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历史学家的书桌(中国卷)》呈现出的是一篇篇独特性、严谨性与生动性并重的别致“小文”,作者笑杨无视“草根史学”对中国历史的随意解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正统史学开辟空间;对历史的分析视角独特,颇能开拓读者看待问题的视角;图书内容丰富,行文有趣,却不乏警示性,可读性很强;探讨的内容更深入,不但展现了历史是怎样发生的,还阐释了历史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偷窥历史学家的书桌(中国卷)/另眼人文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笑阳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偷窥历史学家的书桌(中国卷)》呈现出的是一篇篇独特性、严谨性与生动性并重的别致“小文”,作者笑杨无视“草根史学”对中国历史的随意解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正统史学开辟空间;对历史的分析视角独特,颇能开拓读者看待问题的视角;图书内容丰富,行文有趣,却不乏警示性,可读性很强;探讨的内容更深入,不但展现了历史是怎样发生的,还阐释了历史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内容推荐 《偷窥历史学家的书桌(中国卷)》呈现出的是一篇篇独特性、严谨性与生动性并重的别致“小文”,虽然全书以各种中国历史问题引领的单篇文章组合,但是基本上每一时代的历史面貌都可以呈现出来,初具简明中国通史的框架。 之所以为“另眼人文系列”中的一本,在于《偷窥历史学家的书桌(中国卷)》中展现了隐藏在正统历史学背后的故事,作者笑杨试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正统史学开辟空间,在普罗大众和学术界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即:丛书揭示了历史学研究的一系列最新成果,并回避了大众无法听懂的论文式的叙述语言,为读者娓娓道来数十篇颇有深意的中国历史故事。 目录 第一章 纵观历史 象形文字与中国统一 喝开水救了中国人 骑马民族与严寒携手而来 长城与400毫米等降水线——神奇的巧合 小麦与水稻的中国历史接力赛 大运河掌握中国古代王朝的命运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郑和为什么输给哥伦布? 回到古代找工作 古代中国人如何救荒? 揭开“东突恐怖”的老底 西域争霸之虎穴龙潭 西域争霸之“三国演义” 西域争霸之抬着棺材守卫国土的将军 从远古走来的雪域传说 谁断送了松赞干布的帝国 换种眼光看中国历史 第二章 神话时代 我们都是青蛙的传人 王母娘娘是一台织布机? 破解夸父逐日之谜 后羿为什么射日? 哪吒为什么被抛弃? 二郎神与独眼巨人 “大禹治水”神话的真相 “麒麟”帮你种水稻 第三章 先秦故事 夏朝根本不存在? 商朝——中国古代的神鬼奇航 吴国、越国为何势不两立? 楚国与印度的不解之缘 揭秘长平之战 荆轲是靠不住的 第四章 秦汉风云 秦始皇不是暴君 秦始皇是被谋杀的 复仇的六国掀翻秦朝 不懂地理学害惨了项羽 汉武帝为何灭自己三族? 一个好人毁掉了西汉帝国 第五章 三国旧事 三国英豪斗地主之曹阿瞒的奋斗史 三国英豪斗地主之三顾茅庐为哪般 三国英豪斗地主之外来户的创业 曹操无奈小虫何 关羽为什么放走了曹操? 魏晋名士吃春药与匈奴细菌战 第六章 隋唐演义 隋炀帝:一个雄才英主的穷途末路 来自突厥的骏马与“天可汗”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揭开1400年前的阴谋 在焦虑中挣扎的唐太宗 大肚弥勒佛将武则天推上女皇宝座 古代宫廷乱伦的背后 狐狸精与种族歧视 第七章 宋元真枉 斧声烛影下的轮回 王安石变傻 中国的名字叫契丹 岳飞因何而死?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 纸币毁灭三大王朝 第八章 大明风雨 不受欢迎的清官 倭寇为何敲响明朝大门? 明朝是被骂垮的 明王朝自己毁掉的长城 第九章 大清兴衰 鲁宾逊漂流记与大清帝国的经济革命 美洲农作物与中国人口大爆炸 谁动了“康乾盛世”的奶酪? 库克船长之死与马戛尔尼使华 鸦片战争时我们的武器不算差 难道林则徐错了吗? 太平天国的摧心掌 太平天国宝藏引发的奇案 谁毁掉了圆明园? 大清帝国曾经很有希望 牵制与反牵制的中法战争 破解北洋舰队覆灭的谜团 大炮巨舰的制胜秘诀 义和团的魔法战争 百变义和团 慈禧太后立功了 奇异的维新领袖——康有为 大清海关的洋管家 第十章 民国谈往 袁世凯的奋斗 “袁大总统”的乐与怒 袁世凯为什么要当皇帝? 讨人喜欢的军阀 “五四”运动前的狂欢 狂印钞票辅助打赢抗日战争 中国远征军血战缅甸 蒋介石:“台独分子”的噩梦 试读章节 在谈到中国古代文明的时候,人们总是不忘提起黄河和长江,认为这两大河流孕育了中国5000年的悠久文化,养育了在两岸繁衍生息的华夏子孙。也许你不知道,在长江和黄河之外,还有第三条河流在2000多年的悠悠岁月中,掌握着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命运,直接影响着历史的走向。这不是大自然刀劈斧凿开辟的河流,而是靠中国人的双手挖掘出来的一条运河——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历史上,它成了很多王朝的生死命脉。 “暴君"蒙受的不白之冤 京杭大运河开凿历史久远,为这条运河挖第一锹土的人我们很熟悉,就是春秋时期跟卧薪尝胆的勾践作对的那个吴王夫差。