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追求物质财富及消费快感并没有带来人们所说的快乐,为什么我们还要保留这样一种一直怂恿人们这么做的文化呢?
劳拉·李的《爱上这身无分文的日子》是一个破产人士的生活感悟。本书从经济学和心理学角度,对我们的生活做了简洁幽默的剖析,使我们看到自己是如何被品牌和商人和所谓经济学家的消费理论所驱赶,追寻繁华却不断失落的生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上这身无分文的日子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美)劳拉·李 |
出版社 | 南方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如果追求物质财富及消费快感并没有带来人们所说的快乐,为什么我们还要保留这样一种一直怂恿人们这么做的文化呢? 劳拉·李的《爱上这身无分文的日子》是一个破产人士的生活感悟。本书从经济学和心理学角度,对我们的生活做了简洁幽默的剖析,使我们看到自己是如何被品牌和商人和所谓经济学家的消费理论所驱赶,追寻繁华却不断失落的生活。 内容推荐 《爱上这身无分文的日子》从经济学和心理学角度,对我们的生活做了简洁幽默的剖析,使我们看到自己是如何被品牌和商人和所谓经济学家的消费理论所驱赶,追寻繁华却不断失落的生活。透过作者之笔,我们发现,生活里似乎每个人都在表演,表演着如何向富人阶层的宁愿而挺进,但这场表演的观众又是谁呢? 觉得没钱很失败?觉得没钱就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书中深刻的剖析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心灵的解脱,作者戳穿被各种媒介堆砌出的浮华生活的真相,也使真正令人感到满足的生活方式逐渐呈现出来。正如作者所说,快乐必不可少的成分,不管多么难以得到,却都不太昂贵。 富有并非不好,身无分文的日子也并不是终极目标,但是,在身无分文的日子里具有热诚生活的能力,的确是一种值得培养的强大能力。只有当我们能够从对金钱的焦虑中解脱出来,更为坦然、勇敢、理智地追寻自己真正认可的生活状态,才可能获得踏踏实实的安全感和真实的幸福。 《爱上这身无分文的日子》由劳拉·李所著。 目录 序言:在身无分文盛行前,我就已经身无分文了! 一 幻影中的生活 没钱就无法支配自己的生活吗? 缺钱带来的创造力会把你带离贫穷 允许自己“饥饿”,是一种莫大的解脱 手工再利用,有情感的物品世界 没钱也可以感受消费快感 物品的价值 垃圾车潜水员 我是人,不是机器人 选择职业的新标准:陪在所爱的人身边的能力 紧跟时代,过别人的生活? 感谢我们还有图书馆 白日梦就像免费电影 身无分文的隐形侠 高级社区有那么好吗? 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 自尊心的幻影 健康美味蒲公英 你需要钻戒吗? 二 爱上真实的生活 点石成金的手指——真的值得拥有吗? 伊壁鸠鲁的传世奢华晚餐:三明治和一杯白开水 是不是“增长”和“进步”被估计得太高了呢? 为什么我们更憧憬“野蛮”世界? 金子:地狱里的大粪! 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国家唯一的穷鬼? 钱都到哪儿去了? 欲望的博弈游戏:求你告诉我,我还需要买什么? 银行更爱负债者 为什么“市场”成了我们的神? “被电视”的生活 不必伪装快乐 有钱人的沮丧:金钱边际效用递减 至少性生活还是免费的! 奢侈品那些事 如果你没钱,就感谢自己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吧! 资源 试读章节 1.没钱就无法支配自己的生活吗? “我倒不觉得去麦当劳工作有什么不好的,不过,对于受过银行业务培训的人来说,我觉得那不是唯一的出路。” ——保罗·哈赞,美国富国银行董事长 (1996年再次培训上千名下岗员工回答提问时如是说) 新破落户们,你们好!如果你现在正准备着过没钱的日子,那就祝贺你了!现在为成功转型打好基础是再好不过的了。我个人的建议是追求那种无负债、接近贫穷的状态。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你没什么可显摆的,但如果需要借钱,也不会吓跑债主。 尽管欠人情在美国有段时间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这可比单纯的欠钱要麻烦得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告诉我们,礼尚往来在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当我们处于“接受”而不是“给予”的位置时,就会本能地感到不自在。而且,如果我们破坏了礼尚往来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别人也会厌恶我们。你跟朋友一起出去吃饭而不付钱,她可能嘴上会说不介意买单,但是她心里肯定是介意的。而且你也知道她介意。 实际上,大多数人如果觉得自己无法回报的话,那么即使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不会开口。