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报告文学创作的题材视野比以往都更为开阔了些,因此作品内容就更为丰富,也就会给人更多的思想启发和精神食粮,就更能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
本书力求从今年丰富多彩的报告文学园地中,摘选出更为引人入胜、更为让人喜爱的一丛丛艳丽芬芳的花朵,献给广大读者,书中具体收录了《假如毛泽东骑马走天下》、《生长在心中的向日葵》等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10中国报告文学年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傅溪鹏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10年报告文学创作的题材视野比以往都更为开阔了些,因此作品内容就更为丰富,也就会给人更多的思想启发和精神食粮,就更能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 本书力求从今年丰富多彩的报告文学园地中,摘选出更为引人入胜、更为让人喜爱的一丛丛艳丽芬芳的花朵,献给广大读者,书中具体收录了《假如毛泽东骑马走天下》、《生长在心中的向日葵》等文章。 内容推荐 本书是2010中国报告文学年选集,书中收录了《厦门金门两岸情》、《永远不能忘却的上甘岭》、《中国记者见证美军激战塔利班》、《叫板足坛腐败的体育高官》、《“我自爱我的野草”》、《阴晴月圆村》、《生长在心中的向日葵》、《一盏油灯与七个孩子》、《“茉莉花开”在扶桑》、《克林顿嫁女奇观》等。 目录 精短创作,当真正的“文学轻骑兵”(序) 天堂创造者——一个村支书的40余年传奇 北川重生 仰视你,北大荒 闪着泪光的事业——和谐号“中国创造”的加速度 耕者有其志 假如毛泽东骑马走天下 厦门金门两岸情 永远不能忘却的上甘岭 中国记者见证美军激战塔利班 叫板足坛腐败的体育高官 “我自爱我的野草” 阴晴月圆村 生长在心中的向日葵 一盏油灯与七个孩子 “茉莉花开”在扶桑 绝地反击——一个赌场少年“千王”的绝醒 丹东看守所的故事 大追捕——内蒙古警方侦破“10·17”重大越狱脱逃案件纪实 芳华绝“魅”李玉刚 蒋介石死亡之谜 “中国特工王”戴笠坠机揭秘 日本投降前的10个日夜 克林顿嫁女奇观 试读章节 可蒋巷村还有另一项措施,这似乎是个悖论:凡不愿与子女们住在一起的可以免费住进村上的“老年公寓”。有人因此又问常德盛:为什么两头都提倡?常德盛回答:农村老人大多是些旧社会过来的人,或者说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人,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都是以前养成的,同现在的年轻人很不一样,即使是亲生子女、孙子孙女,也很难一致。如果要使一家人真正和睦亲善,一家三代、楼上楼下地住一栋别墅里,容易因为一些生活小事产生矛盾,分开居住,又相距在毗邻几百米之间,天天能见上面,这样虽不在一栋房子里居住,却胜于同屋里生活更和睦亲切。 开始梁衡和所有远道而来的参观者都有些将信将疑,后来访问了蒋巷村的老人之后才相信这每一件事情都是真实的—— 蒋兆英,今年74岁。她这样介绍给客人听:我家住进村上的别墅已经七年了,当初村上规定每家每户自己出12万7千元,其余的钱全都由村上补贴,实际上我们自己基本上也没有花啥钱,是村上把我们的老房子折价后收购了。住进别墅后,楼上楼下宽敞得很,子女们又把楼房里里外外装修得跟宫殿一样好看。可时间一长我有些受不了儿女们了:他们进屋后都要换鞋子,一天进出几次就换几次鞋子。我一个老太婆家,过去一直住的是平房,所以怎么也不习惯进进出出都要换鞋子。有时也恨自己没长记性,咋总忘了把脏兮兮的鞋子换一换嘛?咋总要让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提醒十遍八遍还没长记性呢?我不怪孩子们,是我自己骂自己笨。现在的日子好过了,孩子们待我们比过去不知好多少倍,可就是觉得住在别墅里感到别扭,所以就提出要搬到老年公寓去。到老年公寓后就不一样了,这里都是平房,早上下床穿一双鞋,一直到晚上睡觉时脱掉就行了。我感到特别自在、开心。 不与子女住在一起,生活是不是也有不便的地方?比如遇上头痛脑热啥的咋办?参观者问。 蒋兆英说:老年公寓里有医疗卫生室,一般的小毛病有医生给点药就行了。遇上要上医院啥的村上会派人派车送市里大医院,方便得很。 