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京城,一个没有星星没有月的深夜,爱枪的谭白虎竟然在五一支行门口的一堆破报纸里捡到了一把中国造的五四式手枪!
起初,这个小保安也以为是天方夜谭,穸着胆儿也不敢信这枪是真的,因为,他曾经在北京玩具市场上瞧见并买了一把类似的仿真枪。可在家乡的县武装部当过几天民兵的他,屏住呼吸,忍住心跳,战栗着双手卸下子弹夹的时候,他差点儿魂飞魄散!那子弹沉甸甸、滑溜溜、金光闪亮的,一颗颗地退下来,整整有五颗,跟他过去在农村用过的,一模一样,一丁点儿也不含糊!
他狠劲儿地掐掐大腿,那痛感有如呼吸一样真实,倏地疼到了心底。此情此景,咋样儿琢磨,咋样儿确信不是做梦!
“枪!哪个狗日的丢了枪?!”
谭白虎想喊。这声音如果喊出来,一准儿像狂风呼啸里的蜊蜊蛄叫,是战栗的,是亢奋的,是生命之中的最强音。但是,他张了瘦嘴巴,却没喊出声,本能一般地以做贼似的敏捷,把子弹重新上夹,推夹人枪,再把手枪用破报纸重新包裹起来,一下子塞进自己的怀里。那沉甸甸的铁家伙立刻落到肚皮上,被腰间那条花五块钱买来的假金利来皮带撑住了。当铁家伙触及自己肚皮的刹那,那凉冰冰的感觉,不禁让他在惊喜之余依然倒吸了几口凉气。
私藏枪械就是犯罪,要被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是中国的法律。,虽然谭白虎现在的最高学历依然是花五百块钱从形迹可疑分子手里买来的大专文凭,虽然他实际上依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对于喜欢读一切闲书、喜欢对啥子(地方话,意为:什么)事情都瞎琢磨一气的他来说,对现在行为的后果,依然心如明镜一般地清楚。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谭白虎的老毛病。这毛病就像狗改不了吃屎一样,咋样儿改也改不了。这毛病发展到暗恋女人方面,就更是登峰造极、不可救药了:明明晓得作为一行之长的美女龚梅,从地位、从模样、从学历、从金钱,从无论哪个方面都属于天鹅一类,可他这无论咋瞧、无论咋比,都只能算个癞蛤蟆的支行小保安,却偏偏总想着有朝一日能亲自吃一口天鹅肉,哪怕一口也行!
走进五一支行营业大厅晶莹剔透的玻璃门,谭白虎的心脏依然无法抑制地狂跳着。这时,一个黑影在冷不丁儿之间风一样地从楼梯上飘下来,惊得心绪未平的他险些失足跌坐在豪华的大理石地面上。就在他的呼吸几乎停滞的节骨眼儿上(注:地方话,意为:关键时刻),却听到了他熟悉、也迷恋着的女声:
“小谭?是你值班?”
这熟悉的女声像一针强心剂滋润了谭白虎的心田,让他终于缓过气来。他的舌头受强刺激的打击,依然不会打弯,就结结巴巴地支吾着:“龚行(注:业内习惯于把龚行长叫为龚行,有亲切及尊敬之意)!这么晚了,您为啥子才下班呀?”
龚梅风一样地飘到玻璃门前,玻璃门里映出的是她宛如清波中水草一般婀娜的身段,浮现的是她像晶莹剔透的白玉一样迷人的瓜子脸,闪烁的是她如同秋水一样幽深的大大的杏眼。她小小的红唇轻启,用天籁一般的声音先笑,然后再道:“工业部那五亿存款,要跑!今儿晚上,速发银行马行长竞请财务司施司长吃饭去了!”
“速发银行这一撮(注:地方话,意为:大吃),不是明摆着要挖咱们的墙脚吗!?”谭白虎做出忧国忧民状。
“我不赶过去陪吃陪喝,呛他们一杠子(注:地方话,意为:捣乱),不行呀!”
