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运用比较的、系统的方法,从文化视角考查了中日两国现代化过程出现巨大差异的复杂原因。全书共分10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文化区内核与外缘二重构造及模型、中国内核文化区与日本外缘文化区、日本典型外缘区成因、中日文化近代更新的命运、内核的位移与外缘的转化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盛邦和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该书运用比较的、系统的方法,从文化视角考查了中日两国现代化过程出现巨大差异的复杂原因。全书共分10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文化区内核与外缘二重构造及模型、中国内核文化区与日本外缘文化区、日本典型外缘区成因、中日文化近代更新的命运、内核的位移与外缘的转化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世界存在三种主要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与工商文化。三种文化形成四个主要文化区:儒学文化区、佛教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基督教文化区。每个文化区都是一个同心圆,都有一个内层核心,其文化向外辐射,形成这个文化区的外层边缘。可以把文化区的内层核心,称为“内核”,把文化区的外层边缘称为“外缘”。这样,同一文化区的文化也就有“内核”与“外缘”的区别。“东亚儒家文化区”是一个同心圆。本书试论中国是这个同心圆的“内核”,日本为“外缘”,而韩国、朝鲜、越南等国文化则介于中日之间,属“半外缘”文化。 目录 再版序言/1 序 冯天瑜/4 绪论/1 第一篇 构造论/19 第一章 三个“世界”、四个“同心圆”及中日东亚文化区/21 一 “手掌”上的三个世界/21 二 三种文化/26 三 四个“同心圆”,中日东亚文化区/32 第二章 文化区内核与外缘二重构造及模型/38 一 经济区“中心一边缘”论及其他理论命题/39 二 “中心地”理论对文化区模型的设计/47 三 文化源地及其辐射在文化区整合过程中的作用/52 四 “内核”中的“外缘”与“外缘”中的“内核”/56 第二篇 比较论/65 第三章 中国内核文化区与日本外缘文化区/67 一 鉴别的标准:“中心经济区”与“文化源地”/67 二 中国内核文化区/72 三 日本外缘文化区/82 第四章 日本典型外缘区成因/91 一 充足辐射外缘区与不充足辐射外缘区/91 二 交通系统障碍/97 三 社会系统障碍/101 四 文化系统障碍/134 第五章 两种文化的特质区别/139 一 古老文化与晚进文化/139 二 辐射文化与受容文化/145 三 复合文化与单一文化/151 四 原型文化与型变文化/162 第三篇 更新论/183 第六章 文化更新/185 一 文化会衰落吗?/185 二 文化衰落后的三个前景与文化更新/188 三 中日文化近代的状况/190 第七章 中日文化近代更新的命运/194 一 东西方文化更新方式论/194 二 中国内核文化“更新迟滞性”与日本外缘文化“更新便捷性”/197 三 关于中日文化更新迟速原因的进一步考察/202 第八章 内核的位移与外缘的转化/212 一 文化重心“蛙跳式”移动与中国内核地位失落/212 二 中国外缘地位与中国文化性质转换/215 第九章 世界文化区重组与中国“三重叠外缘文化”特征/220 一 印度文化区、阿拉伯文化区的衰落与欧洲文化区的“裂变”/221 二 亚太文化区的形成/223 三 新文化区的特点/226 四 中国“三重叠外缘文化”/228 五 中国文化更新的“三方位受容”/234 第十章 结论:中国“外缘”文化更新的前景/239 后记/247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