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题为“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旨在较为集中地介绍中国及各主要国家民俗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的学术概念和理论、学术传统和流派、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等。编者假定的读者群为爱好民俗学的本科生,尤其是刚刚跨入专业门槛的民俗学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课程研究生、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及特别关心民俗文化问题和中国民俗学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编者期待本书能有幸成为民俗学专业基础性的中文读本。
上册
导言/周星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诸流派/刘锡诚
20世纪“民间”概念在中国的流变/陈勤建 毛巧晖
论蒙古族现代民俗学的形成与发展/色音
从书面到口头:关于民间文学研究的反思/贺学君
“内在的”和“外在的”民间文学/吕微
文本和生活:民俗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向/高丙中
从“传承”的角度理解文化遗产/周星
天时与人时——民众时间意识探源/萧放
“俗信”:支配中国民俗生活的基本观念/乌丙安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衣食”民俗/韩敏
成吉思汗龙年大祭的田野考察/邢莉
日本民俗学学术史及研究法略述/何彬
日本民俗学百年要略/蔡文高
日本民俗学的新视野——从两部日本民俗学概论谈起/王晓葵
日本民具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周星
神奈川大学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独树一帜的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王建新
民俗学之存在意义——从村落社会发展起来的一门构想性科学/[日]小岛璎礼
展望比较民俗学/[日]小岛璎礼
名为“灵魂”的记忆装置——围绕“民俗”概念的素描/[日]小松和彦
现代社会与民俗学/[日]河野真
民俗知识的动态性研究:冲绳之象征性世界的再考/[日]渡边欣雄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的对话——围绕“田野工作”展开的讨论/[日]田村和彦
下册
韩国民俗学的发展和研究课题/[韩]崔仁鹤
韩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韩]朴桂弘
韩国民俗学的近况/[韩]片茂永
韩国和朝鲜神话研究之比较/赵杨
民俗的时间、空间和近代的时间、空间——祭仪时空间的变化/[韩]李窗益
哭泣的文化人类学:韩、日、中的比较民俗研究/[韩]崔吉城
美国当代民俗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杨利慧 安德明
论欧美现代民间文学话语中的“民”/户晓辉
口头诗学与民族志/尹虎彬
语境中的民俗——美国表演理论述评/孟慧英
反反“民俗”/[美]艾利奥特·奥里恩
为民俗学正名/[美]丹·本-阿莫斯
新展望之后:20世纪后期的民俗研究/[美]罗杰·D.亚伯拉罕
女性主义理论与民俗研究:20年迈向理论的轨迹/[美]玛格丽特·米尔斯
我是民俗学家而你不是——民俗学实践中泛化与分界的策略对抗/[美]史蒂夫·J.蔡特林
民俗学在加拿大/[加]保利娜·格林希尔[加]彼得·纳瓦埃斯
德国民俗学的回顾与展望/简涛
民俗主义:一个概念的挑战/[德]瑞吉纳·本迪克斯
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秩序——来自民俗学的评论/[德]托马斯·亨格纳
地点·工作·身体:现代欧洲的民俗志——第34届德国民俗学会大会综述/吴秀杰
著、译者简介
后记·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