又问:跟子女关系是不是远了? 答:不会的,反而更亲近了。 咋说? 因为不在同一栋楼房里住,没有了矛盾,孩子们反倒更加关心我,生怕有个三长两短。蒋兆英老人说到这里乐开了嘴,道:我有三个儿子,他们经常抢着要接我回去吃好的,我吃足了他们又把我送回老年公寓来。现在我住在老年公寓里,自己每月有700元的养老金,加上村里发的其他分红,一年有一万多块钱,我一个老太婆怎么花也花不完。整天除了锻炼身体外,就是跟老年公寓里的一帮老姐老哥们聊天说开心事。要是想孩子了,一个电话,孙儿们就跑我跟前来又说又笑,乐得你前仰后合,你说这样的日子哪儿去找? 梁衡先生品着老人的话,觉得是这个理:人一老,没有病,跟儿女和睦,不愁吃不愁穿,整天乐呵呵的,这样好日子城里人、大干部不也求这光景嘛! 蒋巷村的老年公寓确实很符合农村老年人居住。一律是平房,一般每户居室左右两间,外间是厨房加小客厅,里屋是卧室和卫生间,7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每户都有电视电话和小冰箱,灶具和橱柜及燃气,这些全是村上免费提供的。墙壁与墙壁之间隔音很好,出门是户与户相连的走廊,据说也是常德盛设计的,他说这样可以让老人们串门聊天方便。屋里屋外有自来水笼头,但公寓的院子两头却留有几口自动抽水的水井,这同样是常德盛的杰作,他认为井水冬温夏凉,一些跟他“改天换地苦干了一辈子”的老哥老姐们习惯用井水。 “总之,我们想得到的和没想到的,常书记都给我们备好了。” 从蒋兆英家屋子出来,见几个上了年岁的老人扛着农具,看样子是出去干农活。梁衡的脸顿时凝重起来,有些怪罪的口吻责问身边的常德盛:你让他们住老年公寓好,可他们这么大年岁了还让他们上地里干活,这就不太好了吧! 常德盛笑了:梁总,你可以去问问这些老哥们、老姐们愿意不愿意找点活干。“哎,老孙,你过来跟梁总他们聊聊。”这个时候,有位肩头扛着一把农具的长者正好路过,常德盛招手要他过来。 “老哥尊姓大名?今年高寿?”梁衡问。 “我叫孙敬宗,今年正七十。”老汉笑哈哈地答道。 “这么大年纪还下地干活啊?别把身体搞垮了!”梁衡上前抚摸了一下老哥的胳膊,脸上渐露笑意,“倒是挺结实。” “这位同志你肯定在农村没呆过多少时间。”孙敬宗老汉冲梁衡,边笑嗬边说,“咱当了一辈子农民,干了一辈子活,现今托了常书记的福,子女们住的是洋房别墅,我们上岁数的人进了老年公寓,要啥有啥,心里头没愁事。可你们不知道,要是天天呆着光吃不动,那也会憋出病来的,那叫懒病。为这,常书记想在我们前面,他特意在村上设了保洁队,老年活动室,还开辟了一个种植各式各样农作物、养殖几十种动物家禽的生态园,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可以自愿报名参加保洁队、生态园和老年活动室等岗位,常书记说了,我们这些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和兴趣上岗任职,每天的活干多干少,完全按照自己的体力和个人的情况。当然既然做就要做好,常书记特别照顾我们,大伙儿也干得非常认真出色……”孙老汉突然收住话,凑到客人的耳朵旁,细语道:“我现在在生态园当售票员,负责学校学生的实习基地,知道我一年还能赚多少钱吗?” “多少?”梁衡很感兴趣。 “一万多!” “算不算退休养老金什么的?” “不算。那一份是八千多。” “这么说,加上村上的其他暗补明发,你跟我这个副部长级干部差不了多少收入嘛!”梁衡逗趣道。 “啊——不会吧?”孙老汉听后半信半疑,于是只好咧着嘴憨厚地笑了起来,突然他转过话锋对客人说,“领导啊,还有一条你们城里人可能未必比得上我们这儿的老人呢。” “说来听听。”这一天梁衡特别兴奋,一一追问。 “你看我像不像患过绝症的人?”孙老汉挺了挺自己硬朗朗的身板,问客人。 “不像,你老人家挑百十斤的担子肯定健步如飞。” “那是。”受到赞扬的孙老汉有些手舞足蹈起来,说,“可十年前,要不是常书记关照,我现在早就骨头都烂光了……” “嗯——?” 孙老汉点点头,说:“11年前,我得了癌症,当时昏死过去后被人送到镇医院,医生说马上要动手术。常书记得知后立即赶来,说动大手术必须到大医院,一方面又安慰我全家不要发愁医疗费。后来通过常书记的联系,我被送到市第二医院。手术20多天后出院回到家,常书记当天就上我家,跟我说你老哥以后干不动就在家休息,不会让你和子女负担一分钱的。后来我到了恢复期,他把我安排到老年活动室。以后见我身体无大妨,便叫我到生态园上岗,并且特别嘱咐我:每天在生态园要绕着里面的湖边道转上两三圈,一边走一边跟湖上飞的白鹭、水鸟和园内跑的鸭子鸡仔聊聊天,或者停停走走观察观察田间路边的黄瓜、葡萄啥的长得咋样。