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未来的商业世界。不论你是一家跨国企业的CEO,还是刚刚起步的新职员,下文马上要谈到的各种原理和规律,都将有助于你驾驭动能十足的世界变局。是的,将此书标记为“宣言”似乎太晚了——革命早已启动。相反,我倒更愿意把本书贡献出来,作为你在充满挑战、永不止步的革命时代里的个人向导。
在第一部全景导览书册《品牌裂隙》中,作者马蒂·诺伊迈尔提出了在商业策略和客户体验之间构筑起有效通路的5项关联原理。在第二本书《骤变》里,他尤其深入地阐述了第一项以及其余几项原理的内涵,包括其间实质上的差异。至于本书《设计为本(企业持续创新的16个诀窍)》,他还将告诉你怎样通过释放创意合作的全部潜能以改造你的公司。
今日,我们所直面的错综复杂的商业问题无法用产品本身设计的最初思路来解决。相反,我们需要从传统的管理范畴之外寻找新的起点。忘记“全面质量”管理,忘记“自上而下架构严密”的策略吧。在市场变幻莫测,并不断产生跨越式创新成果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再“设定”未来的道路。我们现在需要在历史终结为化石前“设计”出属于我们的前途,或者风险。
马蒂·诺伊迈尔——《品牌裂隙》与《骤变》的作者在此揭示了一种新的管理引擎,它能将你的公司变成在创新上永不停歇的发电厂。
整个20世纪,设计师只是在自己的专业“集中营”里锻造他们的技艺。设计师拉尔夫·卡普兰曾抱怨过,他和他的同事在工业文明的统帅下貌似一些“增加外国情调的仆役”。当然,这一部分归咎于在商业文化中基于收入和支出的“表单思维”,另一部分则与德国包豪斯的成功相关。这所学校的设计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将工业化的人造物与现代艺术的感性相融合。你可以设想,这对自此以往投身这个行业的设计师们有着多大的诱惑力,其之影响所及也不单纯在什么商学院、设计学院,而是地地道道的艺术类院校。
那么,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被奉入主流辞典页面之“神坛”中的核心设计定义即是:“关于人造物或人造物之系统的规划、方案”。人造物?那些产业界的领导者在脑子里,只是简单地将设计的所有问题封装在一个贴有“营销+模具”标签的盒子里,之后再把它转移到一个更小的容器中,然后新贴一张叫做“风格”的“水牌”。就在去年,CNET网络公司‘的评论员在评价黑莓7130c手机时说,“这手机设计挺棒,但它性能如何呢?”
不错,时至今日,我们需要一个更宽泛的设计定义,其核心的评断尺度不是风格而是操作性及其表现。当然,40年前社会科学主将、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已经提出了一个新的设计概念,在《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中他写到,“每个人都在努力追求一种能够将现有环境改造得更美好的设计”。注意他所精心选用几个词,“每个人”、“改造”和“环境”,以及被忽略的那几个词“艺术家”、“风格”和“人造物”。而且,不论是“装饰”还是“庆功”,也都不会在西蒙的字典中出现。他相信设计是改造世界的有力的工具,而非仅仅风格化和所谓信息传达的工具。
我们采纳西蒙的描述,但试着先把他那精妙而缜密的辞藻放在一边,那么我们将得到一个能够重塑21世纪商业模式的新的强有力的定义,即,设计就是改革。
P31-32
欢迎来到未来的商业世界。不论你是一家跨国企业的CEO,还是刚刚起步的新职员,下文马上要谈到的各种原理和规律,都将有助于你驾驭动能十足的世界变局。是的,将此书标记为“宣言”似乎太晚了——革命早已启动。相反,我倒更愿意把本书贡献出来,作为你在充满挑战、永不止步的革命时代里的个人向导。
在第一部全景导览书册《品牌裂隙》中,我提出了在商业策略和客户体验之间构筑起有效通路的5项关联原理。在第二本书《骤变》里,我尤其深入地阐述了第一项以及其余几项原理的内涵,包括其间实质上的差异。至于本书,我还将告诉你怎样通过释放创意合作的全部潜能以改造你的公司。
我晓得时间的宝贵,所以我再一次将所有思路规划、压缩成一本“飞行手册”——在搭乘一次航班的时间内即可翻阅完,但仍能保证传递出未来几年内都将适用的、坚实可靠的观点和洞察力。我也将会见证你为自己,你的企业,以及地球这个小小社区所设计出的辉煌未来。
——马蒂·诺伊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