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宪生编著的《正心态》是一本资深员工培训讲师送给职场人士的正心态修炼指南。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和普通员工、中高层管理者沟通的经验,以及对职场人心心理、行为的研究,提出职场人士的正能量来源于正心态,并对正心态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指导。本书共七章,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学员体验和经典故事,分别从如树立对正心态有正激烈作用的梦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工作激情,实干和好习惯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培养正心态的具体方法。本书中有关正心态的案例,既有企业管理者的,也有普通员工的,以方便读者根据自己的职场角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本书文字质朴大气,且对正心态如何激发正能量,以及如何培养正心态有独到的见解,将对职场人士的正心态培养和正能量修炼大有裨益。
《正心态》由魏宪生编著。
《正心态》简介:
正心态就是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把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调整得积极向上。当遇到顺境时,你会顺应自己的步伐,懂得感恩与分享,并因为分享而更加快乐;当遇到逆境时,你会看到希望,能感受阳光,接受温暖。
正心态和好情绪会使你产生向上的力量;使你喜悦、生机勃勃、沉着冷静;使你在团队中缔造和谐;使你在前行中享受过程并获得思维与情感的独立,体会真正的自我。
第一章 若存正心态,则有正能量
第一节 性格难改变,心态可培养
第二节 麻烦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
第三节 行动以前,先让心灵找到方向
第四节 思想决定一切,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第五节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第六节 正视自己,做命运的主宰者
第二章 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第一节 超越自我,从追求更高理想开始
第二节 只要追逐梦想,就不是草根
第三节 为梦想而付出,走“怒放”的红毯
第四节 “敢”思考比答案更重要
第五节 只要坚信,就可以做到
第三章 职业有本分,职场定乾坤
第一节 交换产生商业,商业产生职业
第二节 信任才有托付,承诺才有责任
第三节 职场人要有商业意识
第四节 职场人要有专业水准
第五节 职场人的基本素养
第六节 以客户价值为最高信仰
第七节 职场人要有敬业精神
第八节 职业人做事情以结果为导向
第四章 逆境与顺境,转换一念间
第一节 苦难更容易造就神奇
第二节 逆境中更应该坚持付出
第三节 挫折是上天给我们的赏赐
第四节 自信心是正能量之源
第五节 以博爱的精神去工作
第六节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第五章 点燃小激情,传递大力量
第一节 相信自己的选择,热爱自己的工作
第二节 我们无法让生命更长久,但可以让日子更有分量
第三节 充满激情,高效执行
第四节 心想事成的三“步”曲
第五节 想要,是成功的起点
第六节 成功的六个关键点
第七节 放弃是成功的最大天敌
第六章 凡事求诸己,一切向前看
第一节 “变”是永恒的主题
第二节 机遇只光顾有准备之人
第三节 生命不息,阅读不止
第四节 不要有识别矛盾的“聪明”
第五节 不要光靠感情吃饭
第六节 做事情不必在乎大小
第七节 做聪明人不如做“傻子”
第八节 信任与被信任是成功的关键
第七章 从空谈到实干,从坚持到习惯
第一节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第二节 纸上千里,不如脚下一步
第三节 把简单的事情坚持下去
第四节 事成于极致,功贵于坚持
第五节 莫让负面信息遮住了眼睛
第六节 认清社会潮流,顺势而为
后记
性格难改变,心态可培养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由此便否定改变心态方面的努力,认为最难改的就是自身。性格确实难以改变,但因此就认为自身难以改变,则是一种普遍的认识误区,因为这种认识把心态和性格混为一谈。性格无所谓好坏,但心态却有优劣;性格难改变。但心态却可培养。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实践证明,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结果。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将使我们产生无限的正能量,去积极工作、快乐生活。正结果来源于正能量,正能量则来源于正心态。
正心态就是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能把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调整得积极向上。当遇到顺境时,你会顺应自己的步伐,懂得感恩与分享,并因为分享而更加快乐;当遇到逆境时,你会看到希望,能感受阳光,接受温暖。
正心态和好情绪会使你产生向上的力量,使你喜悦、生机勃勃、沉着冷静;使你在团队中缔造和谐,在前行中享受过程,并获得思维与情感的独立,体会真正的自我。调整心态、获取正能量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情境来体验和练习:
情境一:
在每日与信徒说法的时候,昙照禅师都会带领大家高呼:“快乐啊!快乐啊!”为大家传达哥只极的人生态度。有一次,昙照禅师生了一场大病,疼痛难忍,一直大叫“痛苦啊,痛苦啊”。这被住持大旰听刭了,便开始责备他:“作为出家人,怎么能总是喊痛苦呢?当年你掉进水里,快要淹死的时候,都面不改色、视死如归,平时你也常把快乐挂在嘴边,怎么生了这么一点小病就开始喊痛苦呢?这实在不应该!”