心理成本可能会比实物损失要高得多。 如果能提前做好计划,你就能避免所谓的“埃尔维斯…效应”。你可能还记得,埃尔维斯的过分慷慨是出了名的。他曾把全新的汽车送给他的朋友们和一个当时碰巧在经销商店里的女人。有人做出这样的事情时,你可以打赌他肯定穷过。他试图以大张旗鼓的炫耀来平衡自己现阶段与落魄时期的巨大反差。 那些认为每个人都要凭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的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并不需要“振作”起来多少。持这种观点的人,更像是含着金汤匙出生,自己却认为是理所当然,还把所有的成功都看做是自己的功劳。 这并不是说穷人在道德上有什么优越感。如果这么说的话,就跟富人们在道德上有优越感的论调一样荒谬。人们之所以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在心理学和人际交往方面都能找到简单而根本的原因。 提前知道这些,你就能创造自己的心理安全阀门,从而武装自己。如果你的大多数人际交往都围绕着花钱——看电影、出去吃饭——你将会觉得自己像个揩油的家伙,你会因此而把自己跟别人隔离开来。 有研究表明,跟那些经济宽松的人比起来,经济紧张的人在社交活跃度方面要差得多。为了调整收入和参加培训,经济压力最大的人会比经济最宽松的人少参加三分之二的社团和组织聚会。没钱的人们不仅不常去看电影(他们看不起电影),在那些不用花一分钱的事情上也会花更少的时间——比如跟朋友们聚聚,去看望朋友,去教堂做礼拜,当志愿者,参加些政治活动等。经济压力让我们多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看电视。这样的社交隔绝很容易导致临床上的抑郁症,从而更进一步与世隔绝,更难获得那种富有价值、创造性的思想。而这样的思想恰恰可以为你的困境提供新颖的解决办法。 所以你必须变得积极主动,由自己向朋友提出邀请。找些快乐的不用花钱的事,然后发起活动。吃顿家常便饭,玩场寻宝游戏,外出观鸟。如果你经常这么做,你的朋友们会认为你是个不走寻常路的有创意的人,并且会对你更有信心。 人际交往活动不一定要铺张,重要的是大家聚在一起。《学着降落》的作者菲利普·西蒙斯就会在垃圾旁边怀恋往事。“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新汉普郡)过暑假,我跟父亲相处的时间就只有我们在一块干活的时候。所以,在垃圾场的时光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活儿(把垃圾拖到垃圾场)很乏味,臭气熏天,我记得我们不怎么说话,但是因为有父亲陪在身边,我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有样东西能让没钱的人们把自己跟别人隔绝开来,那就是害怕自己的喜好跟不上朋友们的那种感觉。好好想想,你邀请他们来,是要让他们对你刮目相看,还是让他们作为朋友陪在你身边?他们更可能被你的喜好还是被你的椅套所震撼? 爱丽丝·布鲁克,民谣歌手阿洛·格斯里的越战题材歌曲《爱丽丝的餐厅》中的主人公,在1969年出版了自己的烹饪书。如果你对60年代后期的反文化情有独钟的话(如果你已经没钱的话,真应该试试),我极力推荐它。爱丽丝为有趣的嬉皮士风提供了以下建议:“即使只有4把椅子、6个盘子和3个杯子,你也可以邀请12个人来吃饭。除了盘子,你还可以使用很多东西。比如,里面垫上锡纸的大盖帽,或者铺上锡纸的任何东西……”咖啡罐盖子上的塑料层、空罐子、塑料酸奶盒和冰淇淋小桶、量杯,还有烤盘,都能用来当餐盘。爱丽丝推荐说雪糕棍和铁衣架都可以用来当餐叉。 P7-9 序言 在身无分文盛行前,我就已经身无分文了! “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提摩太前书》 第6章第10条 多年来,我一直羡慕那些生活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人们。虽然那时候人们都失业了,排着长队等着救济品发放,但当时有很多很棒的工会歌曲让穷人们觉得充满力量:“你吓唬不了我,我跟工会在一起!”还有些悲伤的歌曲,让穷人们觉得备受抚慰:“曾经我修过铁路,让它通车,让它跟时间赛跑。”甚至还有些逃避现实的歌曲,让穷人们可以做做白日梦:“我们掉进钱堆啦,我们掉进钱堆啦。”从多萝西娅·兰格的人像摄影到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贫穷都是当时艺术和文学的主题。 那时你可能已经破产了,日子过得艰难,但你可以得到很多精神上的支持。你和你微薄的收入都是那个时代的一部分。那时候人们觉得,大家都一样身陷其中。 我成年于里根时代,是看着杜兰杜兰乐队的男孩们划着船在异国情调的地方瞎晃荡,还有麦当娜唱《物质女孩》的录像带长大的。我们记得《家族关系》里的艾利克斯·P.基顿和《华尔街》里的戈登·基科。脏兮兮的粗野不堪的嬉皮士们早都是上个时代的事儿了。过了30岁,他们开始信任他人,穿上西装,变成了雅皮士。他们想要别人都知道他们那些发家致富的新爱好。 各种各样的“秀”充斥着电视荧屏,将道德缺陷等同于可怜的时尚意识。我们痴迷地收看电视节目《富人和名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翻修房屋,装饰房子内部,观看硅谷的科技怪才们变成百万富翁。