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钞票那些事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作者 刘涛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涛编著的《钞票那些事》一书围绕人民币收藏内幕的揭秘,全面介绍了人民币收藏所涉及的各种实用知识:五套人民币的各种知识、错版币、市场炒作、做局、假币揭秘、收藏方法和防骗技巧等,既是凝聚了作者十多年心血的不可多得的写实之作,也是业内密而不传的人民币“收藏秘经”,非常适合阅读与收藏。

内容推荐

《钞票那些事》全球首次出版。

天涯网以《人民币的“山寨”》之名首发,一个月点击量超2000000,内容被众多知名网站转载、节选。

人民币收藏正被凤凰卫视、北京卫视生活频道等众多电视台联播,搜狐、新浪、人民网、新华网等知名网站不时登载人民币的收藏市价和行情,热潮正起。

《钞票那些事》由刘涛编著。

目录

前言

第1章 开始

 错还是残

 “币王”不对劲 拍卖不靠谱

 卖相

 留“缝”

 退货需要什么

第2章 知识很重要

 “打底”一节

 整容

 没号不高兴 冠号也疯狂

 不带号的分币

第3章 市场很多事

 “吃药”与“开门”

 鬼吹灯——收藏品市场“小鬼儿”

 今夜请将我遗忘

 中国最大的忽悠群体

第4章 细说第一至第三套人民币

 建国那些事儿

 有钱买不到

 第一套人民币制造关键词

 苏联“不差钱”

 18元8角8分

 听毛主席的话

第5章 细说第四、五套人民币

 那币 那字 那人

 第一

 灰楼梦

 雕刻“人生”

 谁是“币中人”

第6章 硬币

 谁动了我的硬币

 长城 四小龙 五天王

第7章 假钞

 防伪技术

 假币是怎样炼成的

 世界上最大的假钞集团

 中国假币大案

 HD90

 相煎何太急?

 天下无假

第8章 炒作

 第四套人民币的“俯卧撑”

 做局案例

 小隐在山林 大隐在市朝

 炒作番外话

第9章 未来

 无为而治?

 又一年过去了

 人性“躲猫猫”

 最后的“局”

第10章 趣闻

 象征艺术

 纸币里的事

 “最”纸币

 钱币趣闻

附录:网络留言摘要

后记

试读章节

错还是残

人如果残废了,是件倒霉的事情。

不过,残疾也分在哪儿。

人民币如果残疾了,就会很值钱。

这里所说的“残”,指的是先天的。换句话说,就是人民币在印制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人民币出现错误。

人民币从印钞厂出来,需要经过多道检测工序,包括机器检测和人工检测。

据说,“先天残疾”的人民币,没有被印钞厂检测出来,流入社会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

正是由于珍稀,这种人民币受到很多人追捧,被冠以“天价币”之称,广大人民群众称其为“错版人民币”。

各位看官就算没见过,也应该听说过“错版人民币”。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错版人民币”吗?

大家也许会说:有呀,网上、电视台、报纸上经常有相关报道。

我前言举的例子,就是“相关报道”。

我有一个朋友,人称“孔方”,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孔方即是钱”。此人姓孔,最大的爱好是研究纸币工艺,虽然不是银行工作人员,也不是官方认可的专业人才,可是其水平在研究者中,可算绝世高手,所以外号“孔方”。他花了3天,给我讲了关于他的研究成果。

他见面对我说的第一句话:“错版?根本就是一堆骗子的玩意。”

“错版人民币”关键是“错版”。下面给各位看官介绍一下模版是如何制造的,此间的疑问便会“灰飞烟灭”了。

“孔方兄”详细地介绍了人民币模版的制造过程:

首先,请美术专家和印钞厂的高级技师一起来制作纸币的“母版”。这块“母版”是由专家手工雕刻与电脑雕刻相结合完成的,其中,人物头像、山水、风景由人手工雕刻,几何图案由电脑雕刻。

“母版”比实际纸币大得多,而且十分精细,比如第五套纸币的毛主席头像,要求每一个头发都能从发尖直接看到发根。

“母版”通过有关部门审核后,将通过电脑雕刻机缩小,制成与纸币一样大小的模版,然后拼成纸币标准版送到指定印钞厂印刷纸币。

所以,用人民币标准版印制出的人民币,是许多张连在一起的,再经过剪裁,变成“单张”,经必要包装后,送出印钞厂,进入银行。

“错版人民币”指的是“母版”有错误,导致印制出来的人民币有错误。但是,人民币的“母版”一旦出现错误,所印制出来的人民币就全都是“错版”,而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错版人民币”本身就是个“伪概念”。

