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的《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政治卷》既要反映新中国教材建设史的全貌,又要以人教版教材为主体;既要着力于汇集翔实的史料,又要尽可能体现教材研究的理论探讨。这是本卷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基本关系。为此,本卷由两大部分(三编)构成。第一部分(即第一编),总论,设两章。第一章:“政治课——课程沿革的历史轨迹”,以叙史为主,分四个阶段,呈现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变迁。第二章:“政治课——中国特色德育课程50年沿革的启示”,以论述为主,分别论述了“课程发展的基本经验”“小学德育课程的定位及目标设置”“中学课程建构的方法论原则”“规范方式: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四个专题。作为总论,无论是叙史还是论述,都是在国家课程发展的视野中,呈现教材建设的基本脉络及经验。第二部分是主体,分小学编和中学编,集中介绍人教版教材。从编写体例上看,虽然小学与中学在课程整合方式上有所差异,但构成这两编内容的要素是共同的。比如,按教材出版的不同阶段分章,每章力求涵盖有关教材的编写初版目录、编写思路,并力求提供该阶段教材的特点综述。
本卷前言
第一编 总论
第1章 政治课——课程沿革的历史轨迹
一、溯源与创建时期(1917—1965年)/7
(一)在革命文化中孕育(1917—1949年)/7
(二)在曲折探索中成长(1949—1965年)/8
二、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18
附录 李正文同志在安徽省中学政治课教研会上的讲话(摘要)/20
三、恢复与重建时期(1977—1985年)/21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开设/23
(二)中学政治课教学大纲的研制和施行/24
附录1 曾德林同志在全国使用中学政治课新编教材讨论会上的讲话(摘要)/27
附录2 张文松同志在全国中学政治课骨干教师进修班上的讲话(摘要)/29
附录3 关于1981年版中学政治课教材和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修订情况简报(摘要)/30
四、改革与发展时期(1986—1999年)/34
(一)以改革实验教学大纲的研制、修订和施行为标志的第一阶段/34
附录1彭佩云同志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教学大纲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摘要)/43
附录2彭佩云同志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教学大纲(初稿)修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45
附录3《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教学大纲介绍》(摘要)/46
(二)以颁发和施行教学大纲试用稿为标志的第二阶段/51
附录 关于课程、大纲、教材的几个认识问题(摘要)/55
(三)以编订和施行课程标准为标志的第三阶段/59
附录1 《德育课程建设的准则和规范——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简介(摘要)/67
附录2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的几点原则(摘要)/70
附录3 柳斌同志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76
第二章 政治课——中国特色德育课程50年沿革的启示
一、课程发展的基本经验/83
(一)政治课是中国特色德育课程/83
(二)政治课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解决/83
(三)举全国之力,整合优质资源,建设主流教材/84
二、小学德育课程的定位及目标设置/85
(一)关于本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85
(二)关于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89
三、中学课程建构的方法论原则/96
(一)整合学科知识的方法论——综合性原则/96
(二)构建课程体系的方法论——系统性原则/102
(三)把握课程定位的方法论——基础性原则/106
四、规范方式: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112
(一)教学大纲的规范方式需要改进/112
(二)课程标准规范方式的特点和优点/115
第二编 小学教材(人教版)
第三章 小学政治课本
一、高级小学《政治课本》/124
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政治(试用本)》/127
附录 《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初稿——小学高年级政治常识课程暂行标准初稿》/132
第四章 小学思想品德课本
一、全日制小学试用教材《思想品德》/137
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思想品德(试用本)》/147
专论 小学思想品德课低年级教材特点和教学提示/166
附录 实验区教师对教材的评价综述/1 70
三、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五年制教科书《思想品德》/1 71
第三编 中学教材(人教版)
第五章 初期的代用教材和试选教材
一、初级中学课本《政治常识》/194
二、初级中学一、二年级《政治常识(代用教材)》和初级中学三年级《政治常识(代用教材)》/196
三、中专、师范、高中《政治常识(代用教材)》/197
四、中学课本《政治常识(试选教材)》第一册/199
五、中学课本《道德品质教育(试选教材)》/201
六、中学课本《社会发展简史(全一册)》/202
七、中学政治课本《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试用教材)》/203
第六章 首次全国统编中学政治课本
一、中学政治课本《做革命的接班人(试用教材)》/208
二、中学政治课本《社会发展史(试用教材)》/210
三、中学政治课本《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试用教材)》/213
四、中学政治课本《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试用教材)》/215
五、本套统编教材特点综述/217
第七章 统编教材——从1978年版至1981年版
一、全日制十年制学校政治课本(1978年版)/223
(一)初中课本《社会发展简史(试用本)》/224
(二)初中课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试用本)》/226
(三)高中课本《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试用本)》/228
(四)高中课本《政治经济学常识(资本主义部分)(试用本)》/229
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政治课本(1981年版)/230
(一)初中课本《青少年修养(试用本)》/231
(二)初中课本《社会发展简史(试用本)》/233
专论 关于《社会发展简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238
(三)初中课本《法律常识(试用本)》/251
专论 中学法律教育的目标设置与实施/252
(四)高中课本《政治经济学常识(试用本)》/257
(五)高中课本《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试用本)》/260
附录 新编中学政治课本初审会纪要/262
第八章 实验教材——从实验本到试用本
一、改革实验教材——实验本/269
(一)初级中学实验课本《公民》/270
(二)初级中学实验课本《社会发展简史》/271
(三)初级中学实验课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273
(四)高级中学实验课本《共产主义人生观》/275
(五)高级中学实验课本《经济常识》/276
(六)高级中学实验课本《政治常识》/278
二、改革实验教材——试用本/279
(一)初级中学课本《公民》/279
(二)初级中学课本《社会发展简史》/282
(三)初级中学课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286
(四)高级中学课本《科学人生观》/289
(五)高级中学课本《经济常识》/292
(六)高级中学课本《政治常识》/296
三、改革实验教材特点综述/299
(一)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思想/299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301
(三)为改革教学方法提供基础/303
专论 建立思想政治课教材体系的原则/304
第九章 教材改革中的重要篇章
一、高级中学试用课本二年级《思想政治》/312
二、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实验本)》/316
(一)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316
(二)初中二年级《思想政治》/321
(三)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325
(四)特点综述/328
第十章 跨世纪的“示范性”教材
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试验本)》/333
(一)高中一年级《思想政治》/333
专论 关于经济常识课程的几点认识/341
(二)高中二年级《思想政治》/345
专论 “三观”教育:以世界观教育为构建教材体系的基础和主线(摘要)/352
(三)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353
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试验本)》/359
(一)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359
专论 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品质教育(摘要)/365
(二)初中二年级《思想政治》/373
(三)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381
专论 建构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的框架思路/390
三、“示范性”教材特点综述/394
(一)制定编写规范的指导思想/395
(二)设计编写规范的基本要素/396
(三)教学观念和教材观念的更新/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