“中国摩根”。

2002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1年度十大经济人物”。

2003~2004年,连续荣获年度“最有价值的卓越商业领袖”称号。

2004年年底,受命领导中粮集团。

2005年,中粮置于“重塑自然”的舞台,聚力打造“中粮系”版图。

2006年,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

2007年,获得第四届“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被《经理人》评为“正在影响中国管理的十大商业领袖”之一。

2008年,荣登“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

……

本书讲述了宁高宁的传奇人生。

目录

作者序 中国“摩根”宁高宁:全球金融业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第一章 企业教父宁高宁: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

 一、“放牛娃”:最长寿的红筹老总

 二、万众瞩目:“中粮系”神话的缔造者

 三、资本大鳄:思想营销的长袖舞者

 四、正在影响中国商业管理的行业领袖

第二章 从滨州到美国:在阴差阳错中把路走对

 一、医生的儿子:单纯的插队知青

 二、当兵记忆:最深的是一条床单

 三、舅舅的引导:从文学到经济学

 四、福布莱特来自助,第一批中国MBA留学生

第三章 时势造英雄:18载华润路

 一、华润风暴眼

 二、“变戏法”:候鸟的迁徙或者洄游的鱼

 三、资本换时空润泽全中国

 四、“国企拯救者”: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使命

第四章 临危受命“新中粮”: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一纸调令 “空降”中粮

 二、挑战下,谋定而后动

 三、发动:“在沉默中爆发”

 四、“阳光”照耀新中粮

第五章 高歌猛进:一个准中国“摩根”的轨迹

 一、大幕拉开,新戏惊心动魄

 二、大手笔:l00亿砸向商业地产

 三、高端提升:中粮之意不在酒

 四、布阵中粮全产业链,宁高宁意欲何为

第六章 鲤鱼不跳龙门枉得虚名:危机之下的华丽转身

 一、啤酒危机:“吾所以制胜之形”

 二、做好主业,不去“赌场”

 三、中粮难题: “不转型比转型慢更危险”

 四、金融寒冬中,保守并坚守基本军规

第七章 重组大鳄:不断演绎“宁氏制造”

 一、一买惊天下,文化先行

 二、收编兴业证券:10亿砸向证券业

 三、最亮的一笔: “华润啤酒投资现象”

 四、收购万科,一跃成为地产业的霸主

 五、重组:1+1>2的可能

 六、宁高宁:“善进退者的天下”

第八章 经营哲学行业领导之路

 一、放牛也疯狂:不为所有制所困

 二、宁氏“整合论”:头脑比钱更重要

 三、资本策略:从鸡蛋到导弹

 四、品牌重塑:“自然之源,重塑你我”

第九章 乐队指挥宁高宁:管理再造新天地

 一、中粮的未来:从经理人开始

 二、培训,造就凝聚力

 三、“宁氏新政”:管理造就新天地

 四、以使命为基础,打造人情企业

 五、矛盾管理:学术让商道痛并爱着

第十章 真实宁高宁:思考着,也感恩着的凡人

 一、思考者:一个胸怀天下的男人

 二、感恩的人:使命下的自然流露

 三、真实的他:偶像型的凡人

附录一 宁高宁智语

附录二 宁高宁成长之路

试读章节

3.笑而不答 只做“虚”

就在宁高宁接替他的前任、中粮集团的周明臣之时。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猜测,宁高宁在华润所做的事情,就是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从本质上来说,和周明臣曾表示今生最大的理想,即把自己领导下的国有企业打造成“中国的GE”。而不同的是,当宁高宁在由资本市场回归到实业领域的时候,周明臣已经积极地促成中粮向一个金融帝国的方向发展。

宁高宁到来中粮,会给中粮带来什么呢?中粮到底会转型成什么样子?华润模式是否会被移植到中粮身上?“空降兵”进公司,总会引来许多的好奇和期望。

“在过去一年里,对于中粮的并购宁总几乎从不发表看法。”2005年10月,中粮一位高层说道。

空降伊始,宁高宁能感受到中粮内部急切的气氛,“大家期望很高,希望公司能尽快行动,特别期望我本人能有所行动。我也听到了不少建议,如应大刀阔斧进行人事调整;要加大投资做某些项目;要加大收购的力度等。每个提法都有它们的道理。”

对这些建议,宁高宁笑而不答,而是反复培训、引导大家思考企业文化、管理、战略、使命、价值观等看起来很“虚”的东西,甚至对中粮原来的战略和现有业务也极少评论。

当然,短期目标当然是宁高宁作为掌门人所必须关心的。但中粮作为半官方色彩的国企,如何摒弃管理弊端,完全面向市场,在国际化浪潮中行走自如走上长期的良性发展之路,却是宁高宁更关心也更看重的。或者说在他心中,后者才是自己在国企的真正使命。

于是,宁高宁发动了。

素有企业哲学家素养的他,决定从精神层面着手改革。

“任何一个组织里面都是由精神主导的,物质因素只是精神以后的东西,当然没有物质也是不行的。我觉得从团队第一、集体力量、凝聚人心开始,营造一个环境,营造一种文化,来推动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改革和优化,是我的主要责任。我希望推动企业改革,使企业更人性化、更市场化、更进步。我会推动战略的制定和执行,通过调整战略布局和公司的组织架构包括人员,来培养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对这支队伍会有评价、考核、审计,以便最终实现目标。”

宁高宁接着说,“下一步我们会对企业使命进行描述,我们的企业使命应该是企业化、市场化、人性化的。然后战略目标的研讨、制定和实施,组织架构的优化,资产组合的调整,人员的职务分工变化。最终是一个大企业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有大事业的心态和文化,来推动公司进步。”

