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作者的精神气质,他的内心生活的丰富性,他的文字本身的弹性和感染力”这一标准,遴选了我国1900-2000年间的美文142篇。文章围绕“闲情雅趣”,谈的多是琴棋书画,草木虫鱼,乃至刮风下雨,买小鸡养老鼠。阅读这类闲情雅趣的美文,可以调节我们的情绪和心境,感悟世界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年美文(闲情雅趣卷上中下1900-2000)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季羡林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作者的精神气质,他的内心生活的丰富性,他的文字本身的弹性和感染力”这一标准,遴选了我国1900-2000年间的美文142篇。文章围绕“闲情雅趣”,谈的多是琴棋书画,草木虫鱼,乃至刮风下雨,买小鸡养老鼠。阅读这类闲情雅趣的美文,可以调节我们的情绪和心境,感悟世界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 内容推荐 这套分类选编的“百年美文”中,许多作者是熟知的,许多文章曾陪伴我们多年,可以称作老友;当然,也有不少作者的面孔是陌生的,不少作品是初次读到的,但这些文章都足堪咀嚼,颇耐品味,虽是新交,亦感亲切。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套丛书中的作品多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确为美文,相信它们足以远传后。 本书为该套系列丛书之一。由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季羡林主编。选录的都是我国著名作家的散文作品。如周作人、叶圣陶、林语堂、张恨水、郁达夫、徐志摩、宗白华、朱自清等均被入选其中。 目录 上 陈国恩 卷首语 周作人 谈养鸟 周作人 买墨小记 周作人 雨的感想 夏丐尊 猫 叶圣陶 天井里的种植 叶圣陶 几种赠品 叶圣陶 在西安看的戏 林语堂 买鸟 林语堂 论中西画 林语堂 中国书法 林语堂 论趣 张恨水 竹与鸡 张恨水 虫声 郑逸梅 尺牍的集藏 郁达夫 小春天气 郁达夫 江南的冬景 许钦文 花园的一角 许钦文 菊花 苏雪林 故乡的新年 苏雪林 想起四川的耗子 宗白华 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宗白华 徐悲鸿与中国绘画 徐志摩 翡冷翠山居闲话 丰子恺 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 甘美的回味 丰子恺 谈自己的画 丰子恺 阿咪 朱自清 女人 朱自清 谈抽烟 郑振铎 访笺杂记 老舍 小麻雀 老舍 我的理想家庭 老舍 养花 冰心 力构小窗随笔 冰心 一日的春光 俞平伯 打橘子 俞平伯 稚翠和她情人的故事 废名 菱荡 沈从文 云南看云 沈从文 吃大饼 中 梁实秋 下棋 粱实秋 听戏 梁实秋 鸟 梁实秋 图章 钟敬文 多识草木 钟敬文 忆社戏 巴金 海上升明月 江寒汀 山光悦鸟性 施蛰存 雨的滋味 施蛰存 鸦 李广田 到橘子林去 邵洵关 谈睡眠 梁遇春 谈“流浪汉” 梁遇春 观火 钱君匐 学画买画失画还画献画 陈白尘 话说毽子 唐鲁孙 风筝谈往 柯灵 忆江楼 柯灵 雨街小景 柯灵 戏外看戏 王朝闻 动人的古代绘画 萧乾 京白 季羡林 海棠花 朱雯 夜行记趣 何章陆 山 冯亦代 向日葵 冯亦代 水仙 孙犁 石子 孙犁 书的梦 孙犁 画的梦 唐锼 八道六难 陈从周 说“帘” 卢福庠 雨 琦君 方寸田园 曾敏之 砚池拾趣 曾敏之 弈棋的艺术 邹获帆 读画漫笔 郭嗣汾 蜻蜓 何满子 音乐收藏旧忆 黄裳 买墨的故事 黄裳 在天津听戏 黄裳 茶馆 汪曾祺 自得其乐 汪曾祺 谈题画 张爱玲 谈跳舞 张爱玲 忘不了的画 毛文昌 台东浮雕 