当时吴国战胜楚国、越国以后,夫差雄心勃勃,企图北上中原争做霸主,便开凿了一条运河,称为邗沟。这条运河为吴国运兵北上打败齐国帮了大忙,后来成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沿用至今。 真正使大运河连通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隋炀帝杨广。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这个人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趣。他痴迷于江南的秀丽风景,同时也喜爱江南的奇花异石和美女,可是他住在洛阳,怎么办呢?于是在他的一声令下,几百万民工手起锄落,挖出这么一条专供旅游的运河。于是,隋炀帝乘坐着装修异常豪华,足有四层的大龙船,后面跟着载有三宫六院和文武百官的上万条船,乐颠颠地到江南去赏琼花了。 成千上万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无数的金银珠宝和珍馐美味被隋炀帝的豪华旅游所糟蹋。隋炀帝因此蒙上了千古骂名。然而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挖一条河就是为了去江南玩一趟吗?其实在这个所谓“暴君”的眼里,开凿运河是为了将江南的粮食和人力物力运到北方,保卫边疆。 用一条运河保卫边疆?是的。在隋炀帝的诸多罪状中,除了开凿运河,还有一点就是好大喜功,动用国力三次征讨高丽。征讨高丽使隋帝国元气大伤,为什么隋炀帝还要连续三次去讨伐这个邻国,甚至不惜开凿一条运河?隋炀帝实在有自己的苦衷。 如果看看挂在隋炀帝房中的地图,你会发现,在隋帝国的北面有两支强大的力量:西北是突厥,东北则是高句丽。虽然当时隋帝国的实力非常强大,无论是突厥还是高句丽都无法单独对隋帝国构成威胁。可是,根据隋炀帝的情报,这两个心怀鬼胎的敌人却有联手对付自己的危险。如果突厥和高句丽合起伙来大举入侵,隋炀帝就会陷人两线作战的境地,双拳难敌四手,辉煌的隋帝国就岌岌可危了。刚刚从魏晋南北朝的大动乱中重新统一的中华大地也会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于是,隋炀帝决定先动手,截断突厥和高句丽的联系,然后攻打高丽。 就一场两大强国之间的战争而言,隋炀帝必须想方设法把足够多的人马和粮食运到战场上,所以修建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就是重中之重。大运河就是在这种思路下开工的。而隋炀帝泛舟江南,沿途2000余里,历时两个月之久,对于一次旅游来说未免太过辛苦,真实情况很有可能是想直接体验一下运河的运输效率和作用。 随着大运河的全线贯通,政府从淮南、江南、岭南等地所征调的部队及战争物资,就通过运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涿郡前线。在运河上运输船队绵延不断上千里,装满了军粮、刀箭、铠甲和攻城用具。后来隋炀帝在高句丽城外久攻不下,国内发生叛乱,不得不匆忙撤军,丢在高句丽国境内的军械物资堆积得像小山一样。可见大运河为这场战争提供了多么重大的运力支持。只可惜,隋炀帝视为心腹大患的高句丽还没攻打下来,隋王朝就被国内的叛乱所颠覆。大运河没能完成隋炀帝赋予的第一个使命,但是在后来的历史上,它却屡屡成为给历代王朝补血的大动脉。 大唐王朝的救命仙丹 自从隋朝以洛阳为中心完成开凿大运河的惊世伟业之后,经过唐宋的极度繁盛,到了元代,大运河又被截弯取直,形成今天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这条人工建造的南北水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成为中国南粮北运的大动脉。而这正是隋唐以后的宋、元、明、清王朝赖以生存的命脉所在。 继隋而起的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富庶的王朝之一。它之所以如此强盛,除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几个杰出领袖的英明领导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大运河的充分利用。 在唐朝统治时期,首都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人口不断增长,但是当地的粮食生产却日渐衰退,根本不能满足长安居民的生活需要,甚至连给官员发工资都不够。利用运河从南方调运粮食就成了养活偌大的朝廷的最佳办法。武则天甚至干脆长期住在洛阳,就为了离运河近一些。唐朝初年,大运河每年运送的粮食不过20万石,但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问,粮食的运输量迅速增加,最高达到一年700万石。不仅有粮食,各地运来的其他土产也是应有尽有,堆积出一个帝国鼎盛时期的“盛唐气象”。 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藩镇割据,河北、山东的地方军阀不把朝廷当一回事,财政上大搞独立,北方的财源因此断绝,唐王朝财政收入更是依靠转运东南地区的粮食、物资。江淮地区差不多负担封建王朝赋税来源的9/10,那么多财富几乎全靠大运河转运。所以历史学家们认为,经历了安史之乱这样大规模的内乱,唐朝在大部分国土失去控制后,还能够维持150年之久,多亏它还掌握着这么一条大运河。P18-21 序言 自从人类诞生在这个星球上,探索未知的一切就成了人类必修的功课。