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姐真实家族史(红岩姐妹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丁少颖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江姐真实家族史》,顾名思义是一部讲述江姐及其家族历史的人物传记。它由作者丁少颖,受彭咏梧的儿子之托,历时十余年编写而成。作者先后寻访了散布全国各地的三人生前的数十位战友、亲友和同学,收集、整理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和从未披露过的上百幅珍贵历史照片,对江姐家史及其经历中的诸多讹误错漏进行了甄别,真实而不忌讳地解答了诸多谜团。

这部长篇传记,冲破了历史的迷雾和禁区,首次全面披露了江姐、彭咏梧、谭政姴及其家人鲜为人知、扑朔迷离的革命与情感、姻缘纠葛的真实内情,甄别了传闻与史料中存在的许多讹误错漏,还了事实的本来真相,填补了英雄传记中重要的空白。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丁少颖编著的《江姐真实家族史》。

江姐的英名在我国虽然家喻户晓,但人们通过小说《红岩》、《在烈火中永生》、戏剧《江姐》以及影视剧而对她的了解,其实非常粗浅。小说和影视剧不可能没有演义的成分,讹传错漏也在所难免。至于江姐的婚姻感情生活,人们大略知道的只是:江姐的丈夫是曾经与她假扮过夫妻的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彭咏梧烈士,夫妇俩有唯一的儿子彭云。而事实上,彭咏梧与江姐结婚之时,他不仅早已在乡下老家娶了糟糠之妻谭政姴(又称谭正伦),而且已有年长彭云7岁的长子彭炳忠。

江姐、彭咏梧、谭正姴三人的真实身世与经历如何?他们三人在这种重叠的婚姻之中,其情感纠葛到底复杂到何种程度,以致长期以来没有公平?他们的后人及其家人亲友的经历和现状怎么样呢?……

要想知道真相,且看这本《江姐真实家族史》。

目录

绪言 江姐的家族及其姻缘谜团

第一章 假扮夫妻时有爱不能言

第二章 投奔阔舅舅就能改变苦运吗

第三章 首次婚姻从中学时开始

第四章 小女孩居然会“用心思”

第五章 引火上身时有好女人援手

第六章 想跟您走却找不着您

第七章 贫贱夫妻执手携爱

第八章 最沉得住心气的人

第九章 奔波在腥风苦雨里

第十章 邦哥啊,你在哪里

第十一章 大学生·彭太太·云儿妈

第十二章 窘迫的团聚啊,紧迫的学潮

第十三章 腥 风血雨的风口浪尖上

第十四章 办张威震敌特的《挺进报》

第十五章 出征前把孩子托付给谁

第十六章 潜赴川东一路风云

第十七章 腊月天里没有喜讯

第十八章 暴动,悲壮惊魂的暴动

第十九章 险途,不要退路的险途

第二十章 大逮捕,叛徒退路的险途

第二十一章 监牢考验得了谁

第二十二章 幺姐虎口育彭云

第二十三章 就义前的生命最后的岁月

第二十四章 您的嘱托幺姐我一定完成

第二十五章 劫难过后有悲终有喜

后记 重要的是学习做人

跋 文学传记创作的突破性启示

试读章节

1941年夏末,21岁的江竹筠离开重庆中华职校后,被地下党组织安插到重庆妇女慰劳总会工作。刚刚踏入社会,她就猝然面临着事业与婚姻的双重考验。

这年春节前后,重庆地下党组织在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遭受到了严重破坏。中共中央南方局按照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再次作出调整重庆地下党组织、紧缩党员数量的决定,有些党员暂时停止了组织生活,失掉了关系的党员也暂不恢复组织关系,让他们以个人身份与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社保持秘密的工作关系,只留下少数骨干单线联系一部分党员。

江竹筠荣幸地成为这少数骨干中的一个。由于地下党新的重庆市委尚未重整完好,江竹筠被川东特委指派担任重庆市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单线联系沙坪坝一些高校的党员和新市区内的女党员。

这无疑是白色恐怖时期的一项极光荣又极危险的任务,江竹筠按照指示,秘密地与川东特委的宋林同志见面,接受宋林传授一整套在这反共高潮时期地F工作的方法。残酷的地下斗争就这样开始考验着江竹筠了。没想到,个人的婚姻大事这时竟然也凑热闹般地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据江竹筠的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们回忆,江竹筠的母亲李舜华最疼爱她这个女儿。他们家穷,江竹筠的父亲江上林很少顾这个家,一直是李舜华独自把江竹筠姐弟拉扯大。江上林病死后,李舜华眼看着女儿长大成人,早已在为女儿操心婚事。她一直想给女儿找一个可靠的殷实之家,不再让女儿像她这样一生贫寒,至今仍靠三哥李义铭的帮助住在这简陋的破吊脚楼里。

女儿竹筠如今总算从职校毕业了,有了工作,女儿的婚事更加让她感到再不能拖延了,恰好这时有个姓刘的青年看上了文静的江竹筠,托了媒人来向她求亲。

这个小刘长得风流倜傥,能说会道,出手阔绰,会献殷勤,显得很和气,嘴巴很甜。

心地善良的李舜华被这个小刘的甜言蜜语说动了心。

江竹筠每天早晨步行到曾家岩的重庆妇女慰劳总会上班,晚上才回观音岩的吊脚楼家里。那天晚上,她一回家,母亲就向她说了这事,说是已同意这门好亲事了。

江竹筠满脑子考虑的都是地下工作的事,压根不想现在就谈婚论嫁。即使考虑,她也一定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但她理解母亲的心思,母亲是为她好。自己已经21岁了,也的确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自己不急,可母亲急啊!

