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犹如演戏,即使我是跑龙套的,也要跑好。”虽已99岁高龄,叶曼老师还在为自己未了的事业奋斗着。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她每年举办国学讲座上百次,受教者众多……
读叶曼的《叶曼书系:春到南天》,分享她的人生经历、修为历程,给我们的启发是:人只能自己去努力寻找生命中的答案,否则无论再好的东西,如果它是它,我是我,那么也一样与我们无干,于人生无用。
《叶曼书系:春到南天》为叶曼女士的随笔集,是大师写的小品文。
《叶曼书系:春到南天》共收录作品50余篇,分为“无为无不为”、“阴柔的美与智”、“教养成就丰盛人生”、“自然中的绽放”四辑。叶曼女士文笔娴熟隽永,更兼其博览群书,洞明世事,所以对世情往往有深刻的认识。读者在欣赏品位作者优美文笔的同时,一定也能深刻体会作者的生活智慧,开阔眼界,对自己的人生也将大有裨益。
买卖之道
从前,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件事,便是陪母亲去买东西,特别是在当时北平最有名的大绸缎庄,如瑞蚨祥等商店。
太太们买衣料,挑来拣去,一磨就是几小时。原本可以把任何人磨得发神经的,但是那些大掌柜、二掌柜和成群的伙计们,却能从头到尾、永远满脸堆笑地承欢左右。在谈买卖之前,先敬茶、敬烟、敬瓜子糖果。等顾客坐舒服了,才开口问要“看”些什么,而不是问要“买”些什么,因为顾客也许只是来看看而已,若是直率地问客人买什么,那岂不是太商业化了吗?
于是大批的料子被搬了出来,顾客若是嫌颜色不好,或是嫌质料不佳,要不就是嫌价钱太贵时,店员们绝不会感到侮辱或气恼,总是顺从顾客的意见,重新搬出另外一大堆的货色,一直到顾客满意为止。最后,当然顾客永远会购买了远比他们准备购买的更多的东西。
不过也有些时候,消耗了许久的时间,而未曾买成一件料子。本来是应该买主感觉抱歉的,结果却是店员们连声道歉地说:“货色不全,让您白跑一趟,真是对不住。等到您要的料子一到,一定派伙计送到府上去。要不就给您打个电话,劳您的驾再赏光一次,也许那时您还有旁的东西要添置,就可以一起买了。”于是鞠躬哈腰地把顾客送上车。
去其他的店铺购买东西,虽然没有这么殷勤,但是伙计们也永远是满面春风地如迎大宾。我习惯于这种买卖方式,也许是被惯坏了,所以当我初次到香港时,进入第一家商店去购物,看到售货员那副扑克面孔,我几乎是义愤填膺地走了出来。后来发现处处都是一样,不禁深深地缅怀故都的淳厚人情和彬彬风度。于是上街购买物品不再有一种迹近交际的乐趣,仅仅成为纯买卖式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了。
等到去了美国,那时战争还未结束,售货员几乎全是中年以上的女人,因为男人去了战场,年轻女人担负后方吃力的工作,商店便成为中老年女人的天下。她们亲切和蔼得如同家人好友,我一走进商店,她们便满口“亲爱的”、 “蜜糖”、“年轻女士”地向你招呼,然后帮你选货,告诉你什么东西价廉而物美,替你包扎停当,使你便于提携,并且亲热地道谢告别。从来不会因你挑三拣四而不耐烦,或是因为购买太少而对你冷淡。即使后来战争结束,商务繁荣忙碌,她们应接不暇,也是客气地请你稍待。你若走错了柜台,她们便会不厌其烦地指引你的方向。其实当你一走进店铺,便有衣冠齐楚的掌柜的(FJoor Manager)迎着你,客气地问: “我有什么可以为你效……
P16-17
我和叶曼叶老师只做过三次简短的谈话,但她句句真理,我一生受用无穷。
——三毛
与叶曼居士叶阿姨初见,她尽能说出我的所思所想,着实令我惊讶不已。
——胡因梦
当代修行极有成就的叶曼居士,有一次对我说“人要有时时可死、步步求生的精神。”一个人随时随地可以死去,是多么潇洒,而一个人每一步都往活的地方走,是多么勇毅。
——林清玄
居士护法情殷,远道关怀石经胜业,不胜欢喜赞叹!
——赵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