而这种探索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个方向,一是指向人以外的一切自然万物的自然科学,一是指向人内心的人文社会科学。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这两种探索并行不悖,甚至对人类内心的探索还要更引人注目一些,无数的宗教人士、哲学家、伦理学家成为一时一世的英雄。 但是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自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的主宰,普通人的内心也就被悄然地遗忘了。是的,我们知道透过天文望远镜可以洞悉亿万光年以外的太空奇观,我们知道钻进潜水球可以拜访深不可测的海沟居民,我们知道正负电子对撞机可以把原子核轰得四分五裂,我们知道通过在基因上做手脚就可以像上帝般创造生命。我们的科学可以无所畏惧地驰骋在宇宙的边缘、原子的狭缝间,从亿万年前的洪水到人类灭绝后的生物无不了然于胸。唯有一样却始终难以触及,那就是探索这宇宙万物的人。 我们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去向何方;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生,凭何而死;我们不知道自己除了有血有肉,与飞禽走兽还有什么区别;我们不知道将会对彼此做出些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我们不知道情感和思想究竟能够走多远。自然科学无法解释我们对自己的疑问,能帮助我们的只有人文社会科学。 我们需要哲学、历史、文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研究“人”——这个地球上最伟大、最复杂,也是最难以理解的生物——的学问。 也许你会不以为然,因为早已有成百上千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学者孜孜不倦地在各自的领域耕耘,学术成果百花齐放,汗牛充栋。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学者们使用的似乎是一种普罗大众无法听懂的论文式语言。长久以来,学术界以各种各样讳莫如深的学术术语和写作规范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隔离墙,将好奇的大众挡在外面。 学者们这样做也许有他们的理由,因为这种规范和术语有助于他们彼此交流和促进。渐渐地,他们也忘记了如何用大众语言讲故事,尽管他们的研究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心得,却根本无法讲给父老乡亲们听。而群众们则伤透了心,既然你不能告诉我你研究了些什么,那我只能认为你什么也没做,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于是,我们的社会就发生了断裂,一边是学者们自说白话,一边是普罗大众嗤之以鼻。 近几年来兴起的“草根史学”尤其令人不安。不少非历史学专业人士对历史学研究非常傲慢,有些人以为用嬉笑怒骂的文学语言讲述历史故事就是历史学,钻研深入一些的人以为通读了二十五史和几本古人笔记就能还原历史真面貌。于是在公众面前,殿堂里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都被“草根史学”所颠覆,甚至是骂倒。 不可否认,“草根史学”在向大众普及历史知识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甚至对于目前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作用。然而,“草根史学”的先天不足在于,它只能告诉读者们历史是怎样发生的,却说不出历史为什么是这样发生的。而后者才是真正的历史学研究要做的。 笔者自揣能够读懂专家学者们的学术语言,碰巧又比较喜欢为普罗大众讲故事,愿做一名论文语言和大众语言之间的翻译,架设一座学术界和普罗大众之间的桥梁。笔者希望告诉普通读者,学术界其实有很多很有趣的成果,大学课堂上教授们也讲过很多奇妙的故事,同时也希望能够提醒学术界,学术成果也可以写得很华丽,很好看,很有可读性,让普通读者喜欢。愿笔者的努力能够改变公众对学术界的不良印象。 本书由一系列短篇科普文章组成,绝不就事论事,或者仅仅描述奇谈怪事,通常的谋篇布局是提出一个读者熟悉却又常常忽视的问题,引起思考,然后讲述一段历史或者社会现象,最后用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原理解答为什么。 每一篇文章基本上都会提出一个令读者感到震撼或者颠覆性的观点。其实这些观点很可能在学术界内已经不算新鲜,但是对普通读者来说仍然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大多数文章的观点、说法都来自于某一位或者某一群专家学者多年严肃治学的成果,绝非轻言戏说。 出于对学术规范的敬畏,笔者在此郑重声明:本书文章并非学术论文,而是向中等教育程度以上的读者介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成果的科普作品,为保证可读性,有些地方或许不够严谨,希望诸君勿以论文规范苛求。本书所论均非本人研究成果,本人所做工作仅限文字传达,为免著作权纠纷,已尽可能地在文中对论点引自何人加以说明,若仍有遗漏、不妥和冒犯之处,本人在此致以歉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