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孔子高徒,才华出众,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精于商道,家累千金,被誉为儒商鼻祖。他的故事不为人所熟知,却被历史镌刻。
让我们翻开《儒商鼻祖子贡全传》,一起领略子贡的跌宕人生,一起学习他的儒商之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儒商鼻祖子贡全传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袁峰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是孔子高徒,才华出众,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精于商道,家累千金,被誉为儒商鼻祖。他的故事不为人所熟知,却被历史镌刻。 让我们翻开《儒商鼻祖子贡全传》,一起领略子贡的跌宕人生,一起学习他的儒商之道! 内容推荐 《儒商鼻祖子贡全传》由袁峰编著,以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为大背景,讲述了孔子高徒儒商鼻祖子贡的传奇经历,包括他的成长、游历、经商等。 《儒商鼻祖子贡全传》生动还原了子贡作为大学者、大外交家、大商人的风采,展示了子贡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 目录 第一章 子贡家世 第一节 乱世春秋,危机中潜伏着机遇 第二节 端木家的天才少年 第二章 弥足珍贵的求学时光 第一节 子贡言学 第二节 子贡问政 第三节 子贡品人 第四节 子贡论行 第三章 周游列国,十四年的漂泊生活 第一节 窘迫的从政经历,漂泊生涯的开端 第二节 在“兄弟之邦”的期待与徘徊 第三节 漂泊,是命运的产物 第四节 漂泊中难得的学术时间 第五节 想家的念头 第四章 一个人导演的“世界大战” 第一节 子贡出马,初战告捷 第二节 游走在吴、越之间 第三节 史上最牛的连环计 第五章 子贡的经商生涯 第一节 孔子的“首席赞助商” 第二节 开跨国公司的“大哥大” 第三节 “战争之王”的奥秘 第四节 追忆孔子=“发死人财”? 第六章 子贡的商业智慧 第一节 子贡的生意经 第二节 子贡的七种成功特质 第三节 子贡时代的经营家 第七章 子贡与儒商精神 第一节 “儒商”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节 “儒”与“商”的交融 第三节 儒商精神的现实价值 第四节 子贡及其追随者——现代儒商的现实案例 第八章 子贡不得不说的故事 第一节 子贡——“贵重而又华美的高级饭桶” 第二节 子贡与孔子:超越师徒的知己 第三节 孔门三大弟子之比较 第九章 子贡身后事 第一节 赢得生前身后名 第二节 端木后人简述 附录 子贡年表 参考资料 后记 试读章节 时势造英雄。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脚下,都有一方蕴藏着机遇与挑战的沃土。瞅准机遇、把握良机,则成功指日可待。反之,只能看着机会从自己的指尖溜走,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同理,回顾子贡的一生,也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说起。 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驾鹤西去,周王朝又一次陷入风雨飘摇的动荡局面。景王在世时,太子寿短命夭折,之后储君位置始终悬而未决。身为一代帝王,景王连这点决断都没有?非也。帝王自有帝王的烦恼。皇恩浩荡,但宝座只有一个。景王的悲剧就在于儿子太多,反倒不知道该让谁进驻东宫。景王打心眼里喜欢儿子姬朝,横看竖看觉得这是一块当帝王的好材料。但有一样,姬朝是庶出,他前面还有好几位哥哥。换句话说,在强调立嫡立长的宗法社会,姬朝登上王座的概率微乎其微。所谓一叶障目,景王只看到自己的心肝宝贝快乐成长,却忘记将生前身后事做个了结,储君问题就这样耽搁了下来。 在世袭制度下,储君问题那可是大问题。搞不好,会像火山喷发一样,动摇王朝的根基。现如今先王已死,各方蠢蠢欲动,一场恶斗在所难免。 最先传出消息的是姬朝这边。朝野风传,先王将死之时,曾委托大夫孟宾辅佐王子姬朝上位。消息一出,另一股政治势力坐不住了。向来与孟宾不合的刘卷联合朝中重臣单旗推举姬猛继任新王。一将功成万骨枯!刘卷一不做二不休,向敌手举起了屠刀:孟宾,就拿你的血祭旗吧。 作为当事人的另一方,姬朝也不是好惹的。父王曾经的许诺还在耳边环绕,这帮土鳖就来跟我抢王位,看我不灭了你。姬朝带领一支由失势官吏、百工和士兵组成的军队杀将过来,跟支持姬猛的军队打成一团。刘卷战败出逃,单旗护主,死守王宫保卫姬猛。僵持不下的时候,姬朝的党徒趁夜潜人王宫活捉了姬猛。鲜红的火光中,单旗落荒而逃。 除恶务尽。姬朝一声令下:追,杀!