下 孙道临 忘归巢记 艾煊 雨花棋 何为 佳茗似佳人 黄永玉 音乐外行札记 海笑 爱石趣谈 姚宜殃 茶醉 陆文夫 壶中日月 陆文夫 得壶记趣 陆文夫 深巷里的琵琶声 洛夫 诗人与酒 洛夫 吃茶二三事 余光中 莲恋莲 余光中 花鸟 宗璞 燕园石寻 宗璞 二十四番花信 宗璞 风庐乐忆 陈丹晨 林荫道上 流沙河 蟋蟀国的《春秋》 王蒙 行板如歌 王蒙 猫话 王蒙 在声音的世界里 王充闾 捕蟹者说 谌容 求画记 肖凤 鸟巢 赵鑫珊 欣赏莫扎特 董桥 纹木本色 冯骥才 珍珠鸟 刘心武 牧童短笛 叶文玲 石头趣忆 叶文玲 清风明月共一船 三毛 拾荒梦 余秋雨 夜雨诗意 梁锡华 兰蕙篇 肖复兴 最后的海菲兹 也斯 书的衣裳 张抗抗 音乐之伴 高洪波 冬蝈蝈 高洪波 波斯猫 赵丽宏 心画 赵丽宏 雨花石 贾平凹 秦腔 贾平凹 弈人 吴瑞卿 谈花说草 林清玄 随风吹笛 林清玄 忘情花的滋味 林清玄 闲情 原因 圆通山花潮 铁凝 我有过一只小蟹 李碧华 咖啡馆 扎西达娃 醉生梦死甜茶馆 车前子 紫砂之旅 迟子建 年画与蟋蟀 小牧 谈生活趣味 大灾 猫狗 试读章节 谈 养 鸟 周作人 李笠翁著《闲情偶寄》颐养部行乐第一,“随时即景就事行乐之法”下有看花听鸟一款云: “花鸟二物,造物生之以媚人者也。既产娇花嫩蕊以代美人,又病其不能解语,复生群鸟以佐之,此段心机竟与购觅红妆,习成歌舞,饮之食之,教之诲之以媚人者,同一周旋之至也。而世人不知,目为蠢然一物,常有奇花过目而莫之睹,鸣禽阅耳而莫之闻者,至其捐资所买之侍妾,色不及花之万一,声仅窃鸟之绪余,然而睹貌即惊,闻歌辄喜,为其貌似花而声似鸟也。噫,贵似贱真,与叶公之好龙何异。予则不然。每值花柳争妍之日,飞鸣斗巧之时,必致谢洪钧,归功造物,无饮不奠,有食必陈,若善士信妪之佞佛者,夜则后花而眠,朝则先鸟而起,唯恐一声一色之偶遗也。及至莺老花残,辄怏怏如有所失,是我之一生可谓不负花鸟,而花鸟得予亦所称一人知己死可无恨者乎。”又郑板桥著《十六通家书》中,《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未有“书后又一纸”云: “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颊面嗽口啜茗,见其扬翠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比之盆鱼笼鸟,其巨细仁忍何如也。”李郑二君都是清代前半的明达人,很有独得的见解,此二文也写得好。笠翁多用对句八股调,文未免甜熟,却颇能畅达,又间出新意奇语,人不能及,板桥则更有才气,有时由透彻而近于夸张,但在这里二人所说关于养鸟的话总之都是不错的。近来看到一册笔记钞本,是乾隆时人秦书田所著的《曝背余谈》,卷上也有一则云: “盆花池鱼笼鸟,君子观之不乐,以囚锁之象寓曰也。然三者不可概论。鸟之性情唯在林木,樊笼之与林木有天渊之隔,其为犴狴固无疑矣,至花之生也以土,鱼之养也以水,江湖之水水也,池中之水亦水也,园囿之土土也,盆中之土亦土也,不过如人生同此居第少有广狭之珠耳,似不为大拂其性。去笼鸟而存池鱼盆花,愿与体物之君子细商之。”三人中实在要算这篇说得顶好了,朴实而合于情理,可以说是儒家的一种好境界,我所佩服的《梵网戒疏》里贤首所说“鸟身自为主”乃是佛教的,其彻底不彻底处正各有他的特色,未可轻易加以高下。抄本在此条下却有朱批云: “此条格物尚未切到,盆水豢鱼,不繁易涂,亦大拂其性。且玩物丧志,君子不必待商也。”下署名日於文叔。查《余谈》又有论种菊一则云: “李笠翁论花,于莲菊微有轩轾,以艺菊必百倍人力而始肥大也。余谓凡花皆可借以人力,而菊之一种止宜任其天然。盖菊,花之隐逸者也,隐逸之侣正以萧疏清癯为真,若以肥大为美,则是李勋之择将,非左思之招隐矣,岂非失菊之性也乎。东篱主人,殆难属其人哉,殆难属其人哉。”其下有於文叔的朱批云: “李笠翁金圣叹何足称引,以昔人代之可也。”於君不赞成盆鱼不为无见,唯其他思想颇谬,一笔抹杀笠翁圣叹,完全露出正统派的面目,至于随手抓住一句玩物丧志的咒语便来胡乱吓唬人,尤为不成气候,他的态度与《余谈》的作者正立于相反的地位,无怪其总是格格不入也。