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刚刚从我们的生活中逝去,似乎还在每个人身上留有印迹,但是,时代之轮飞转,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气质、一种特定的思想和文学氛围,作为一份一去不复返的共同的青春,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学术考察的重要对象。回到80年代,意味着去发现自己成长自哪里。
本书选取80年代若干重要文学现象和文学事件作为考察的对象,既对“热点”之“热”有所描述,也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对之重新进行更加理性而全面的审视,从中考察它们为这个时代留下的精神线索。
在本书中,七位“新生代”研究者以80年代的文学热点,如“重写文学史”现象、《今天》杂志等为研究对象,以当下视角对它们进行重新分析,既揭示了自80年代以来,文学研究领域“知识沉积层”的生成过程,也显示了“新生代”研究者的敏锐和深度。
每篇文章都附有“事件回放”和“主编点评”。
文学史视野
如何理解“80年代文学”
“文本”与“人”的歧途——“新批评”与80年代“文学本体论”
审美原则、叙事体式和文学史的“权力”——再谈“重写文学史”
“新时期文学”的发生——以《今天》杂志为讨论对象
再造“新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变化及其影响
再识经典
“另类”姿态和“另类”效应——汪曾祺小说《受戒》的文化语境
再成长:读《爱,是不能忘记的》及其周边文本
路遥的自我意识和写作姿态——兼及1985年前后“文学场”的历史分析
“私人情感”与“道义承担”之间的裂隙——由遇罗锦的“童话”看“新时期”之初作家身份及其功能
《新星》与“体制内”改革叙事——兼及对“改革文学”的反思
文学史对苏童的不同命名
历史的浮标——“新时期”的浩然重评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