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好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谈方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谈方编著的《中国好人》立意高远,阐述通俗;以论带事,夹叙夹议;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本书所选的好人、好人实践实例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和说服力,所指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提出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充分说明了本书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密切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论证有据,文风朴实,旗帜鲜明。

本书试图依据好人实践,探索中国好人事业和好人文化的规律,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对学术界的一个理论贡献。本书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注重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抽象、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揭示和对未来发展的理论探索。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观点,形成了国内学术界独创的“好人与好人精神”、“好人事业”、“好人文化”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些新的观点,不仅对读者正确理解好人、好人精神、好人事业、好人文化具有启迪意义,而且对我国好人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好人文化学科的成功构建将起到重要作用。

内容推荐

《中国好人》一书的主编谈方教授是一个社会阅历和学术成果都比较丰富的学者和实践者。

《中国好人》这部著作,也可以视作是好人事业实践者的理论结晶。本书首次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世界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成果,对中国特有的“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的好人事业和好人文化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该书的主题是“中国好人”,主线是“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主旨是宣传中国“好人是多数”、“好人有好报”的观念,传播真、善、美的价值观,弘扬好人精神、中国主旋律、社会正能量、社会正气、社会温暖、社会阳光和希望。本书的立足点是将“中国好人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着力在中国打造好人文化,消除陌生人社会的冷漠,形成好人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目录

序/王伟光

第一章 好人与好人精神

 一、好人: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

1.好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词”

2.好人,就是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3.好人,不是完人,也不是神

4.好人,是时代的产物,可以创造和转化

 二、好人精神:好人之魂

1.助人为乐

2.见义勇为

3.诚实守信

4.敬业奉献

5.孝老爱亲

6.扶贫济困

7.帮教助学

8.拾金不昧

9.生态环保

10.自强不息

 三、弘扬好人精神的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

1.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3.解决社会问题,优化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前提

4.提高自身素质,追求生活品质,增强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 说好人,中国好人群星璀璨

 一、中国好人精神之谱

1.助人为乐好人篇

2.见义勇为好人篇

3.诚实守信好人篇

4.敬业奉献好人篇

5.孝老爱亲好人篇

6.扶贫济困好人篇

7.帮教助学好人篇

8.拾金不昧好人篇

9.生态环保好人篇

10.自强不息好人篇

 二、中国好人精神之辉

1.“双百”人物: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

2.“感动中国”人物: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3.全国道德模范:时代的道德标杆

4.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金色盾牌,热血铸就

5.年度中国好人:第一个民间中国好人榜

6.月度中国好人:身边好人,平凡的感动

7.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8.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9.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0.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第三章 帮好人,让中国好人有好报

 一、好人帮人,我们帮好人,不让好人流血又流泪

 二、帮了好人才会有更多的好人

1.正确看待“好人难做”的社会现象

2.好人好报的社会意义:帮了好人才会有更多的好人

 三、中国好人有好报在行动

1.政府积极主导推动,树立了好人就有好报的标杆和旗帜

2.众多民间公益组织、爱心企业为保护好人给力

3.好人好报的文化氛围渐趋浓厚

第四章 做好人,让中国好人代代相传

 一、从自我做起,实现人皆舜尧

1.向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最起码的社会责任

2.行善:最平常的心和最简单的举手之劳

3.乐善:最崇高的价值追求和最强烈的幸福感

 二、从环境做起,营造好人环境

1.打造富裕的经济环境,提供向善的物质条件

2.营建良好的政治环境,形成公平正义的氛围

3.培育崇善的文化环境,发展健康的人格教育

4.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健康的人际关系

第五章 构建“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的中国好人文化

 一、构建中国好人文化的重大意义

1.构建好人文化,为推动好人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构建好人文化,为弘扬中国好人精神搭建广阔平台

3.构建好人文化,为实现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4.构建好人文化,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发挥独特作用

 二、中国好人文化之源

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好人文化之基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好人文化之魂