于是,他的第一个动作是将出版了12年的《今日中粮报》废止,重新推出集团内刊《企业忠良》。他准备利用这个平台向员工灌输作为“职业经理人忠心与良心”的管理理念,而这正是宁高宁将国际型企业管理方式注入这个国有企业的第一步。

宁高宁的第二步则是以其一向擅长的“攻心”术,通过学习和实践,引导中高层干部从“国有企业干部”向国际型“职业经理人”转变,让他们对企业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直至形成一批批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职业化的经理人。

他一直认为一个企业要打造成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只有将职业化的经理人进行精神凝聚和制度凝聚自始至终地贯彻到底,那么企业的职业化人才链才能保持优质、高效、稳定。

他曾经给企业员工推荐过一本书——詹姆斯·柯林斯所著的《基业长青》。书中描述的一种高瞻远瞩类企业有这样一个共性,那就是“务实的理想主义”。

通常企业会迷信追求利润,而这些高瞻远瞩型企业,在取得利润的同时也希望得到超越物质层面的指引,激励公司不断前进,并着眼于人类共同体的核心理念。除此以外,治理企业还需要加一点信念以及建立一支学习型的管理团队,让企业从“报时人”变成“造钟人”并能够实现“基业长青”。

在掌舵华润之时,宁高宁还只是在初步实践这些理论。他解决了华润的转型,也解决了多元化及品牌、网络等诸多问题,并造就了一个资本大鳄和产业大鳄——华润。

“用5年时间使中粮成为中国粮油食品业真正最强大的企业,10年成为全球最富有进取精神、最优秀、最令人尊敬的企业之一。并形成开放、坦诚、直接、实事求是、包容、比较随意、比较幽默的企业文化。”这是宁高宁的中粮新目标。

确定中粮的新目标,宁高宁将其一一写在会议室的字板上,随后提议“大家起立、宣誓一遍”。所有人都站了起来,跟着宁高宁齐声朗诵新中粮的使命、愿景。

一位中粮人用文字这样记述那一刻:“你能清楚地听到热血撞击血管的声音。”

然而,对于年近50岁、渴望放手一搏的宁高宁来讲,他的商业生涯是否常常被这样的“热血撞击血管”的声音所激越?

宁高宁有一句名言:“一本书中最好的只有一章。”不知道,年富力强的宁高宁是不是会将他最好的一章带给中粮集团。

他回避不了,这是这名中国最著名的职业经理人的使命之旅。

P65-67

序言

寻找并扶植中国“摩根”一直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个志愿。他们认为,中国产业格局已经进入到一个“类摩根时代”。

而所谓“摩根时代”,最初出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北美。当时的美国,国内分散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市场毫无秩序,有几百家钢铁厂、两三百家汽车厂,谁都不上规模,恶性竞争很厉害。后来,金融巨头J.P.摩根重组了美国产业,最大的动作是把所有的钢铁厂重组成一个全国性的钢铁公司,进行了有规模的产业升级换代。

那么,在中国有哪些企业家怀抱着成为中国“摩根”的理想呢?

当大家都在寻找之时——

宁高宁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

18年香港经商的生涯,46岁时被召进京成为中国最大国企之一——中粮集团的董事长。

他曾亲自驾驶着国企的战车在香港那块市场经济的乐土与国际一流的商业“超人”较量过,他真正知道国企的毛病出在哪里。

他曾率领华润集团在内地掀起了一连串并购浪潮,横跨房地产、啤酒、零售、电厂等产业,目标直指“行业领袖”地位。

“空降”中粮后,他又启动了中粮新一轮的战略转型,系统重建和文化塑造,试图把这一大型国企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他“财技”过人,素有“红色摩根”之称。

他动辄动用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资金收购企业,有人把他称为“资本运作”的典范。

他的学历可不是现在泛滥的MBA,他是1983年通过全国研究生考试公派选拔赴美留学的。

他在美国所学的专业是财务和金融,他的专业训练使他深知资产负债表的两边是一回事,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单靠“财技”就能成功!

不了解宁高宁的人往往会想:这小子命好,下乡当兵之后不仅能考上大学,而且20世纪80年代就能去美国读书;回来后,还能到香港工作;然后,赶上中国经济大发展,大手笔一挥买下上百个企业,成了中国的经济人物。

然而他走过的历程是艰辛的,他20年前初人商道就在香港那个规范但极其残酷的市场里游泳,而且一游就是18年。他不是一举成功的商人,他是从香港华润集团那个庞然大物的商业机构底层一步步游出水面的!

如果认为宁高宁只是一个优秀的香港商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不仅是香港造就的商人,他更是在香港经营60年的华润集团训练出来的“红色商人”!他对国企改革不仅怀有历史的责任感,更有着个人的情结,因为他不仅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华润集团,在46岁时又掌印中粮集团,他个人的荣辱同国企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从山脚仰望山顶,也许由于离得太远了,人们常常会只看到峰顶的一角,而对整个山顶的全貌往往有所误读。不是高估山顶的美景,就是会觉得那里是高处不胜寒,冷清得很。而只有真正登上山顶的人,才可以一览众山小,也能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顶上的风光。

对于身居顶峰的宁高宁来说,人们常常关注的是他当下头上所笼罩的光环,很少会想到他十几年的职场拼搏历程,甚至对于他本身的一些看法也似乎流于表面。有的人会羡慕他出名太早,也有的人会不负责地说宁高宁凭借的是好运。似乎他身上折射的光线太强,让人们往往习惯于仰视,所以真正读懂他的人少、随便评论他的人多,也就是很正常的现象了。

于是,一个中国“摩根”的寻找也就有必要在这里再次起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3: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