旗下官兵循着敌人的足迹一路追杀。看起来姬朝胜券在握,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姬朝杀得兴起,却见前路掀起滚滚烟尘,走近了才发现来者是敌非友。原来,晋国国君得知主上有难,紧急派遣大夫籍谈、苟跞带兵前来救驾。不早不晚,双方正好打了个照面。 这一下,形势急转之下。姬朝离王座只差半步之遥,结果迈出去的腿被人一棍打了回来。反而是姬猛,摸了一把烂牌,眼看要输个精光了,突然时来运转,大杀四方。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姬朝被打回了乱臣贼子的原形,姬猛则登上了国王宝座。 只可惜姬猛命薄,平白受这么一场惊吓,没过几天就病死了,庙号周悼王。昏天暗地厮杀了一场,却没有真正的赢家。晋国以护国功臣的姿态拥立周敬王继承大统,成为这场战争的得利者。 说到这里,各位别忘了姬朝还活着呢。没错!他不仅活着,还在积极准备反扑。新王登基的第二年,姬朝带着一支大军气势汹汹地杀过来。昔日的“乱臣贼子”,如今有备而来。姬朝率军连战连捷。他一路杀进王城,兴奋地嗷嗷直叫:我姬朝又回来啦! P2-3 序言 生意,原指生机、生命力,后来引申为人与人之间互通有无的买卖行为。因为有了买卖,就有了生意,也就有了商人。时至今日,生意已经成为人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方经济学家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说:“在本世纪(指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方还在主宰一切,他们制定了‘游戏规则’。日本人就是遵从了这些规则而获得经济腾飞的。但现在,亚洲人(除日本人外)是按照他们自己的一套规矩办事,并同样稳操胜券。”近几十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所采用的经营方式,正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向。这股力量,被外界描述为“儒商”。 到底何谓“儒商”?很难一言以蔽之。不妨将这个词汇拆开来看! 那么什么叫“儒”呢?《说文解字》上说:“儒,柔也,术士之称。”据<汉书·艺文志>引其<别录>说,儒家者流,最早可能出于“司徒之官”,其工作职责是游文于“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伸尼,以重其言,以道为高。近代学者章太炎接着刘歆的研究往下说:“古之学者多出于王官。世卿用世之时,百姓当家,则务农商畜牧,无所谓学问也。其欲学者,不得不给事官府为之胥徒……所谓宦于大夫,犹今之学习行走尔。是故非士无学,非学无士,二者是一而非二也。”“儒”这一称谓的最早记载见于《论语·雍也》。孔子在这里告诫他的学生子夏说: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由此可见,至少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了“儒”,而且已经分化成“君子儒”与“小人儒”两大阵营。 而“商人”一词是由“商国之人”演变而来的。商朝是距今三千六百多年的奴隶制王朝,后被周武王所灭。西周初年,商代遗民既无特权又无土地,处境极其悲惨。正是在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于物品交换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甚至还出现了集市。《易·系辞》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说明,大约在商周时代就已经有了集市。然而,商朝贵族不屑于这样的“雕虫小技”,就将机会让给了商代遗民。于是,为了生计,这帮人就东奔西跑做起买卖来。久而久之,老百姓以为做生意的都是“商人”;凡是看到生意人都叫“商人”。从此,“商人”就成了生意人的代名词。 那么,“儒”与“商”是如何合为一体的呢? 让我们将目光拉回到雅典城邦的古代奥运会时期。当欧洲人还沉浸在神话当中,用健美的身体向奥林匹斯诸神表达敬畏的时候,遥远的东方却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变革。旧的制度土崩瓦解,新的力量迅速上升。各个诸侯国之间需要互通有无,各取所需,但当时信息并不准确、灵通,法制又不严密完备。因此,虽然商业行为已经存在,但如何规范商业行为,成为当时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春秋多义士”,“一诺重千金”。春秋战国时的“义士”最大特点是“重然诺,轻生死”,他们对“诚信”精神的执著追求到了令人惊奇、惊叹的程度。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这种价值观逐渐扩散到了商业领域。