3.世界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成果:中国好人文化之鉴

 三、中国好人文化的基本框架

1.中国好人文化的概念

2.中国好人文化的内容

3.中国好人文化的功能

4.中国好人文化的特性

 四、当前构建中国好人文化的主要途径

1.党和政府重视是关键

2.匡正心态是前提

3.制度建设是重点

4.组织一批既有专业研究水平,又有好人实践经验的专家队伍是基础

5.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好人文化

后记

试读章节

2.好人,就是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有的人为了一己之私,道德沦丧,于是,对好人的重视和好人精神的弘扬,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之一,对好人的定义重新进行讨论,并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上个世纪60年代,好人的概念是指乐意帮助或关怀他人而不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人。衡量好人的其中一个标准是“做好事”,即做一些有利于他人的事,而并不以自身得到相应的利益为目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好人就是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的人。著名科学家王选认为这个标准可以再降低一点,就是:“考虑别人和考虑自己一样多的就是好人。”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教育背景、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存在差异,由这些差异导致对好人的评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偏重于利益的评价。比如你在一件事情上维护了别人的利益,别人就会说你是好人,反之就会说你是坏人。又比如,我们对一些人的做法无法接受,认为他是坏人,而一些留学归来的人由于生活环境不同,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理由认定是坏人。有的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喜欢某人就认为是好人,讨厌某人就认为是坏人。有的是未能全面了解和认识某人的结果。我们一开始可能认为某个人是坏人,但是等我们全面了解之后就发现其实是一个好人。

以上列举的好人定义和范例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个性化,那么,究竟什么是好人?我们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好人就是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人。这也是现代社会评价好人的重要标准。

好人必须是一个对社会有利的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并且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人首先是一个社会人,是一个生活中的人,和其他人在社会中生存并建立各种关系。在各种关系中,当出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把社会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以社会利益为中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有为社会利益而不断努力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所以“好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产物,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对社会有利,反之则不能被称为好人。

好人也应是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从这个方面来讲,“好人”也必须把人民放在首位,必须对人民有利,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谋利益。

3.好人,不是完人,也不是神

好人不分学历高低、贫穷贵贱、职位高下、年龄大小,好人可以是普通人、平凡人,好人存在于你我之中、社会之中,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于我们身边,好人不是完人,好人不是神。

“圣人之事犹有不可尽法者”①,自古以来人们都明白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所以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说法流传于世。首先,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难免犯些错误,有一句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优秀的人也有自己的缺点,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在错误中,人们可以吸取教训,并加以改进。其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识的局限,谁都不敢保证自己全知全能,所以提倡活到老学到老。

然而,在评判好人时,我们往往不可避免地带上“完人”的眼光。一方面,好人的衡量标准很高,要求其树立的形象“高大完美”,不能有“缺点”和“毛病”。另一方面,好人一定要说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话,要做对国家对民族“有益”的事,不能犯错误,哪怕是一丁点错误。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相声戏曲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对好人的描绘多半是“英雄式”的,好人气吞山河、朝气蓬勃、积极进取、严于律己,即使是“牺牲”、“死亡”也带着万丈豪气,在“好人”身上看不到些许的缺点或者有悖于人民心理所接受的“不好”的品德。更甚者,从外貌长相就能分辨出“好人”或者“坏人”,坏人一定是眼歪口斜,衣衫怪异,满口脏话,也难怪有的孩子很小的时候便能识别甚至脱口而出“好人”、“坏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失为至理名言,古往今来,根本就不存在,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完人”。对人的评价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分清大节与小节,主要与次要,本质与现象,全面、客观地评价,避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我们身边的好人只是普普通通的常人、凡人,他们不是神,我们不应该给他们套上“神秘的光环”。“好人”也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或者不足,他们或许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英勇无比的壮举,但他们用踏实勤劳的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克己奉公的品质、舍己为人的举动,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作出自己的贡献,发挥自己的力量。P4-7

序言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开放、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新事物、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相互激荡,也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在多元价值选择中出现困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努力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我们党将“民族精神”、“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决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践是理论建树的源泉。当前,我国好人事业发展迅猛,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不乏感动世人的好人实践。但是,针对好人现象、好人事业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似乎还嫌薄弱。究其原因,一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更多的是着力于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等宏观方面的研究,尽管对好人现象、好人事业、好人文化也颇多关注,却因缺乏长期的好人实践经历而无法系统、深入地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二是从事好人实践的志愿者们虽然迫切需要好人文化理论的指导,却因个人缺乏学科研究所需的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或根本就不具备理论素养,因而也无法开展这一学科的研究。