秦书田并不闻名,其意见却多很高明,论菊花不附和笠翁固佳,论鱼鸟我也都同意。十五年前我在两山养病时写过几篇《山中杂信》,第四信中有一节云: “游客中偶然有提着鸟笼的,我看了最不喜欢。我平常有一种偏见,以为作不必要的恶事的人比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作恶者更为可恶,所以我憎恶蓄妾的男子,比那卖女为妾——因贫穷而吃人肉的父母,要加几倍。对于提鸟笼的人的反感也是出于同一的渊源。如要吃肉,便吃罢了。(其实飞鸟的肉于养生上也并非必要。)如要赏玩,在它自由飞鸣的时候可以尽量的看或听,何必关在笼里,擎着走呢?我以为这同喜欢缠足一样的是痛苦的赏鉴,是一种变态的残忍的心理。”(十年七月十四日信。)那时候的确还年青一点,所以说的稍有火气,比起上边所引的诸公来实在惭愧差得太远,但是根本上的态度总还是相近的。我不反对“玩物”,只要不大违反情理。至于“丧志”的问题我现在不想谈,因为我干脆不懂得这两个字是怎么讲,须得先来确定他的界说才行,而我此刻却又没有工夫去查十三经注疏也。 廿五年十月十一日 P1-3 序言 上一世纪的百年中,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确如鲁迅所说,中国文坛上“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个中原因,不难揣摩。我国有悠久的散文写作传统,所谓经、史、子、集,其中都有极为优秀的散文,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法攀比。 “五四”新文学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其后,欧美文学一步一步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创作。小说、戏剧的思想内涵、感情色彩虽仍然是民族的,但在形式上。同欧美的则毫无差异。诗歌学西方,读起来是越读越乏味。而散文则相反,虽在情调方面,在韵味方面,也受到西方的影响,然中国的白话散文凭借着几千年的丰厚积淀。含英咀华,吸萃扬芬,吞吐百家,熔铸古今,所以“五四”以来的诸多文体中,散文堪称一枝独秀。留给我印象最深刻最鲜明的有鲁迅的沉郁雄浑、冰心的隽秀玲珑、朱自清的淳朴淡泊、沈从文的轻灵曼妙、丰子恺的厚重平实、杨朔的镂金错彩,其余大家,也是各有千秋。这百年中的散文,特别是其中之美文,不可不读。 所谓美文,即指那些不仅诉诸读者之理智,且足以打动读者之心灵的篇章。关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幻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且感情真挚。 美的散文往往写的是身边的琐事,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样的名篇。我所说的身边琐事,范围极广,人生旅途中的所历所感,无不包容于其中。在我们这个林林总总的花花世界上,遍地潜伏着蓬勃的生命,随处活动着熙攘的人群,撷取其中一颦一笑,写出那些美好的、悲哀的、能拨动人们心弦的事物,这样的文章能净化我们的感情,陶冶我们的性灵,小中有大,小中见大,平凡之中见真理,琐细之中见精神。 这套分类选编的“百年美文”中,许多作者是我所熟知的,许多文章曾陪伴我多年,可以称作老友;当然,也有不少作者的面孔是陌生的,不少作品是初次读到的,但这些文章都足堪咀嚼,颇耐品味,虽是新交,亦感亲切。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套丛书中的作品多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确为美文,我相信它们足以行远传后。 季羡林 2008.3.1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