昙照禅旰回答说:“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很自然的事,万物皆是如此,为什么能叫快乐而不能叫痛苦呢?住持大师,您觉得我现在宄竟是说快乐对,还是说痛苦对呢?”
住持大师无言以对。
点评:
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人生历程中的必经之路,正心态者将正视这些快乐与痛苦,当快乐时快乐,当痛苦时痛苦。只有
正视,才是将痛苦体验转化为正能量的做法。
情境二:
小王和小李两人相约去郊外看风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一起着,一起谈论景色,两人都很愉悦。后来,小王耍了一点小聪明,走得怯一点,觉得这样就能比小李早看一眼新的风景。小李也不示弱,就走得更快一点趋过小王。结果,两人都越走越远,最后跑了起来。
原本是要看风景的,最后变成了赛跑。当到达终点,赏景的时间也巳过去,两人才觉得后悔——因为为了赶路,他们都忽略了风景。
点评:
在人生与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常常走着走着就忘了人生与工作本身的意义,去追逐更多的名利以及抽象的得失。我们应当享受过程,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事情上。
情境三:
如果你被老虎追赶,不小心掉下悬崖,但好在眼疾手快,抓住了一根藤夺,于是悬挂在半空中。抬头看,老虎在上边盯着;低头着,下方是万丈深渊;住中间着,突然发现藤条旁有一十熟透了的草莓。这时,你有努力往上爬、松手住下掉、悬挂在空中吃草莓三种选择,那么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案呢?P3-5
时势造英雄,心态定成败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深化改革开放,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就能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而在此前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到省区市交流任职干部培训班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对干部提出了希望:领导干部要淡泊名利,保持良好心态。
这些讲话,都向社会传达了一个理念:党和社会都需要正能量,而正能量的产生,需要领导干部调整心态。心态同样有正负,良好的心态,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是一种健康的精神风貌,这样的心态就是正心态。
当然,保持积极进取、蓬勃向上、健康的良好心态,不仅是对党员和干部的要求,还是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要求,是适应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适应个人成长规律的重要内在准备。
然而,现在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困惑:财富在增加,但是满意感在下降;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问题就出在心态上。在一个大发展的阶段,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
克尔凯郭尔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让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爱默生说:“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生活现实。正心态使人乐观豁达,教人战胜苦难,让人淡泊名利,为我们创造健康、财富与幸福。
我们当前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阶段,是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所以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都要经过一个艰苦创业、积极进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正心态至关重要。时势创造英雄,而心态决定成败。存正心态者,将拥有快乐的生活,创造良好的机会,开启丰富的人生。
从事教育培训行业近十个年头了,想把在市场上体会到的点点滴滴,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因为文笔和惰性,始终未能如愿。
《正心态》的出版,是朱新月先生垂青的结果。在与朱先生接触的过程中,时刻被他那宽厚、忠实、勤勉、包容、利他的生命特质感召着,所有这些,都是《正心态》的源头!
能够走进培训咨询行业,并取得一点点的成绩,都是因为十年前的“破产”。我感谢生命的苦难,因为它让我重生!能够于“绝处”感谢是一种正心态!
人是群居动物,可以抱团取暖、相互依靠着生存,但绝不能相互依赖着生活。“朋友是棉衣,真正温暖我们的是自己的体温!”“求人不如求已”是一种正心态。
能够从学校教师、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为企业培训师、咨询师、生命成长教练,这都是改变与学习的结果。“与时俱进”、“努力一定会成功”是一种正心态。
“有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有多少次折断了翅膀”。能有今天都是因为“坚持”,是那种“左手”温暖“右手”后的力量。“坚持到底,决不放弃”是一种正心态。
“人生是苦,活着真好”,是一种正心态。
能有这样一些美好的生命体验,要感谢父亲、母亲的养育之恩,“饮水思源”是一种正心态。
感谢在成长的过程中给过帮助的蔡易来老师、田力老师、孟志强老师,“懂得感恩”是一种正心态。
感谢妻子梁清的一路陪伴,感谢儿子魏梓梁的付出,“甘苦与共”是一种正心态。
感谢助理于微微、梁贵飘的努力工作,“乐于奉献”是一种正心态。
更要感谢那些为我的成长提供平台的企业家,他们是由广龙、杨舒吟、王阔、李锡会、庞树来、张宝辉、赵庚、张玫、赵天喜、刘宪进、朱铁民、李作臣、曲风采、周焕、郝树宏、李世海……“助人必先助己,助己才能助人”是一种正心态。
特别感谢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作者、全国知名资深培训咨询师汪中求老师百忙中为本书作序,“乐于提携”是一种正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