可喜的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满怀激情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我们高兴地获悉,中国第一部宣传中国好人、研究中国好人事业和好人文化的理论专著《中国好人》,正式入选国家出版基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重点出版物,并将作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图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可谓意义深远,值得祝贺。

《中国好人》一书的主编谈方教授是一个社会阅历和学术成果都比较丰富的学者和实践者。他做过知青下过乡,当过海军扛过枪,做过工人拿过钳,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77级大学生,1983年湖北省的第一个中共党史研究生,在高等院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6年,2000年被评为教授,是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省级优秀人才,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市“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他所负责的硕士点在我国第一批面向全国公开招收公益慈善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现任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谈方教授的另一个身份是我国第一家专门宣传好人、帮助好人的民间公益网站中国好人网(http://www.chlnahaoren.cn)的创办人、总编、志愿者。他个人先后捐资近20万元作为中国好人网好人基金,并把宣传好人、帮助好人当作事业来做,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好人事业和公益慈善之中,实属不易。据他介绍,参与本书写作的团队,除了长期义务担任该网站顾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总编辑、编审周溯源博士外,全部是由该网站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文明办工作的中国好人网骨干志愿者组成。他们不仅具备完成写作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而且还具备完成《中国好人》这部著作所更加需要的中国好人事业的丰富实践经历和对好人好事的深厚情感。  中国好人网,创办于2008年5月l9日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立志要“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经过短短的4年多的时间,中国好人网迅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推出了中国民间第一个好人榜,每年评选100位年度中国好人,拥有全国各地志愿者6000多人,筹集善款180多万,帮助了lD0多位困难好人,特别是中国好人网好人基金下设的“搀扶老人风险基金”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凤凰卫视、英国《金融时报》、德国《图片报》、美国《今日美国》等国内外100多家媒体报道几百次。谈方教授本人也在201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正义人物、中国十大道德人物,并成为中国时代骑士勋章“中国爱”获得者。

今年7、8月间,由中国好人网发起主办,中国社会科学网、安徽省合肥市文明办、湖南汇海资产管理公司联合主办,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安徽好人网、安徽省铜陵市文明办协办的全国首届“帮好人万里行”活动代表团从广州驱车出发,历时33天,冒着酷暑行程1.17万公里,途经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11个省份,实地调研好人好事,宣传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好人,慰问帮扶好人58名(含2个集体),向困难好人发放好人基金34.7125万元。这是很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让好人有好报的实践活动,具有很好的开创性和公益性,也为写作本书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生动素材。

就在本书即将付梓的时候,2012年9月27日,中国好人网在继2011年11月获广东省委宣传部l5万元资助后,又获广东省“重点培育社会组织”匾牌和3万元资助。此前,广东省文明办还让中国好人网承办广东省每季度一次的“广东好人”评选。一个省级好人评选交给一个民间组织承办,这在国内是首例,是对中国好人网的极大信任和支持,也是广东省重视发挥民间公益组织作用,探索新时期加强社会管理的举措。可以说,中国好人网已经成为我国有影响的宣传好人、帮助好人、聚集好人的优秀平台。

因此,《中国好人》这部著作,也可以视作是好人事业实践者的理论结晶。本书首次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世界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成果,对中国特有的“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的好人事业和好人文化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该书的主题是“中国好人”,主线是“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主旨是宣传中国“好人是多数”、“好人有好报”的观念,传播真、善、美的价值观,弘扬好人精神、中国主旋律、社会正能量、社会正气、社会温暖、社会阳光和希望。本书的立足点是将“中国好人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着力在中国打造好人文化,消除陌生人社会的冷漠,形成好人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立意高远,阐述通俗;以论带事,夹叙夹议;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本书所选的好人、好人实践实例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和说服力,所指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提出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充分说明了本书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密切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论证有据,文风朴实,旗帜鲜明。