‘常书记说,你若能这样坚持三五个月,身体保证硬朗起来;若坚持三五年,身上啥毛病全没了!起初我半信半疑,不出几个月,我发现自己的身体真的变了样,啥不舒服也没了!你问有这么奇?可不就这么奇嘛!”孙敬宗老汉告诉客人,他现在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到了正常状态。“告诉你们吧:我们蒋巷村过去是个血吸虫病的重灾区,几十年前的时候,一年因为血吸虫病能死掉六七个人。可是现在,村上有八个人患了绝症,却一个个活得好端端的。你们说啥原因?” “环境好,心境好,人与自然合一啥都好!”梁衡身边的一位诗人抒情起来。 孙老汉眯着眼睛连声笑言“对对”,并凑到客人中间像说书似的介绍起他的“养身奥秘”:“你们不知道,常书记教我的那几招真的管用啊——先说咱们的生态园,几百亩面积,中间还有一个湖,你漫步绕走一圈就得十几分钟,两圈下来就有三五公里路程,这每天早上和下班绕上两三次,就等于散步了十来里路;这是常书记给咱开的第一个‘方子’。生态园有水有田,有竹园有树林,有果园有菜园,有动物园有家禽园,有集中陈列了我们年轻时用过见过的上万件江南农家器具的风物园,还有学生们可以锻炼拓展的活动园。地里种的东西就不用说了,水里游的也应有尽有,天上飞的都是自己来的……你们说,在这样的地方过日子,不等于像在天堂里享受嘛!咋会有病?有病了也会不治自好!” 所有听完孙老汉话的人皆情不自禁地异口同声道:走,去生态园看看!P2-4 序言 经过近百年的历炼,尤其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兴旺发展,报告文学这个新文体已在中国文坛上占有了一定的席位,为广大读者所欢迎和肯定,文学影响、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正如同“轻骑兵”一样,奔跑在不断成长成熟的路程之上…… 但是,近十数年来的报告文学创作,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例如,题材问题,反映人们特别关注的现实作品不多,而追踪历史的创作不少;文学性艺术性方面不太被重视;从队伍与力度上检阅,报告文学的理论评论建设工作,均尚属不足;特别令人头痛的是文章越写越长,不少作品质量低下,优秀的长篇不多见,而精彩的短篇更少……关于这个现实问题,新华社记者最近发表了一则颇有震撼性的消息:《谁来拯救报告文学》,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可见,其问题的严重性已为人们所关注。也就是说必须下决心,下力气,大大地煞一煞越写越长的“长篇风”,大力倡导短篇写作。 自从1978年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和1978年6月《新体育》及《人民日报》同时刊发理由的《扬眉剑出鞘》两篇短篇报告文学佳作之后,上世纪80年代,报告文学作品如同雨后春笋般木断大批涌现,报告文学创作方兴未艾,一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也同时飞快成长起来。乔迈的《三门李轶事》、黄宗英的《小木屋》和《大雁情》、陈祖芬的《祖国高于一切》、孟晓云的《胡杨泪》、鲁光的《中国姑娘》、杨匡满和郭宝臣的《命运》、赵瑜的《强国梦》、柯岩的《癌症≠死亡》和《船长》、胡平和张胜友的《世界大串连》及刘亚洲的《恶魔导演的战争》等等一大批绝大多数为短中篇的佳作,几乎也同《哥德巴赫猜想》及《扬眉剑出鞘》一样轰动文学界,不少作品家喻户晓,拥有大批的读者群,受到极大的欢迎和好评,社会影响面广泛深远…… 在这个随着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涌喷出来的报告文学创作特别鼎盛时期,报告文学这个文体如同一匹文坛上的“黑马”,左冲右突,飞奔向前,冲击文坛,接连轰动社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特别关注,明确肯定“报告文学”的积极作用,认为“报告文学”具有强大的精神鼓励力量,称赞报告文学在推动社会进步上有着突出的表现……尤其是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人为“科学的春天”奋斗,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奋斗,为人们提早吹来了中国改革开放春天的气息。 