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赢在资本(福布斯富豪的资本运作)/资本的时代系列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邢会强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列举了企业上市(IPO和借壳上市)、再融资(配股、增发、定向增发)、增持与套现、股份回购、参股(含参与定向增发)、私募股权投资、重组收购、可转换债券、短期融资券等。为了使大家掌握这些资本运作的基本工具,本书附录列举了这些资本市场工具及其运用的条件。但有的富豪已经深刻地领会到了资本的实质,不少富豪已经将资本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例如,本书所列的上海证大投资集团的戴志康和复星集团的郭广昌,他们对资本的见解入木三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内容推荐

在当今社会,企业要成长壮大,离开资本市场是不行的。观察富豪们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福布斯富豪对资本运作的态度,他们对资本运作的模式,他们对资本运作工具的运用,他们对资本的感悟和体会,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资本运作,提升我们的资本运作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丝毫没有脱离国情和实际,他们真是一本难得的教材,非常值得我们读一读。

目录

美邦服饰周成建:资本意识的觉醒

安踏集团丁志忠:红筹路上绿灯行

华立集团汪力成:“洗壳高手”借壳上市

苏宁电器张近东:再融资的秘诀

国美电器黄光裕:上市与套现的财技

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富豪榜常青树对资本市场的不同态度

巨人史玉柱:公司上市与银行参股

嘉鑫投资陈宁宁:“钢铁公主”无心插柳做PE

雅戈尔李如成:参股金融机构。试水PE投资

三一重工梁稳根:资本的社会责任

“新湖系”黄伟:借壳与废壳的抉择

恒兴实业柯希平:“10亿先生”的资本市场大动作

新理益集团刘益谦:从“法人股大王”到“增发股大王”

万向集团鲁冠球:资本运作就像喝酒

卢志强:玩转地产与金融两界

证大集团戴志康:资本大鳄动与静的智慧

复星集团郭广昌:中国最老道的资本运作

延伸阅读

结语:用智慧掌控资本

附录:

基本专业术语释义

资本市场工具箱及其运用条件

资本格言100句

试读章节

1965年4月,周成建出生于浙江青田县一个名叫石坑岭的村子里。因为小时候书读得不好,为了谋生,周成建就学了泥水匠和木匠的手艺,但因为“不勤奋”,被父亲送到城里的亲戚那里学裁缝。

1982年,17岁的周成建在青田县里开了间裁缝铺子,可很快就因没有资金而被迫关门,周成建还为此背上了20多万元的债务。无奈之下,周成建在1986年只身来到温州闯荡,在一连串的碰壁之后,有个老板看中了他的手艺,答应收他做裁缝。周成建晚上做服装,白天卖服装,一天劳动十几个小时。有一次,他实在困得不行了,操作机器时失手把一批西装的袖子裁短了一大截。面对横眉怒目的老板,周成建将错就错,把西装袖子改成夹克袖子,其他地方也做了相应改动。没料想,就是这种改动了的带着休闲风格的西装,竟一举走红,成了畅销产品,周成建从此在温州最为红火的服装市场妙果寺声名大噪。以此为契机,周成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992年,周成建掘得第一桶金。那年,风雪衣、夹克衫席卷温州市场,周成建紧跟市场行情也制作起这些衣服。由于产品质量好,客户一个接一个,一年下来,赚了几百万元。周成建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994年,周成建投资400万元成立了温州美特斯邦威有限公司。在市场策略上,周成建没有选择温州市场上都在做的西装行业,而是做起了还没流行起来的休闲服饰,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美特斯邦威”,产品面向工薪阶层,实行薄利多销,率先走上品牌化道路。这是因为周成建当时认为妙果寺市场最致命的弱点就是所有产品都是没有商标的,也就是没有任何附加值,所以周成建要做一个品牌出来。

作为小型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很难。周成建想到了利用外力来弥补自己资金的不足。在生产上,他采取定牌生产的策略,先后与广东、江苏等地具有一流生产设备、管理规范的国有、合资服装加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后来,全国有60多家企业为美特斯邦威生产服装,年产量800万件,如果这些企业都由周成建自己投资的话,至少需要3亿元。