我们国家现在流通使用的人民币,是绝对不会出现“错版人民币”的。

新闻报道中所谓“错版人民币”,只能叫“错币”或者“残币”,当然,人为修改的不算。

上面写人民币“母版”的制作,不光是为了让大家了解“错版”这个“伪概念”,还有其他用意。

“孔方兄”打开网页,随便键入“错版人民币”字样,就出现了很多条搜索结果:

下面列举几篇国内知名报纸和网站的报道:

西北某新闻网引某市晚报新闻:《伍拾圆印倒了》。

这个新闻讲述了一对下岗夫妇家中有一张面值为5元的9版人民币,票面上大写的“伍拾圆”3个汉字印倒了。这张5元是第四套人民币,正面主图案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背面是“大瀑布”(如果大家记不清的话,这个版别人民币1元面额的主图案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4位伟人头像)。

新闻上说发现这张“局部倒印”人民币的时候,一个个体户当场出价1万元收购,这对夫妇没卖。

记者和持币者一起来到某银行分行营业部咨询。银行工作人员证实这是一张错币。面值5元的错币极少。如果持币者转让,钱币协会收藏后可给其一笔可观现金。

看完这篇报道,大家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没看出来的话,记住几个关键点:局部倒印,银行验证。

再看下一篇:

某互联网新闻中心引南方某经济报新闻:《三亚出现错版人民币,“伍拾圆”三字倒着印》。

这个就不叙述了,和前面一样,记住关键点:局部倒印。

再看一篇:

某商报新闻:《这张五角钱哪不对》。

新闻上写了抚顺市民陈师傅有一张五角面值的人民币纸币,上面“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倒着的。

到银行,经工作人员鉴定为“错币”。

关键点:局部倒印,银行鉴定。

为什么把“局部倒印”、“银行鉴定”不断地拿出来?

因为这个就是假新闻的致命破绽。

前面讲了,人民币“母版”如果有“局部倒置”,那就是雕刻时雕倒了,所有印制出来的该版人民币全部是“局部倒置”的,这个是不可能的。

大家手里如果有五角面额纸币,请拿出来,看看“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字的底框图形为长方形。

如果大家还对1990版的50元面额纸币有印象的话,大写“伍拾圆”所在底框图形为菱形。

所有“局部倒印”人民币,倒印的部位底框都是轴对称图形。

首先,用开水泡开人民币,将其从中间分开,再用手术刀片沿着轴对称图形边框将其切开,拿下轴对称图形部分倒过来再贴回原处,用夹子夹住风干。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倒置”的全部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只有这种图形“正”着和“倒”着都能不留缝隙地恰好“嵌”进纸币中。

这也解释了,这种“局部倒置”人民币,没有全新的,因为“改造”是要“伤币”的。

如何分辨呢?

说简单点,连分辨都用不上,这种“局部倒置”币,1%是人为“改造”的。

真的要鉴定的话,用5倍以上的放大镜,看“倒置图形”边框,会看出“参差不齐”。

如果这种“局部倒置”币制作复杂点,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当然,简单点也有,方法是:找两张面额一样的人民币,把其中一张上面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沿长方形边框裁下来,再用水泡,让其变薄,再“倒置”贴在另一张同面额人民币相同位置。

再举几条新闻。

某信息时报新闻:《广东男子收藏5元错版纸币,卖出20万元高价》。

新闻中,这张纸币是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版5元面额纸币,其背面下角的“5”字印倒了(当然,这个还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前面所述,各位看官应该知道,此为人为“变造币”,竟然还卖出20万,不知道卖给哪个冤大头了。  还有个更绝的报道,之所以说绝,因为几乎各大网站均有这篇新闻的转载。

《男子收齐第四套人民币全套错版,15万不卖》。

P2-5

序言

先介绍一个我的“职业”,“职业”之所以带引号,是因为我所从事的工作,严格来说,不能叫做职业。

这个“职业”,没有上级,没有下级,也没有固定工资,更别说各种保险了。

各位看官可能要说话了,难道你是街边“摆摊儿”的?