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春秋商界,为了趋利避险,在商业交往实践中形成了以“契约”和“诚信”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商业主流文化。“契约”以互利共存为目的,以协商谈判为手段,以“诚信守诺”为基础。“契约”的实质是在对集体利益充分尊重的同时,对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自觉的契约理念和诚信精神,一定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契约”是商业文化的行为准则,“诚信”则是商业文化的道德基础。人无信则不立;市无信则不兴;商无信则无誉。在这一过程中,以“诚信为本”的儒和“唯利是图”的商逐步融合,诞生了所谓的“儒商”。 “儒”者,研习孔孟之道,讲究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商”汇通天下,利用手中资源创造无尽财富。或是知识分子下海,或是商人上岸从文,或是岸上岸下两栖亦商亦文,交汇融通铸成“儒商”。有人因此将“儒商”描述成“具有人文情怀的商人”,不无道理! 本书所要介绍的是素有“儒商鼻祖”之称的子贡。 公元前520年,一名男婴呱呱落地。他天资聪颖,从小就被视为神童;他三易其师,跟随万世师表孔子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他封过侯拜过相,也做过生意,成为商界领袖。在司马迁的笔下,他是学者、演说家、孔门高徒、商界领袖。他不是第一个“儒”,也不是第一个“商”,而是天下第一儒商——子贡。 子贡姓端木,名赐,是孔子门下的话题人物。《论语》当中提及子贡38处,毁誉参半。他既被孔子赞为“瑚琏之器”,又屡次遭到老师的点名批评。 与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相比,颜回闻一知十,而子贡闻一知二。但颜回空有满腹经纶,却落得家徒四壁,身无长物;而子贡则学以致用,大发其财,家资万贯,成为当世数一数二的商界领袖。颜回空有鸿鹄之志,却苦无一用,英年早逝;子贡学有所限,却能活学活用,凭一己之力改变五国命运。如果把当时的情形比作当今世界足坛,颜回就是荷兰队,顶着“全攻全守”的美名,坐定了“千年老二”;而子贡则是西班牙队,闷声发财,一不小心成为“世界第一”。 高处不胜寒,坐上了商界领袖的宝座,各种马屁精接踵而来。难能可贵的是,子贡在高处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人曾抛出“子贡贤于孔子”的论调。这时,子贡针锋相对:先生的学问就好比深宅大院,高峻的山墙里面潜藏着锦绣河山,只是普通人无缘相见;我的能耐好比怡情小院,矮矮的篱笆围着浅浅的院落。 话虽这样说,子贡仍然是幸运的。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贤,而子贡以自己的方式脱颖而出,成为儒商鼻祖。本书要讲述的正是子贡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 后记 子贡是一块很难啃的骨头。在该书的撰写过程中,一度停滞不前,以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最终坚持了下来。蓦然回首,正是因为有了朋友、家人的理解、信赖和支持,才有了这本拙作。在此,将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亲友名单列举如下,感谢他们的真诚付出: 金标 曾小芳 金柘 章铧文 娄一锞 李红变 雷蕾 杨益杨爱军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前辈同道的著作,并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在此,谨借小小的版面,向所有关注和研究子贡的学者、专家致敬。可以说,正是基于前人的辛勤研究,才为本书的编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独到的观点。也正是在广大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才让我们对子贡及其儒商精神有了些许感悟,一并奉献给读者。 另外,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都将按出版法有关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详,尚未取得联系。恳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来电、来函,以便支取我们为您留备的稿酬。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