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文艺方面,近年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新生活的文学作品多了一些,这是值得欢迎的。但是,能够振奋人民和青年的革命精神,推动他们勇敢献身于祖国各个领域的建设和斗争,具有强大鼓舞力量的作品,除了报告文学以外,其他方面也有可是不能说多。”(摘自《邓小平论文艺》)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十几年间,报告文学的兴旺发达,使报告文学在中国文坛上“由附庸蔚为大国”,成为中国文坛上的一支新的生力军。从此,也就逐渐奠定了报告文学这个独特文体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兴旺起来的中国报告文学,除了起到时代号角、催人奋进、陶冶情操的思想精神作用等外,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这个时期的所有佳作,几乎都是短篇报告文学,再长的也不过是四五万字的中篇报告文学,而且其数量不多,占的比例更少。例如,名篇《哥德巴赫猜想》只有16000字左右,《扬眉剑出鞘》不到10000字,《三门李轶事》11500字左右,《祖国高于一切》只有8000字左右,《胡杨泪》12000字左右,《小木屋》稍长些,也就25000字左右……而这些精彩短篇的社会影响之大,读者群面之广,激励作用之强,文学熏陶之深远,却都是后来甚至如今任何一部优秀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所望尘莫及的!这也就是“文学轻骑兵”的特别作用与功劳! 优秀精短的报告文学创作,不论从主题思想的凝炼、深度及高度上,或从文学艺术构思和语言应用表述方面,都是精益求精、力度强劲的;而且从时间的快捷,迅速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特色,也是其他文学形式难以比拟的。这也就是说,这种文体具有新闻的快捷、真实等特性。报告文学是文学与新闻的结合体,是两者联缘的成果…… 报告文学是作者以文学的手法,借用新闻这个形式,从报纸这个载体上表达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文体。报告文学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等西方国家。上世纪初西方不少国家参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争隔断人们的社会往来……为了满足人们渴望更详尽地及时知晓战事实情和外界各地生活状况,一批热心于事业的记者和作家,便努力扩大新闻视野,不是简单地报道消息,而是尽力详细地记载新近发生的战地实情及各种新闻,并加入文学描写,飞快真实地从报纸上发表出来,从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肯定。因此,新闻与文学结缘的新文体就这样从战争中,从激烈甚至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自然地悄悄演变诞生出来了。这种文体的产生,与时代及新闻因素有着不可分离的紧密相连关系。这就决定了这种文体的真实性、新闻性、时代性与文学性的基本特质。 特别是真实性,因为人们渴望了解的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也因为是真实的,才有那么强的阅读冲击力,才那么受读者欢迎。这就决定了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这个特别性质。 因为这种文体的精短、干练、快捷并富有文采等特色及作用,故被人们称为“文学轻骑兵”。 目前所能及的研究资料普遍认为,从英国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末西欧革命动荡时期,是报告文学这种文体的萌芽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捷克著名的战地记者兼作家埃贡·埃尔温·基希被认为是促使报告文学新文体诞生的首席功臣。当时,以他为代表的一批西方战地记者和作家与后来的继承者们发表的一批优秀报告文学作品,蔚为大观,也就形成了报告文学这个新文体了。