一个“陪”字飘进耳朵,只当是一个“暖”字钻进心窝儿,谭白虎捡枪的惊……
人生因金融而多彩
原汇丰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李树林
陈一夫的金融小说以文学的笔触,全景式地描绘当代中国的金融业,为中国的金融作传,为中国的金融写史,我作为资深的金融从业者,也有了一点颇深的感受。
读大学时修金融专业,亲戚朋友们常问:金融是干什么的? 我知他们是寒暄,并不真关心问题的答案,我也不愿多费口舌,通常都简答:是干银行的。一日,一位在国务院下属机构工作的长辈拍着我的肩亲切问:你学金融,要不要练习点钞票,打算盘? 我怔住,隔了一会才回答:金融不是会计,更不是银行柜台业务。他看着我不以为然的样子心中不快,喃喃道:金融除了点钱、打算盘、记账外还有什么呢?
这个事情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那时,大部分国人对金融的了解几近空白,金融一词的使用范围也多限于象牙塔中经济类的莘莘学子、学者,以及京城中若干纵横捭阖,誓言改革的高官。我之所以选择金融专业,也并非因为懂金融,而是误打误撞。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由于报考人员经过了十多年的积累,人数众多,所以大学录取率奇低,是真正的“百里挑一”,能入大学就是胜利,至于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就不重要了。我生恐没有学上,情急之中,便选择“金融”这个当时还是冷门的专业。
倏忽三十年,“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金融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丽人走进了千百万普通人的生活之中。炒股票,炒期货,炒黄金,买债券,买保险,做贷款都不再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专属。于是,有人一夜暴富,赚取数以百万计的财富,也有人瞬间失败,输掉前半生勤苦打拼而来的家当,更有人奋而跻身富豪之列,未及通知好友,荣归故里,就连本带利,输得精光。好在金融这个舞台从来就不乏表演者,永远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1991年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狙击英镑成功,一夜之间净赚数十亿美元;1995年英国交易员利森投资衍生债券失败,造成英国百年老店霸菱银行亏损十多亿美元,破产倒闭;2008 年荣智健的旗舰公司中信泰富投资外汇产品失败,亏损14亿港币,最终需中信总公司注资支持,勉强度过破产危机,而荣先生则黯然下台。
金融是加速器,加速了财富的积累或消融;金融是放大器,放大了人生的苦与乐,人生的舞台因金融而更加多变,更加戏剧化,更加丰富多彩。我不知该为此快乐还是悲伤。
我学金融,做金融,在中资银行、美资银行和英资银行都做过行长。数十年间,经历了金融市场的种种惊涛骇浪,目睹了诸多风云人物的跌宕起伏,深感金融的云诡波谲与商场、政坛相比,丝毫不让。这些本是极好的小说素材,甚至不需太多的加工,因为它们本身已有足够的意外和悬念,足够的震撼和冲击,足够的承转和起伏。我一直期待这有人将这些金融场上的刀光剑影艺术化地再现出来。
好友陈一夫,身兼作家及金融家于一身,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陆续推出了五部金融长篇小说:《金融街》(《扎钱》)、《资本魔方》(《做赔》)、《钱网》、《错币》、《热钱风暴》,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反响。金融业内人士与文艺专家对陈一夫五部金融小说的创作和出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08 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再版了陈一夫当时已经出版的前四本金融小说《金融街》改名为《扎钱》,《资本魔方》改名为《做赔》,使陈一夫金融小说成为中国图
书的品牌,也使金融小说被公认为新中国文学的一个类别。
在当今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处于风口浪尖的关键时刻,在今天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还没有尽头的时候,陈一夫的金融小说再次出版,其本身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经济和文学事件。
应该说,我的人生因金融而多彩;陈一夫的文学生涯,也因金融而多彩。金融并不深奥,金融就是运载财富的船,我想,许多读者的人生同样会因金融而多彩。
在此,我预祝陈一夫金融小说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获得金融界和文学界更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陈一夫编著的《错币》讲述了:五一支行行长龚梅为了阮大头非法融资而来的两亿美元存款与至大支行进行着斗智、斗色、斗狠的残酷竞争。突然,一个持枪、戴口罩的歹徒出现了,几声枪响之后,商战的残酷、猜疑的无奈都伴随着三个生命在银行营业厅的结束而消失……《错币》是当之无愧的“当代中国金融的稗史”。
陈一夫编著的《错币》以金融行业的人物为原型,以金融行业的故事为素材,注重对金融体制深层次问题的思考,用文学的形式来演绎、研究经济、金融问题。
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经济命题,每一部小说都有一个中国金融的黑洞,是当之无愧的“当代中国金融的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