让大家失望了,我连个“摊位”都没有。

我的“职业”,说好听点叫“人民币收藏人士”(我可不敢称自己为收藏家,不是我水平低,而是因为很多收藏家的水平太低,后面会有很多例子),也能叫“炒家”,其实叫“小贩”也行。

我是“经营”人民币的。

各位看官可能又有疑问了,人民币也能经营?

当然了,人民币不但能经营,还能赚很多很多钱呢!

旧版人民币,如第一套人民币全套市场价300万元以上;第二套人民币“币王”大十元,市价10万元以上;第三套人民币“币王”背绿水印一角,也在1万元以上;而流通的人民币也常常出现“天价错版人民币”的报道。

总之,一句话,做这行的,很有“钱途”。

也许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对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东西了如指掌,但是,相信各位看完这部作品,就会发现,自己对每天“花”的人民币的认识,只停留在它的面额上而已。

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潜规则”,这行也不例外。

行业中的“老人”都深谙此道,却从不将其“捅破”。

原因很简单,这些“秘密”一旦被“公诸于众”,就会“断”了一些人的“财路”,甚至引起“轩然大波”,其中“受害”的,可能也有他们自己。

近年来,看见网上和报纸上经常出现各种人民币收藏或者关于人民币的奇闻奇事,比如错版人民币。而且这些消息日益增多,有些人就说“盛世收藏兴”,老百姓对此关注度也逐渐提高。

对这种“人民币收藏热”,我不得不泼盆冷水了。

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些新闻,绝大部分是骗人的。

举个例子:

2006年,互联网新闻上,一篇标题为《福建石狮发现80版两元错版人民币》,标题下面有相关图片,乍一看是人民币剪裁移位,票面主图案上面缺了一部分,下面又多出一部分。新闻上写了收藏者是如何得到这张“稀有人民币”的,又是如何妥善保存的,还写了银行证明这是张“典型”错版人民币。

我本人对这篇新闻只有一句评语:

骗子+、无知一新闻

先说骗子。

这张“稀有人民币”冠字是EE(冠字:人民币号码前面的字母),EE冠字是连体钞的专用冠字,连体钞是多张钞票连在一起,未经剪裁的纸币,是人民银行公开发售的收藏品。

骗子正是用多张连在一起的连体钞,经过自己的“移位”剪裁,比如四连体钞,从中间剪裁,就能“变造”出两张所谓“错版人民币”。

再说无知。

网站的相关记者和编辑,对人民币知识的匮乏可见一斑。别说其他的,就是“连体钞”,估计老百姓很少有人知道。

新闻上面还说,去银行鉴定为真币。我要说的是,骗子拿真币连体钞剪裁的,当然是真币。但新闻后面又说,经银行鉴定,这是张“典型”错版人民币,这就胡说了。银行只负责鉴定人民币真假,是不是“错版人民币”或者“错币”,银行根本不鉴定。

这篇“假新闻”,在不少大型门户网站都有转载。

骗子并不高明的改造手段,加上记者和编辑的“无知”,一篇篇“假新闻”堂而皇之地“挂”在网上,甚至出现在报纸上,“误导”老百姓。

看到这些后,我觉得不能无动于衷了。

这些新闻,就像骗子撒下的一张大网,在百度和谷歌随便一搜,相关信息就占满很多页。一个个信誓旦旦,什么银行鉴定呀,苦心收藏呀,有些骗子甚至还委托记者将币卖给“有缘人”。

这些“业内人士”一眼就能看出的是“骗局”的新闻,在各大网站上不断转载,而中国的老百姓对每天接触的人民币缺乏最起码的了解,也是我写这部作品的原因。

这部作品不是什么人民币收藏指南,也不是什么防骗大法,更不是内部曝光,这就是一个故事,关于我和人民币的故事。

看完这部作品,你可能成为人民币收藏鉴定高手,也可能成为打假人士,你可以用你看到的内容向周围人炫耀,因为书中的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主角人民币就在我们手里、兜里,却很少有人了解相关秘密。

我相信,各位看完这部作品,一定会得到些什么,一定不会后悔。

后记

写的不是书,是寂寞

首先,作为作者,我很感谢各位看官能耐心地把这部作品看完。如果您从这部作品里,能够“学”到一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对您每天使用的货币有更多的了解,借用相声演员郭德纲先生的一句话:我很欣慰。

如果您从这部作品里,对人民币上的文化内涵有了一定的认知,知道了许多过去不知道的东西,哪怕只有一点,我觉得我的初步目的已经达到了。

如果您通过这部作品,了解了钱币市场,了解了收藏品市场,对炒作、鉴定、定价等方面有了初步认识,我只能说:“您太有才了!”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最想告诉大家的。

说出来可能大家不信,这部作品除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故事之外,主要讲的,是道理。

什么道理?

