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代格调论诗学研究
分类
作者 王顺贵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导言 清代格调论诗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意义

第一章 清代格调论的发轫

 第一节 时势剧变下的诗学反思

 第二节 清前期格调论关注的焦点

一 尊“诗教”

二 主性情

三 重人格

四 扬才情

五 标声调

六 追求目标——拟议与变化

第二章 清代格调论的别调:王士祯——王士祯格调论诗学体系

 第一节 性情为本 人格重于诗格

 第二节 辨析体制

一 诗文之辨

二 辨析不同诗歌体裁的审美特征与体式规范

三 辨体派

 第三节 宗主盛唐 兼取宋元明

 第四节 拟议以成其变化

一 善于学古 学其神理

二 倡言自得 鄙薄稗贩古人

三 适己之性 得真精神真面目

四 拟议以成其变化

 第五节 “神韵”——诗歌“格调”之一格

第三章 清代格调论的集大成:沈德潜——沈德潜的诗学观

 第一节 沈德潜格调论诗学体系

一 “诗教”为本 “乐教”为用

二 诗之正变 人格先于诗格

三 拟议与变化

四 沟通神韵、性灵与折中融通的理论旨趣

五 唐宋诗格论

六 辨体制

 第二节 沈德潜格调论诗学体系的缺陷

一 从明人单纯追求形式的雅丽,走向注重诗教摒斥艳情的偏至

二 体系化、集成化中也呈现出难以兼善的弊病

三 理论与创作实践并未同步,未能真正从明代格调论的字句摹拟上走出

四 在诗歌的取径范式上,虽较明代格调论为宽,但终究还是以唐格为主

第四章 沈德潜的同调——清盛期其他格调论者

 第一节 薛雪

一 性情为本 人格重于诗格

二 “格”之二元化——人格与诗格

三 学古与创变

四 诗之正变

小结

 第二节 李重华

一 诗教为本 性情优先

二 音调居首 意立而象与音随

三 拟议与变化

四 理想的诗学范型

小结

 第三节 乔亿

一 诗教为本人格为重

二 性情为体 音调为用

三 格调观念下的唐宋诗学观

四 诗法技巧的深入探讨

小结

 第四节 黄子云

一 诗之根本——诗以载道

二 垂范万世的人格典范——杜甫

三 宗法汉魏盛唐 薄视中晚唐及宋诗

四 格调——沟通性灵与神韵的津梁

五 遵循古范与借鉴创新

小结

 第五节 潘德舆

一 诗教为先

二 性情为本 重在人格

三 走向调和的唐宋诗格

四 别具一格的“意格”说:兼论“意格”与“厚”、“意格”与“质实”的关系

小结

第五章 清代格调论的嗣响

 第一节 刘熙载

一 格之二元化:沈德潜、薛雪诗格观的回应

二 李杜优劣与诗之正变

 第二节 朱庭珍

一 有法与无法

二 标举格调与神韵 贬抑性灵

三 推尊气格

 第三节 王闽运

一 性情为本体制在先

二 独标苕颖 高扬汉魏六朝诗格

三 复古与创新

第六章 袁枚论格调

 第一节 反对沈德潜标举格调和声律

 第二节 反对沈德潜“温柔敦厚”的诗教观

 第三节 反对沈德潜拒斥艳诗

 第四节 反对沈德潜的复古思想

第七章 翁方纲论格调

 第一节 “格调”为“诗之所必备”

 第二节 辨析“格调”

一 “诗教”为重

二 性情为本 人格在先

三 融通唐宋 兼取元明

四 拟议与变化

五 神韵乃格调之别名

 第三节 直截明七子及沈德潜“格调”说流弊产生的根源

 第四节 消除“格调”的流弊

一 学古但不泥古,师其意而不必肖其迹

二 反对“空言格调”,主张以学问考据济格调之不足

三 破除拟古泥古的藩篱,诗歌创作应切己、切事、切时、切理

结语

一 格调论诗学在清代的发展

二 清代格调论诗学的局限

三 清代格调论诗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附录 沈德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参考引用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由王顺贵编著的《清代格调论诗学研究》力求发掘其深刻的诗学内涵和思想内涵,建构其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勾勒其与明代格调论的演进脉络,揭橥其丰富发展完善的内在意蕴,辨析其意义与局限,从而充分开掘与激活一个忽视已久但又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思想价值的诗学思想传统,进而为当代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诗学范本。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清代格调论的发轫 ; 清代格调论的别调: 王士祯 —— 王士祯格调论诗学体系 ; 清代格调论的集大成: 沈德潜 —— 沈德潜的诗学观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9: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