当时的代表作,如:《怒吼的新闻记者》、《秘密的中国》、《震撼世界的十天》、《战争》和《围困纪事》等等,有强烈批判色彩和真实性的报告文学,于20世纪初的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前后得到了极大的催生与成长,更表现了这种文体与时代及政治的紧密关系。以俄国报告文学奠基人高尔基为代表的一批俄国作家快速热情地投入了报告文学创作。以高尔基的《列宁》和《一月九日》为代表作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大批涌现,形成了报告文学作家群。列宁还表扬他们“在俄国革命的准备上起了伟大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与之后,报告文学在西方国家的文坛上影响逐步扩大,其他名篇名作也逐步增多。如捷克著名记者、作家尤利乌斯·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美国的马可·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及《赤道环游记》、美国的杰克·伦敦的《深渊中的人们》和美国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以及各国的其他作家的许多作品,都是震撼世界文坛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都极为突出鲜明地表现了“文学轻骑兵”的特征、功能与作用,至今仍有极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而这些名篇都是十分凝练的精彩短篇。 报告文学这种新文体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便促动了正处于灾难和战乱中的一批中国作家与记者们,他们执起正义之笔,迅速投入报告文学写作阵地中去,深入现实,反映社会呼声,成为人民的代言人。除中国报告文学奠基人夏衍的《包身工》之外,还出现了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及《塞上行》、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代表作,还有许多其他作家和记者的作品,如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中和另外出版的《上海的一日》及《冀中一日》中的大批短篇,以及反映红军长征故事的《二万五千里》征文中的文章,不少是优秀短篇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出现了一批报告文学力作,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徐迟的《祈连山下》,黄钢的《亚洲新大陆的崛起——记地质专家李四光》,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黄宗英的《小丫扛大旗》,王石和房树民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穆青、冯健、周原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优秀佳作。 纵观以上叙述,这些报告文学名篇佳作,绝大部分都是优秀短篇,而且大多作品只有几千字,甚至一两千字,最长的不过一两万字。这就真正地表现出了报告文学是“文学轻骑兵”的特色、性质与作用。 其实,产生报告文学这种新文体的初衷,就是快捷及时、短小精干,为人们快速入眼,满足读者方便阅读、享受的需求。这也是当初基希等作家、记者们的写作动力和写作初衷,也是报告文学诞生时社会及时代的需要。所以,才有“文学轻骑兵”这个贴切比喻和美好称号。 总之,原来所指的报告文学,比喻为“文学轻骑兵”,应该说所指的是短篇报告文学。 当然,社会在发展进步,事物在发展进步,文学在发展进步,报告文学也在发展进步,后来出现长篇报告文学创作,也属自然,也是时代的需求与产物。但是,目前的长篇报告文学创作,动辄三四十万字,四五十万字,甚至七八十万字,八九十万字,长得惊人,且大多缺失质量,读得叫人头痛,没有读者面,社会影响与启迪作用极少……这种状况与现象,实在再也不能继续存在下去了,应该想办法关注,多加引导,要提倡“长篇短写”,一般长篇在20万字左右,读者还较能接受。要鼓励奖励精彩长篇,更要鼓励奖励精彩短篇! 关于“长篇短写”的想法,是2009年在郑州参加邢军纪的《风雅大郑州》作品研讨会上受到启迪而萌发出来的。