本书试图依据好人实践,探索中国好人事业和好人文化的规律,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对学术界的一个理论贡献。本书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注重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抽象、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揭示和对未来发展的理论探索。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观点,形成了国内学术界独创的“好人与好人精神”、“好人事业”、“好人文化”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些新的观点,不仅对读者正确理解好人、好人精神、好人事业、好人文化具有启迪意义,而且对我国好人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好人文化学科的成功构建将起到重要作用。

虽然本书还不够完善,但是它为系统探索中国好人事业和好人文化开了一个好头。我们希望通过《中国好人》以及其他同类著作,把好人精神进一步研究和宣传开来,使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深入开展下去,让好人精神在中华大地发扬光大,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诚信互助、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共同创造新千年的东方新文明!

是为序。

后记

按照惯例,书稿出版时要写一个后记。我首先想到要记录的是令我们喜出望外的3个没想到:

一是没想到我主持编写的《中国好人》一书能够从全国各地上报的1600余种选题中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为迎接党的十八大组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首批100种重点出版物,并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专项资助。

二是没想到《中国好人》一书被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列为我国新闻出版业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而精心组织出版的132种图书之首。

三是没想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先生能够欣然同意为《中国好人》一书写序,并且对我创办的中国好人网和我主编的《中国好人》一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国好人网已经成为我国有影响的宣传好人、帮助好人、聚集好人的优秀平台。”他还说:“本书试图依据好人实践,探索中国好人事业和好人文化的规律,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对学术界的一个理论贡献。”

之所以说是没想到,那是因为我们还有自知之明,我们知道自己在中国好人事业和好人文化的实践和研究上,只是刚刚起步,还做的很不够,与上面说的3个没想到的成果和荣誉还相差甚远,这令我们在喜悦之余也不免有些诚惶诚恐。

之所以获得了3个没想到的成果和荣誉,那是因为有3个原因:

一是说明只要我们实实在在地做事情,认认真真地做研究,哪怕还只是做了一点点,祖国和人民是看得到的,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

二是说明中国社会不仅仅只是呼唤好人和好人精神,而且已经列为非常重要的建设议事日程了。只要我们做的事情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相一致,与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一致,我们迟早总会得到认同和支持的,正所谓“得道多助”。

三是说明尽管我们还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和问题,受到这样和那样的质疑、误解,但是祖国和人民是会给予我们更多的理解、宽容和支持的,会给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机会,正所谓“大仁大量”。

正因为如此,我想代表中国好人网和《中国好人》编写组向关心、支持和爱护我们中国好人网和编写组的所有组织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是要感谢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出版基金及其评审专家;

在百忙之中拔冗为本书写序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伟光教授;

推荐本书的著名学者、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始人之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顾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耀灿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指委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柳礼泉教授;

广东人民出版社和为本书出谋划策的原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现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炳亮,广东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钟永宁,广东人民出版社政治读物编辑室主任卢雪华、编辑黎捷等;

参加过本书写作提纲讨论的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杨定明副教授;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编审周溯源博士为首的本书编写组全体成员。

参加本书的编写人员和分工如下:

谈方 中国好人网创办人兼总编、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教授(负责申请出版立项,起草全书写作提纲,全书统稿,参加撰写第二章第一节,撰写第三章第三节,撰写第五章第三、四节,提供大部分图片)  周溯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编审、博士(全书指导,撰写第一章)

罗立军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副教授、博士(撰写第四章第一节)

孟祥萍 中国好人网宣传部部长、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原宣组部副部长(参加撰写第二章第一节,撰写第二章第二节,提供部分图片)

谢振泽 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撰写第五章第一、二节)

关锋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撰写第四章第二节)

翟金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撰写第一章)

汪家华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博士(撰写第四章第一节)

汤玉华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撰写第三章第一、二节)

周 要 广东培正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参加撰写第二章第一节)

高耀志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副教授(参加撰写第二章第一节)

曾永红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参加撰写第二章第一节)

祖兵 安徽省合肥市文明办指导处长处长(参加撰写第二章第一节)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此谨向这些成果的作者、编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谢意。

由于编写组的能力有限,书中一定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或错误,敬请学术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2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