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非新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吉建芳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挑选在吉建芳编著的《非新闻》里的文字,其内容全都与作者深深热爱的新闻职业有关。新闻本是易碎品,生命更是。非:不,不是。新闻: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非新闻”呢?你看了就知道了。

内容推荐

新闻本是易碎品,生命更是。

吉建芳编著的《非新闻》里收录的文字,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两年多来采写“名家谈电”栏目的一些边角料和琐记、补记等,其中的少部分文字,曾发表过,或是作为博客贴在网络上。记录了这个栏目稿件采写的喜乐和我的一些新闻足迹。是为:采访手记。

第二部分,是与我的新闻采写工作和报刊编辑工作有关的一些人和事的记忆,也有一些是在图书馆听讲座后的印象留存。是为:采写杂记。

第三部分,是2008年策划并组织实施的“陕西作家赴电力采风”活动记录,之前,曾被选编于《盛世光明》一书。是为:采风笔记。

——如是,便合成了这本《非新闻》。非:不,不是。新闻: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非新闻”呢?你看了就知道了。

目录

采访手记

采写杂记

采风笔记

试读章节

一场秋雨飘落,遍地落叶飘零。这个秋天还是到了。

秋晨,推开窗户,望着窗外雨后即将转晴灰色的天空,还有笼罩在晨雾中的同样灰色的城市建筑物,数日来跌宕起伏的心情终于可以平静一些。在“人努力、天帮忙”的情况下,对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采访终于有了结果,交了差。回想几个月来的反反复复和曲曲折折,此时的心情用“一言难尽”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在当地一家报纸的副刊版面上见到贾平凹写的关于奇石的小品文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喜欢不属于莫名。当时的我还未对文学表现出有多么喜好,尚未有文学梦。只是觉得他的那些小品文字很真实,词藻也不很华丽,数百字的短文,悠悠地叙说一种情绪,一种感受和一些心得。不说教,不夸大,如同挚友间的谈话,少去了不必要的那些客套和寒暄,也无需在言语上过多修饰,似涓涓细流,润泽读者的心田。

对于贾平凹来说,16年前他的长篇小说《废都》引起颇多争议,随后被列入禁书的行列,16年来,围绕这部书的各种议论时断时续,一直未曾停歇过,而他的其他创作却源源不断且频频获奖。他不但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坐上了陕西省作家协会的头把交椅,而且《废都》在被禁16年后终被解禁,时间其实量能说明一切。对于我来说,16年前刚刚走出校门,还不曾对文学表现出多少兴致,16年后的我,陆续发表了十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也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游走,在新闻和文学之间》,成了陕西省作家协会和中国电力作家协会的会员。

而我对他的采访,因为文学,更因为电。

从这个盛夏开始,我们陆续动用一些关系,希望能够尽快完成这一任务。常常在忙完编辑工作之后,发短信、打电话,和许多熟识或不熟识的人们见面。时间在一天天飞速逝去,任务却还是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而“逼债”的电话却是一次比一次急切。在“逼债人”催促我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催促一些中间人。一次次满怀希望,一次次化作泡影,一次次以为柳暗花明,一次次仍旧是山重水复,所有人都心急如焚却也万般无奈。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再经多方打听后确知他当时恰好在书房时,在朋友的建议下我直接短信于他,表明“就十多分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期待您的回复”云云。半小时后他回复“我在乡下老家写长篇。免了吧!”我当时的心情何止用“复杂”二字就可以概括得了。不论此前费了多少心思做过多少努力,没有结果一切都等于零。我一遍遍地看着回复的短信,区区十数个汉字,却如同巨大的磐石,无情地砸在我脆弱的心上,实在无法承受,也不愿意相信这个现实,好想冲出办公室到无人处大哭一场。可是痛哭又能怎样?!流泪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么多年来因为遭遇的挫折和坎坷流了无尽的泪,度过了多少个不愿再忆起的不眠之夜……不是还有一个多星期嘛,再努力吧!我惟有在心底偷偷给自己加油。

下班后,同事们陆续离开,擦掉眼角的泪,我让自己强打精神继续和其他朋友联系。终于,一个朋友答应以半公半私的借口带我进贾平凹的书房去,能够进门就说明此次采访将又有百分之五十成功的可能。朋友和他约好见面的时间后,告诉我准备一些礼物,不一定很贵重,但是一定要以情动人,我赶紧按照她的建议尽快实施。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我在喜忧参半和惴惴不安的心情中度过了又一个不眠之夜。

天色蒙蒙亮就起床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时间在一分一秒快速逝去,一切都在按计划顺利实施,谢天谢地!我们如约敲开书房的门时,贾平凹微笑着站在门口迎接我们,这已是一年时间里我们的第四次见面。前面的三次谋面全都是意料之外的,惟这第四次却艰难异常。那一瞬间,我忍不住想起一些桥段关于“有心栽花”和“无心插柳”的叙说。

P2-3

序言

挑选在这里的文字,其内容全都与我深深热爱的新闻职业有关。天性愚钝,木讷腼腆,极不善言辞,却又在现实中以新闻为业。虽然这新闻的圈子其实很窄,多数情况下,仅限于本企业。

小时候,在县广播电视局担任记者的父亲,偶或用他手中的相机,给我们姊妹们拍摄几张照片;茶余饭后,也会讲述关于工作的一些情况,那些让他感动的新闻事件,和一些默默无闻的人,以及一些并不默默无闻的事。我不能知道,那些断断续续又零零散散的往事,是否给蒙昧时期的自己,从此播下了热爱新闻的种子。

1993年7月,怀揣西安电力学校热能动力设备专业的毕业证书,我踏进延安市以北约二十公里的小镇电厂后,意外成了一名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几年后,由于某种原因,那家曾辉煌一时的企业前景黯淡,总想写东西的我,开始将手中的笔,由新闻转向了文学。

七年后,命运安排我到离家乡更远的一座城市谋生,依旧是新闻。又一个七年后,回到当初求学时的省城,工作情况稍有变化,却仍是新闻。一个又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我问自己,下一个七年,将又会飘向何处?大约三年半时的一天,接到国家电网报社一位编辑朋友的电话……

每每和母亲促膝相谈时,她总是念叨说:小时候,你虽然很胖,看起来也很结实,但就是一直生病,生病,总是在吃药、打针。有几次,都以为你救不过来呢!每次说到这里,我都安慰母亲:这么说,我活过来后的每一天,不论怎样活着,人生都是很值得的。因为,咱赚了!

而此刻,我工作在京城仅存的一段城墙边,楼下即是繁华闹市。有时,我会伏窗眺望它的伤口,想想它的过往,还有我的。

新闻本是易碎品,生命更是。

这里收录的文字,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两年多来采写“名家谈电”栏目的一些边角料和琐记、补记等,其中的少部分文字,曾发表过,或是作为博客贴在网络上。记录了这个栏目稿件采写的喜乐和我的一些新闻足迹。是为:采访手记。

第二部分,是与我的新闻采写工作和报刊编辑工作有关的一些人和事的记忆,也有一些是在图书馆听讲座后的印象留存。是为:采写杂记。

第三部分,是2008年策划并组织实施的“陕西作家赴电力采风”活动记录,之前,曾被选编于《盛世光明》一书。是为:采风笔记。

——如是,便合成了这本《非新闻》。非:不,不是。新闻: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非新闻”呢?你看了就知道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4: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