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阅读大量文献及丰富的教学、科研、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循证医学原则,独立写成首部论述咽鼓管系统问题专著。书中反映了当前国际上这一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以前认为咽鼓管腔的最狭窄部位——峡部(isthmus)是在软骨部和骨部的连接处,Sudo等根据人颞骨组织标本研究证明,管腔峡部(isthmus portion)位于软骨部接近远端部位,而不是在软骨和骨的接合部。他提出咽鼓管应作为一个器官学说,以及咽鼓管系统学说,循证、系统、全面地阐述咽鼓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诊断试验及在中耳疾病中的作用等新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对指导耳科医师的临床医疗实践,提高中耳疾病的医疗预防和科研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启迪。
咽鼓管在中耳生理、病理生理、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中起关键性作用。许多中耳疾病,例如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等,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Bluestone博士论证了如何对咽鼓管的了解能够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处理和中耳有关的鼻腔、鼻咽和腭的疾病。书中反映了当前国际上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循证、系统、全面地阐述咽鼓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诊断试验及在中耳疾病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提出了许多常见的中耳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独到的见解,描述了最新的中耳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这是Bluestone教授用英文出版,目前国际上专门论述咽鼓管及相关系统的第一本书;由陈家祥教授、陈舒华博士、主任医师译成中文。本书不但有深人的理论探讨,而且密切联系实际,具实用性,对从事中耳疾病治疗和研究的耳鼻咽喉科医师、从事腭裂修复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从事航空、潜水等专业的医疗保健医师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而且,对医学院校师生以及广大的基层医护人员也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