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柴文华编著的《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研究》上篇“中国现代道德变迁”主要是对中国现代道德生活史的描述,侧重于史实;下篇“中国现代伦理学派及思想研究”是对不同学派伦理思想的解读,侧重于理论。两者结合起来,恰恰是试图从生活和理论的双重维度全幅展示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的图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柴文华//杨辉//康宇//李雪松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柴文华编著的《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研究》上篇“中国现代道德变迁”主要是对中国现代道德生活史的描述,侧重于史实;下篇“中国现代伦理学派及思想研究”是对不同学派伦理思想的解读,侧重于理论。两者结合起来,恰恰是试图从生活和理论的双重维度全幅展示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的图景。 内容推荐 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途程来看,中国的现代社会(1919-1949)与近代社会(1840-1919)一样,都是一个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代,经济、政治、文化上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这一时期道德变迁的主要内容有对近代道德的承续、奴化道德的推行、共产主义道德的传播等,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在理论层面上,出现了自由主义西化派、“东方文化派”、“学衡派”、早期现代新儒家、“战国策派”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等。 《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研究》上篇“中国现代道德变迁”是对中国现代道德史的描述,侧重于史实;下篇“中国现代伦理学派及思想研究”是对不同学派伦理思想的研究,侧重于理论。两者结合起来,恰恰是从生活和理论的双重维度全幅展示中国现代伦理道德的图景。 《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研究》由柴文华编著。 目录 绪论:中国现代社会概况 上篇 中国现代道德变迁 概论 一 对陋俗的革除 二 破除迷信 三 西俗的影响 四 道德观念的变化 五 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六 奴化道德在部分地区的推行和共产主义道德的传播 七 中国现代社会道德的地区差异性 第一章 北洋军阀时期的道德冲突 一 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文化冲突 二 妇女解放与传统女性伦理的冲突 三 其他陋俗的逐步革除 第二章 国民党统治区的道德状况及“新生活运动” 一 国民党统治区的道德状况 二 “新生活运动”的缘起 三 “新生活运动”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提倡 四 “新生活运动”对民俗和社会公德的改善 五 “新生活运动”与抗战 六 “新生活运动”的局限 第三章 日本占领区的道德状况 一 文化和道德方面的奴化教育 二 对部分中国传统道德的歪曲利用 三 “新国民运动” 四 日本侵略者奴化道德的失败 第四章 红色政权区域的道德变化 一 红色政权区域新道德的生成 二 集体主义道德 三 对传统陋俗和旧道德的破除 四 以妇女解放为核心的两性伦理 下篇 中国现代伦理学派及其思想 概论 一 不同伦理学派及思想产生的共同背景 二 伦理领域的三大派别及思潮 三 伦理学派的细化及交叉 第一章 西化派的伦理思想 一 西化派的分类 二 对中国传统习俗、文化以及道德价值理念的批判 三 对西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的提倡 四 理智的感性主义伦理观 第二章 “东方文化派”的伦理思想 一 对东西方伦理文化总的评价 二 道德理论的基本思路 三 论现实生活中的伦理规范 四 几点分析 第三章 “学衡派”的伦理思想 一 人性善恶论 二 学术道德论 三 儒家道德论 第四章 早期现代新儒家的伦理思想 一 道德人类学思想 二 道德学理念 三 中国传统道德观 四 西方价值观 第五章 “战国策派”的伦理思想 一 批判大家族制 二 “忠为第一”的政治化伦理 三 英雄崇拜 四 国民性改造 第六章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 一 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 二 自由与必然 三 道德与经济 四 道德与阶级 五 个人与集体 六 两性伦理 七 道德修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