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剑青编著的《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1928—1937》的研究对象是1930年代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主要是以大学为视角,考察北伐后到抗战前(1928—1937)这十年北平的新文学活动。大体而言,本书从两个层面来考察“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之间的关系: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大学通过学术研究和课程设置,生产着有关新文学的各种知识、观念和历史叙述;而作为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文化共同体”,大学又为新文学再生产创造了诸如文学社团、刊物、师生关系、人际网络等制度性的条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1928-1937/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季剑青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季剑青编著的《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1928—1937》的研究对象是1930年代北平的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主要是以大学为视角,考察北伐后到抗战前(1928—1937)这十年北平的新文学活动。大体而言,本书从两个层面来考察“大学教育与文学生产”之间的关系: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大学通过学术研究和课程设置,生产着有关新文学的各种知识、观念和历史叙述;而作为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文化共同体”,大学又为新文学再生产创造了诸如文学社团、刊物、师生关系、人际网络等制度性的条件。 目录 《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总序 陈平原 引论 第一章 大学文学课程与文学想象 第一节 考证与鉴赏 第二节 “文学”与“文学史” 第三节 文学本位 第四节 想象新文学 第五节 “现代”与“传统”的发现 第二章 学院背景下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 “文学概论”与“文学批评” 第二节 “实际批评”的兴起 第三节 李健吾:“自我”的限制与学者的眼光 第四节 李长之:批评的教育意义 第三章 学术视野中的新诗 第一节 文学史的观照 第二节 诗论:中西之调适 第三节 读诗会 第四章 社团与人际网络:大学中的文学空间 第一节 早期校园文学社团 第二节 人际网络 第三节 大学中的左翼思潮 第四节 左翼文学社团 第五章 学院内外:场域分化与文类选择 第一节 学院派 第二节 “学院”与“文坛” 第三节 文艺青年 结语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