当然,也有很多人欠下一屁股债,但这不是我们要谈论的东西——甚至不是我们要想的事情,如果不是必须的话。(那又怎样,反正那些债务还没把人压死。)我们轻易就能得到信用额度。我们的住宅越来越值钱,所以明天我们肯定比今天有钱。尽情地花吧——不然就便宜恐怖分子了! 影片《梦幻骑士》的编剧戴尔·沃瑟曼说自己是“演艺圈的无业游民”。“我是文学界和戏剧界的无业游民。我过着拼拼凑凑的生活,写写书,组织些芭蕾巡演,做些稀奇古怪的工作,比如在商场里扮扮复活节兔子,在马萨诸塞州彼茨费尔德的阿洛地带——阿洛·格斯里商场及咖啡店当当小职员。”(得知这个地方歇业时,我跟大家一样感到震惊。) 我的财务状况就是,一分一分攒钱付房租,在网上搜蒲公英食谱,以便利用草坪里冒出来的免费作物。不过,我还是不得不买食物——它花掉了我所有的预算。我彻底地过时了。 现如今,我有种丑小鸭变天鹅的感觉。我知道我曾站在潮流前沿,遥遥领先。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支付不起的东西。他们谈论油价、房屋贷款和杂货店账单。“少花钱,多办事”成了新的报刊头条。我能挺直腰杆说:“在身无分文盛行之前,我就已经身无分文啦——没钱的日子也能过得很美!” 所以,欢迎你们,穷人们,祝贺你们的“出柜”。作为一个缺钱的人,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可以让我们抬头挺胸了。以前你自己孤军作战,别人还告诉你要凭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现在,你也是这场流行运动的一分子了! 约翰·F.肯尼迪总统说过“水涨船高”。同样,对于踏水而行的人们,潮退船沉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我一度经历过,我想让你们知道这儿的“水”还不错。我觉得自己完全够格指引你们这些突然发现自己的财产只不过是些“肥皂泡”的人。是的,我说的就是没钱的简朴生活的快乐。如果你认为暂时的贫困将照亮你的道路,并且可以给你机会测试自己的创造力及智谋,这样会更有帮助。至少你可以这样来看待它,因为再怎么说人都可能遭遇没钱的时候的。 这本书的大前提是非常简单的:没钱并不是不正常的。这本书不是指导人们怎么对付紧张的预算或者怎么过简朴的日子,虽然书里或多或少会有这一类的小提示。这是一种心灵的指引,教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暂时的贫困——经济学角度、历史角度和文化角度,让你在难关面前保持心智健康。 并不是每个人都用我们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看待金钱。把自己看成一把不负责任的懒骨头只是你的个人选择,而如果碰巧你正遭遇经济挫折,这对你的身心健康可能就不是什么最好的选择了。试试别的想法:把自己当成绿色环保运动中的环保分子,或放弃了物质主义的精神至上的人,又或者是一个善于奇思妙想的生活艺术家。记住,“wealth”(富有)这个词来源于古英语“weal”(幸福),也就是身心健康的意思。富有,简单来说,就是你过得挺好的意思,并不需要很多金钱来达成。 如果你在一段时间的鼎盛期后,第一次仔细考虑没钱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很有可能,你想到的只是消极的方面。丹尼尔·吉尔伯特,著名的幸福研究专家(你根本都不知道还有这种职位吧)指出,我们以为会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实际上带来的快乐要比我们预计的少;而我们为之担心的事情所带来的恐惧,也要比我们预计的少或者短暂。 就像买到梦想中的房屋没有让你跟想象中一样快乐,付不起款、被抵押方收回也不会让你感到如想象中一样糟糕。我不是说这不是件尴尬的事儿,也不是说你不会因此不好受。但是,那种羞愧不会是你生活的唯一;你还是会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才智,你还是会有快乐的日子。更重要的是,当有些事情发生后,你本以为它们会摧毁你,而你依然傲立,你会觉得自己更富有适应力,更加坚强。要知道,我有大把的时间来思考这些事情,因为在身无分文盛行之前,我就已经身无分文了。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宁愿赚得少些,也不想觉得自己正在“失去”。 ——特蕾莎·阿玛拜尔哈佛商学院企业家管理小组负责人 如果富有能让我们幸福,那为什么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日本还会有那么高的自杀率? ——约翰·L.利维财富继承专家 拥有一套简易房,是你这辈子最奢侈的事情之一,是炒房者们永远得不到的体验,尽管他们有很多房子。我的意思是说,把你住的房子变成你自己的家,是件很奢侈的事。 ——杰夫·义格理财专家 安全感不是某种来自外部世界的东西,它是一种内在状态。最让一个人觉得安全的是,知道自己在向一个更伟大的目标前进,不管这目标是什么。 ——阿尔伯特·李,作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