怀疑一切。

有句老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放到现今社会已经不合适了,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当你看到一种收藏品在短时之间爆涨的时候,此时的你,不会盲目跟风,会告诉自己:有人在做“局”,庄家在“炒”货。

当你遇见一种投资品,很多人引用各种资料证明其有“升值空间”,让你购买的时候,你会问对方一句:这么有价值,为什么你们还往出卖?

当你看到电视台在接近年关时播放的各类收藏品广告,广告词再怎么天花乱坠,你也不会动心,并告诉周围的人:这些东西“物不超所值”。

当你看到报纸上、新闻上刊登出“错版人民币”报道,你会和周围的人说:这个有问题,我知道是怎么“做”的。

当你收到快递的时候,你会先拆包,再鉴字,贵重物品要保价。

当你遇到一个“傻了吧叽”的“凯子”,准备在对方身上捞一笔的时候,你会提醒自己:自己可能也是对方眼里的“凯子”。

当你手中握有人民币的时候,你会想到这张小小的纸中,充满了内容,充满了玄机,更充斥着人性的美与丑。

就拿我自己来说。

很多年前,我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现在呢,首先我要考虑,眼前是“兔子”还是其他猎人为了“捉鹰”而设下的陷阱,再考虑是否是“真兔子”,然后想兔子的体形大小,如果太小,就不值得我“撒鹰”,后来学会想“鹰”捉到“兔子”的几率,最后还得琢磨捉来的兔子是自己吃还是卖掉,如果卖掉,卖给谁,买家谁出价位高,等等。

很复杂吗?

社会本身就很复杂,比我所经历的复杂一百倍、一千倍。

其实复杂的不是社会,是人心,。

再次引用那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经历事情越多的人,可能对这句话越赞同。

我尽量用身边的事举例,而所写的东西,也都可以进行查证。

前面说“怀疑一切”,我也希望各位看官以后通过这部作品能“悟”出一些东西,做事之前想想“为什么”,也能了解我所要传达的,什么新闻呀、电视台呀、信誉呀、竞拍呀,一切的一切,全部是“局”。所谓“权威机构”的准确率和街边卖冰棍所传的“小道消息”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一个是娱乐自己,另一个是娱乐大众。

我相信看完这部作品的人,应该知道,这部作品讲的不单单是人民币的知识,主要是相关“衍生”:一张小小的纸币,包含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在这部作品结尾,我要感谢收藏家“孔方兄”,“钱老师”,“老币”,以及教会我很多东西的币商朋友,还有策划这本书的责任编辑,你们为了让这部作品出现在世人面前,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此我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有句话说得好:要想获得小的成功,需要的是朋友,要想获得巨大成功,需要的是敌人。因此,还要感谢在这本书出版过程中,所遇到的层层阻力,和那些造假者和骗子。是你们的贪婪,让人们警醒,并努力去消除自身的知识盲点。否则,就连整天与人民币打交道的银行职员都没有想到去了解人民币背后的这么多东西。

最后,我要感谢读者朋友,包括在网上看我作品的200多万网友朋友: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就没有这部作品的问世。要不是媒介限制,我真得给大家鞠一躬。

我在书里说了许多“忠告”,作为这部作品的结束语,再添一句忠告:大家看完之后,早点洗洗睡吧!

2010年8月,北京,人民币山寨居

书评(媒体评论)

第三套人民币刚开始发行的时候,红色的一毛钱……当时人们想不到的是……到了今天,(即)绰号叫做“红一角”的样式啊,会成为人民币收藏中的珍宝。价格已经上涨了近万倍!

——凤凰卫视名主播 何亮亮

我也是个收藏爱好者……这个是我见过的最容易看懂的(书),看了半天,晚上忍不住注册了,不顶对不起自己手里的人民币。

——作者:杜拉拉降职记

后悔……

我当时花了很多,要是留几张,也不至于过成这样了。

——作者:一千四

楼主前面说,这是一本书,这些只是开始,我从来没这么这么期待过。看全一部作品。

——作者:深深的小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6: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