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何与学龄前儿童进行心理沟通/与孩子沟通的心理读本系列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文娟//李慧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孩子是大人的一本书,永远读不完。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摇篮,也是孩子一生的幸福保障。

本书告诉你:孩子任性怎么办?孩子害羞怎么办?孩子过分依恋与缠人怎么办?孩子过分争强好胜怎么办?孩子明显多动怎么办?孩子偏食、挑食怎么办?孩子吃饭慢怎么办?孩子入睡困难怎么办?孩子有夜惊症怎么办?孩子有梦游症怎么办?孩子脾气不好怎么办?孩子注意力缺损怎么办?孩子有抽动障碍怎么办?孩子有孤独障碍怎么办?孩子精神发育迟滞怎么办?孩子有遗尿症怎么办……

内容推荐

本套丛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一直跟随导师从事儿童心理研究工作,本套丛书就是根据她们所学专业知识与咨询案例编写而成的心理读本,旨在针对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异常现象,一一分析其问题产生的成因,并通过案例,结合家长和老师在与孩子沟通中碰到的有关问题,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点帮助,让他们根据这些专业性的分析、测评与指导,再结合家庭与孩子的实际状况,对孩子作些适当的心理引导,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这套书并不完全是为问题儿童的家长准备的,对于大多数父母和老师,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 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征

 0~2岁孩子的心理发展

 2~4岁孩子的心理发展

 4~7岁孩子的心理发展

第2章 学龄前儿童的个性特征

 孩子任性怎么办

 孩子害羞怎么办

 孩子孤僻怎么办

第3章 学龄前儿童的行为特征

 关注孩子不适当的吸吮行为

 孩子过分依恋与缠人怎么办

 孩子过分争强好胜怎么办

 挫折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孩子沉迷于电视怎么办

 孩子明显多动怎么办

 孩子偏食、挑食怎么办

 孩子吃饭慢怎么办

第4章 学龄前儿童的睡眠特征

 孩子入睡困难怎么办

 孩子有夜惊症怎么办

 孩子有梦游症怎么办

 孩子脾气不好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缺损怎么办

第5章 学龄前儿童的精神障碍

 孩子有抽动障碍怎么办

 孩子有孤独障碍怎么办

 孩子精神发育迟滞怎么办

 孩子有遗尿症怎么办

 孩子有遗粪症怎么办

第6章 婴幼儿的喂养

 孩子有异食症怎么办

 如何避免喂食障碍

 孩子有反刍障碍怎么办

 孩子有多动障碍怎么办

试读章节

有一则印度民谚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任性,是孩子的一种不良的性格特点。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因为任性会导致孩子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健康成长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由于孩子任性的表现千差万别,因此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约束,增加其心理自控能力。

1.把握住教育的时机

孩子的心理发展同他们的身体增长一样,是分阶段的,即有一段时间,他们的智力发展得相当快,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较平常大,这可称得上是教育的良好时机:一是孩子上小学时,二是孩子上初中时。特别是刚上初中,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正可利用他们的追求成人感、成熟感的心理,培养他们的自制力,这时是启发他们自我矫正任性心理的良好时机。

2.有耐心

欲速则不达。家长不可用自己的任性来矫正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要什么偏不给什么,要做什么偏不让做。这样对着干,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当面可能屈从你的旨意,调过身去依然故我,任性的程度反而更趋顽固执拗。同时,也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心理。还有的家长采取错误的“三部曲”教育模式,即“溺爱——惩罚——放”,后果就更为严重。家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坚持教育,又善于等待。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任性行为,不妨先选择一些他们比较容易放弃的要求予以抵制。而对于那些直接拒绝可能导致顶牛的要求,开始时,可以在指出他们要求与行为的不合理性的前提下,有条件地予以满足,并宣布“下不为例”,采取渐进式的方法逐步克服孩子的任性毛病。

3.淡化与转移

就是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与任性表现采取拖延的方法,使其淡化,或把他的不合理行为转移到其他令其感兴趣的事件上去。

4.运用孩子的优点战胜其自身的缺点。培养自制力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有了成人感,希望得到他人尊重和长辈较高评价的心理,鼓励他们自我矫正自己的任性毛病。先是积极引导,如讲自制品质对人生的重要性,讲英雄人物自制的故事等。一旦发现孩子有自我约束、自我矫正的表现,便及时肯定,加以强化,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制力。

5.培养孩子的理智感

家长要用生动的事例给孩子讲什么要求是对的,什么要求是错的;什么要求家长可以满足,什么要求是不应该满足的,或是家长无法满足的。从思想品德方面跟孩子讲道理,使他们自觉地用理智来战胜自己的任性。孩子懂的道理多了,知道不应该执拗地去做不应做的事,渐渐地就会控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

6.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

当孩子表现出任性时,家长首先应该反省自己是否任性,自身的理智感、自制力如何。特别是在处理同孩子的关系时,要以理服人,不能蛮不讲理。不让孩子做的事,家长不但不做,还要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孩子也会变得讲道理,渐渐克服任性的毛病。

7.家长意见保持一致

如果实在不能达成一致,则宁可放弃当时的管教,事后再作处理。如明知爷爷奶奶会唱反调,就干脆等他们不在场时再处理这件事情。P14-16

序言

如何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

近年来,我国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有明显上升趋势。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至少有3000万至5000万孩子存在行为问题。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和心理异常,如多动症、学习困难、抑郁、不懂人际交往、离家出走、迷恋网吧、结交不良朋友甚至暴力犯罪等。在孩子成长的早期,这些问题不太显现,也不易被父母发现并引起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会变得日趋严重,导致有些孩子成了“问题儿童”。

据最近美国精神保健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儿童心理问题比人们想象的还要普遍。这项调查结果显示,9~17岁的美国未成年人中,心理障碍占20%。而这些儿童中,只有1/3的孩子得到了护理。很显然,出现在未成年人身上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护理,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与未来的生活。

目前国内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1~12岁,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儿童心理问题的增多,多数心理咨询机构将儿童的年龄段延伸到18岁以下。研究表明,从12~18岁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多数与1~12岁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心理专家认为,社会、家庭、学校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三个主要因素。因此,孩子的身心健康,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那么怎样来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呢?心理专家认为,一个适宜儿童成长的环境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1.安全稳定,积极向上,包括家庭和谐、教育方式温和,环境稳定,无精神和躯体伤害现象,无频繁搬家、转学或更换老师。使孩子远离消极颓废的生长环境。

2.适度自由,适当期望:家长和老师要根据孩子希望独立的特点,逐步给予他们适度的自由空间,避免要求过于琐碎繁多,限制了孩子的自主发展。对孩子提出适合其自身能力的期望,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3.多元评价,避免僵化:对孩子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鼓励他们的个性发展,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避免单一僵化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

因此,作为孩子成长土壤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成长环境。对于家长来讲,在关注孩子身体营养、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童年着手。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本套丛书是由两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根据她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编写而成的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读本,旨在结合以上提到的与孩子进行沟通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点帮助,让他们根据这些专业性的分析、测评与指导,再结合自己家庭与孩子的状况,对孩子作些适当的心理引导与干预,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这套书并不完全是为问题儿童的家长准备的,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