那几天,那个小刘天天来向李舜华献殷勤,李舜华就天天向女儿竹筠提这婚事。江竹筠只得抽暇认真地去打听这个小刘的真实情况。

打听的结果却使江竹筠原本有的一点迁就母亲的想法烟消云散了。这个小刘不仅身在国民党机关,而且说的做的都完全是国民党那一套。两个人完全是两股道上的车,江竹筠哪能嫁给这么个人?

那天晚上,江竹筠从曾家岩回到家,直率地对母亲回绝了这门亲事。

母亲好说歹说,江竹筠就是不同意。母亲终于第一次对女儿发了火。江竹筠见劝说不好母亲,禁不住也发了脾气。

母女俩就这样第一次吵翻了脸。

接连几天,她没有回家。白天忙工作,晚上与慰劳总会的女同事挤睡在一起。这件婚事完全没有考虑的余地。地下工作那么紧张那么危险,她不想再在这件事上分神了。她想给几天时间让母亲好好考虑自己的意见。

谁知,等她再回到家,母亲依然故我。母亲说话的口气缓和一些,但苦口婆心都仍是说那个小刘好,说答应这门亲事完全是为女儿好。江竹筠也不再意气用事地与母亲争执,而是耐心地给母亲讲道理。

过了十多天,母亲终于依从了她,叹口气说:“竹呀,妈倔不过你,妈不再提这件事了。你说的也对。你有知识了,时兴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妈妈也理解。可是,你也要理解妈,早点……”

江竹筠高兴地搂着母亲说:“妈,你真好,你放心,我一定给你找一个顶好顶好的女婿!”

P2-3

序言

列宁说过,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正是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一口气读完了作者丁少颖同志寄给我们的《江姐真实家族史》清样稿,就像当年读小说《红岩》一样。虽然《江姐真实家族史》讲述的主要是我们家庭的故事,读起来是那么亲切,但那又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一段历史,读起来是那么凝重。但是《江姐真实家族史》又不是《红岩》。《红岩》是小说,《江姐真实家族史》是传记;《红岩》是故事,《江姐真实家族史》是历史;《红岩》是艺术的创作,《江姐真实家族史》是真实的写照。书中所写的事情,特别是父母三人的特殊关系,写得真实、准确。惟因其真实准确,所以会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为,许多读过《红岩》的人,都问过我“某某到底是谁?某某后来怎么样了”之类的问题。可见人们更关心真实生活中的英雄和英雄们的真实生活,而不仅仅满足于艺术的创造。《江姐真实家族史》因此应运而生。

记得当我们年青的时候,甚至当我们的父辈年青的时候,影响他们和我们一生生活走向的,除了革命理论外,很重要的就是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记得我读中学的时候,我们班是马特洛索夫班。马特洛索夫是苏联的黄继光,或者说黄继光就是中国的马特洛索夫。记述他成长过程的小说《普通一兵》大概是我读的第一本小说。其中的“丹科的故事”、“罂粟花为什么这样红”以及马特洛索夫的人生格言“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好”奠定了我一生生活走向的基础。以后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苏拉的故事》以及《红岩》、《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等一批优秀作品强化了这个基础。我这一生就这样走过来了,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也都这样走过来了。如果没有这些优秀作品熏陶和鼓舞,我会走得这样踏实吗?我不知道。

相比之下,今天,这样的作品是太少了;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对这样的作品的需求是更多了。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江姐真实家族史》应运而生了!作为教师,我们殷切地希望,我们的灵魂工程师们,能像丁少颖同志那样,为我们的青年写更多的优秀作品,让他们能够在这些作品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滋润他们健康成长。

可以说,《江姐真实家族史》是《红岩》的姐妹篇——不但内容上是姐妹篇,而且,在时代意义上也是姐妹篇。我相信,凡是读过《红岩》的人,都会有读《江姐真实家族史》的期望,凡是读了《江姐真实家族史》的人,都不会感到失望。我期望,像《红岩》曾经教育了几代中国人一样,几代中国人都能从《江姐真实家族史》中得到某些启迪。

作为江竹筠、彭咏梧、谭正伦的儿子,我们要特别感谢作者丁少颖同志。是他不辞辛劳,不远千里,不怕疾病,不避寒暑,走访了我们父母的数十位战友、亲友、同志、同事,搜集整理了如此丰富翔实的材料,写出了那么一本好书来。这也是对两位有名英雄牺牲61周年,一位无名英雄逝世35周年最好的纪念。

记得在一百多年前,匈牙利的革命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传遍世界。一百多年后,父母三人为它作了最生动的注释。这也是此书最具特色的地方。我想,读了《江姐真实家族史》的读者,会有与我们同样的感受。

彭炳忠 彭云

于四川大学竹林村

(彭炳忠:彭咏梧与谭正伦之子,四川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授、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彭云:彭咏梧与江姐之子,现为美国马里兰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专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