邢军纪的这部长篇原稿40多万字,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看后,觉得太长,建议修改凝炼为20万字,才同意出版。军纪听从市委书记的意见,精心剪材、提炼、修改,结果,出版后的《凤雅大郑州》才20多万字,凝练,精彩,吸引人,读来轻松,受到文学界的肯定。我希望“长篇短写”的这个想法,能够得到报告文学界的大力支持,并推行,成为创作上的一个“口号”,一种追求,使“长篇”创作更精彩,更有魅力,更有效益,更受广大读者欢迎。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事务繁忙,工作紧张,休闲时间有限且极为宝贵,业余时间要做的事很多很多,要放松,要娱乐,要健身,要旅游,留给阅读的时间就不多了。而当今各种传媒之多,目不暇接,可选择的阅读物繁多,所以要看报刊上的文章,应该大多会选择短小精干的精彩作品。因此,短篇报告文学作品在阅读群体中,是必然会有更强更大的竞争力的。也就是说,精彩短篇是人们的最佳选择,快捷短篇才应该符合读者们的阅读实际与需求。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报告文学界的同仁们已开始觉察到报告文学长篇创作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长篇越写越长的现象。这个问题,引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特别重视,认为大力倡导“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必须花大力气做这件事。经过多方努力、筹措,和各地文坛及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本世纪初以来,“学会”先后举办了“我与北京奥运”、“是谁感动我们”和“雪凡妮杯和谐美”等数次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大型征文奖,先后有三四十篇优秀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奖。这些活动,对倡导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对报告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社会影响不小。为了坚持不懈地长期做好此事,201()年7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又推出更大力度的措施,与浙江省瑞安市市委宣传部及市文联等联合起动了首届“瑞安华富杯”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大奖,每两年一届,争取长期做下去。首届大奖将对2008~2009年两年中在全国各地正式公开报刊、出版社等文学载体中发表的短篇报告文学作品做一次全面的检阅,从而评出一批优秀佳作,加以奖励,以进一步促进推动全国的短篇报告文学创作,进一步推动报告文学事业健康发展。 中国报告文学事业是大有希望的,因为广大读者需要,社会需要,而且报告文学界同仁经常不时回顾检阅自己,中肯地肯定成绩,毫不掩饰地检讨失误与不足,不停步地朝着光明大道迈进。 新世纪以来,短篇报告文学创作的新收获逐渐显露出来,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可喜之处。尤其是近两三年来,对短篇创作的呼声越来越大,短篇创作风气也渐露头角,优秀短篇时不时在各大小报刊上涌现,引起文学界关注,社会影响也不小。《人民日报》等不少报纸又开设了短篇报告文学作品专栏。今年以来,《人民日报》就先后刊发了几篇优秀短篇报告文学作品。如6月11日刊发了著名作家蒋巍的《闪着泪光的事业》、9月3日刊发了著名作家贾宏图的《仰视你,北大荒》,9月28日刊发了著名作家张胜友的《北川重生》,影响很大……这三个短篇,均极为凝炼、精彩,每篇作品也只有10000~16000字左右。前几年,著名作家何建明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永远的红树林》,也只有16000字左右,生动感人地讴歌了社会哲学科学家梁言顺的崇高思想境界与“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的伟大贡献。