在扩大市场份额上,周成建采取了特许连锁经营的策略,即公司将特许权转让给加盟店,加盟店要使用美特斯邦威公司的商标、商号、服务方式等,并向公司交纳一定的特许费。这一办法效果很好,专卖店每年以新增50家的速度发展。后来,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增加到500多家,遍布全国各地。如果这么多的店都自己投资,则需要1.5亿至2亿元。

就这样,周成建闯出一套独特的经营方式——一个只直接运营品牌和管理数据的公司。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评价周成建说:“他巧妙利用了中国服装制造的特点,规避了生产和销售环节的风险。”

周成建还将物流有限度地外包给物流公司,整个调配数据由公司自己掌握。周成建认为,现在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手里有多少资源,而是有多大能力去整合资源。

但是在早期,美特斯邦威的这种经营模式在温州引起了激烈的争议,对于周成建本人也是褒贬不一。大家认为美特斯邦威的模式就是一个皮包公司,但在周成建看来,即使你这个工厂都是自己建的,如果产品卖不出去,不是照样也没有用吗?

2004年美特斯邦威实现销售额25亿元,年销量2000多万件套,这让周成建在业界声名鹊起。2005年,中国的纺织服装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大量外销订单滞后,一些企业开工不足,一些小型工厂甚至走向了破产。但美特斯邦威却实现了46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也就在这一年,周成建把公司总部从温州搬到了上海。

2006年,周成建以33亿元的个人资产人选“胡润中国百富榜”第85位;2007年他的个人财富达到60亿元,胡润富豪榜总排名是第116位。而在2007年的大陆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他排第360名,个人资产是16亿。由于上市,在2008年的大陆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他迅速飙升到第5位,个人资产是136亿。

但是,周成建对自己企业的发展依然保持着冷静。“美特斯邦威对服装行业的执著和忠诚相当重要。曾经在楼市、股市疯狂热炒的时候,美特斯邦威也依然没有涉足这些并不熟悉的行当,而是固守在服装行业。也正是因为美特斯邦威这样的固守,使它免于遭受楼市及股市的不利影响。”周成建并将这一企业发展思路比喻为“宁做正确方向的乌龟,不做错误方向的兔子。”

P3-4

序言

从表面上看,福布斯富豪与我们普通人并无不同。有一次,福布斯富豪刘永行在成都机场买机票,售票小姐看了他的身份证,认出了他是希望集团的老板,怀疑地问:“你要普通舱?”刘永行老老实实地说:“是的。”售票小姐一边出票,一边嘴里嘟囔着说:“普通舱,普通舱,我看也就是普普通通嘛,大概运气好一点吧。”也有人这样形容福布斯富豪郭广昌:“他混入人群中,与你我并无不同”。

但这是表象,福布斯富豪之所以能成为福布斯富豪,还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他们的超人胆识,他们的果敢行动,他们对机遇的嗅觉和捕捉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都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在胡润看来,要想在中国成为富翁,必须满足五大条件:首先要勇敢,要有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其次要有能力;第三要有眼光;第四要有运气;最后一个条件就是能够坚持。

无独有偶,在美国,有一位叫福利森的作家指出,美国亿万富豪有如下五大秘诀。一是懂得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富豪不一定是某个伟大创意的发现者或发明者,但却是能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的人。二是通常脸皮都锻炼得很厚:富豪的行为模式异于常人,常做出违反社会常规、招致他人忌恨的事。三是抱紧资产:要想财富长久,就要具备足够的定力,拒绝短期利益的诱惑,抱紧核心资产。四是有捡便宜货的独到眼光:一旦某项资产的现价已经低于其潜在价值时,就是介入的最佳时机了。五是气定神闲地面对投资风险:投资没有一定赚钱的道理,但富豪们都有办法使自己安度投资的低潮。

胡润的“中国富豪五大特征”与福利森的“美国富豪五大秘诀”相比,后者更强调投资、资本市场方面的能力。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尚不发达,投资在富豪形成中的作用并不是那么重要。而美国的资本市场高度发达,投资在富豪形成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过,笔者预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富豪的特征会越来越向美国富豪的特征靠近,投资和资本运作在其财富成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而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富豪们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格外引入瞩目。通过观察,笔者发现:

有的富豪对资本市场比较认可,有的则比较排斥。仅拿刘永行、刘永好两兄弟来说,刘永行认为“过于宽松的资金容易让人的头脑膨胀,我们希望用钱最好紧一点”,因此,拒绝上市。但刘永好对资本运作不抵触。1998年,刘永好的新希望(000876.SZ)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并上市。笔者同时发现,近年来,对资本市场抵触的富豪越来越少,认同者越来越多;以前抵触的人,现在也开始认同了;年纪大(50岁以上)的富豪中抵触的人稍多,50岁以下的富豪中对资本抵触的人比较少见……

有的富豪刚开始对资本并不懂,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有很多富豪的资本运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有的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例如,苏宁电器刚上市时,张近东坦言:“对资本市场的运作及结果,我不太懂。”可是,谁曾想到,上市后的张近东,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及运作,达到非常高超的地步,其再融资的做法非常值得众多的中小企业学习。再如,唐山津西钢铁的掌门人韩敬远是个钢铁实业家,不懂资本运作,于是,就和懂资本运作的“钢铁公主”陈宁宁合作,终于使企业成功上市。经过企业上市后的一番历练,韩敬远对资本的掌控能力已丝毫不亚于陈宁宁。

富豪中不乏资本运作的高手,但很多人的资本运作水平也很一般。而本书所列的富豪,一般都是资本运作水平很高超的人。但是,为了避免与笔者以前所写的书中的案例重复,一些资本运作水平比较高的富豪没有在本书中列出,如李宁、陈义红、朱新礼、俞敏洪、施正荣、彭小峰、杨国强、张茵、马云等。尽管本书所列的富豪的资本运作水平都比较高,但他们之中也有高下之分,资本运作水平最高的,笔者个人认为是郭广昌,因此,称其为“中国最老道的资本运作”。郭广昌的“复星系”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数量,所控制的市值的大小,一般人只能望其项背,但尽管如此,“复星系”不像“德隆系”、“格林柯尔系”那样风险大得吓人,“复星系”懂得如何控制风险。郭广昌走正道,睡得香。在以郭广昌为首的创业团队中,没有人拿国外护照。美特斯邦威的董事长周成建也最佩服郭广昌,他说,郭广昌在资本市场最高峰的时候融资了127亿元,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后,在资本市场最萧条的时候账上还有100多亿现金,哪个公司便宜买哪个,这很了不起。

有的富豪的资本运作比较成功,有的则比较失败。的确有不少富豪在政策和法律边缘拓展盈利空间,甚至见利忘义,铤而走险,不知道控制风险,导致最终落马。因此,有人说富豪榜是杀猪榜,榜单上的人很容易就犯事了。其实,他们的风险早已种下,他们不知道及时收手,最终小错铸成大错,蚁穴摧毁大堤。但比较失败的富豪的案例,本书没有过多地去写。华尔街有句格言:“利润是风险控制的产品,而不是欲望的产品。”尽管本书没有写太多的落马富豪,但本书不断通过成功的案例提醒大家:资本运作需量力而为,需进退有度。

大部分富豪是从实业起家的,做大之后向资本渗透;但有的富豪则是从做金融起家的,做大之后向实业渗透,例如本书中所列的黄伟、刘益谦、戴志康等。但这些富豪相同的地方是,实业与资本不能相互脱离,要相互促进,这正如郭广昌所言:“我们要站在产业角度看资本,站在资本角度看产业,实现产业与资本的双重溢利。”像巴菲特那样专门从事金融而不从事实业的富豪在我国还没有出现。

有的富豪的资本运作停留在表层,仅仅注重资本运作工具的运用。资本运作的工具很多,本书主要列举了企业上市(IPO和借壳上市)、再融资(配股、增发、定向增发)、增持与套现、股份回购、参股(含参与定向增发)、私募股权投资、重组收购、可转换债券、短期融资券等。为了使大家掌握这些资本运作的基本工具,本书附录列举了这些资本市场工具及其运用的条件。但有的富豪已经深刻地领会到了资本的实质,不少富豪已经将资本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例如,本书所列的上海证大投资集团的戴志康和复星集团的郭广昌,他们对资本的见解入木三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在当今社会,企业要成长壮大,离开资本市场是不行的。观察富豪们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他们对资本运作的态度,他们对资本运作的模式,他们对资本运作工具的运用,他们对资本的感悟和体会,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资本运作,提升我们的资本运作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丝毫没有脱离国情和实际,他们真是一本难得的教材,非常值得我们读一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