前两三年间,年轻的著名作家李春雷先后在《广州文艺》和《光明日报》发表了《木棉花开》和《夜宿棚花村》,也都是社会影响极大的精彩短篇。描写刻画改革开放先锋任仲夷的《木棉花开》,曾为吉林省作为文件,专发给各级干部列为必读文章,号召人们学习任仲夷的改革精神。这样为党政部门重视的文学作品,当属为数极少。这样精美的短篇也只有23000字左右。而《夜宿棚户村》就更精短了,只有五六千字,但构思新颖,创意独特而精辟,文学意境也深……著名作家朱晓军几年前在《北京文学》发表的《天使在作战》,刻画了白衣战士陈晓兰为了患者的健康和利益,顽强持久毫不妥协地同医疗战线上存在的触目惊心非人道行为和丑陋的腐败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事迹感人肺腑…… 近年来,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出现了新的气象,可喜可贺,但仍然只是开始,与上世纪80年的那种兴旺现象还相去甚远。报告文学界的同仁们仍需加倍努力,希望在信息丰富、时间宝贵的今天和明天,短篇报告文学创作能成为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的主流、主力军,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短篇报告文学创作的成绩收获,也表现在我们今年“年选”的选编上。往年,选编“年选”时,可提供选用的优秀短篇太少。我从2003年起,开始为花城出版社编选“年选”,开初几年的“年选”,大多作品是从优秀长篇里摘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优秀短篇的逐渐增多,每年选用的优秀短篇逐渐增多。2007年“年选”的20多篇文章中,近三分之一是直选的精彩短篇;2008年直选优秀短篇十来篇,约占一半;2009年直选优秀短篇约占三分之二;而今年的“年选”,除两篇摘选外,其他作品都是直选的精彩短篇。 2010年选本的特色特点,除大部分作品是直选的精彩短篇外,内容之丰富多彩,题材之广泛多样,思想之深度与启迪引导作用之鲜明,文学色彩之浓烈,都是较为理想的。思想性与文学性相结合较好,这在近年的选本中,当属上品。 今年选编的作品中,主旋律题材突出,有个性,显明地讴歌了祖国各条战线上的辉煌成就,讴歌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继续奋进,历经艰辛,百折不挠,从而表现了一种排除万难、勇猛开拓、永不停步的倔强民族精神,同时也预示着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与希望曙光。何建明描写江苏常熟蒋巷村支书常德盛的《天堂创造者》,刻画塑造了一位带领百姓致富奔小康的优秀村支书典型,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境界,也显示了中国农村的美好前景。张胜友的《北川重生》记录、讴歌了从大灾中奋起重建家园的感人故事;贾宏图的《仰视你,北大荒》,回顾讴歌了黑龙江建设兵团的光辉历史与成就;蒋巍的《闪着泪光的事业》,表现讴歌了走在世界前列的我国“高铁”建设伟业……这些主旋律作品,如同变革中中国的一个个明亮窗口,向人们向世界展示了一幅幅中国发展前进大有希望的美丽图景,展示了中国国强民富的美好前景,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力量、智慧与品格、刚强与境界! 反映现实社会中光明面与阴暗面的作品,在选本中也占了相当的位置。朱晓军的《叫板足坛腐败的体育局长》和任启发的《一盏油灯与七个孩子》等,描述与颂扬了一种正义胸怀与爱心精神,反映了中华的主流民族品德;披露与鞭策阴暗面的作品,也都能给读者带来一种警示与启迪。 今年选本中的绝大数作品,均既有思想闪光点,又有浓烈可读性,极有阅读冲击力。如《中国记者见证美军激战班利塔》、《日本投降前十个日夜》、《克林顿嫁女奇观》、《芳华绝“魅”李玉刚》、《大追捕》、《绝地反击》、《中国特工戴笠坠机揭秘》和《蒋介石死亡之谜》等等,均有一种引发阅读兴趣的内在强烈因素……相信读者会喜爱。 总之,“年选”是为广大读者选编的,是为广大读者摆设的精神宴席。如果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并首肯,我们就心安了。 2010年11月于北京 书香园古泉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