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跟中国茶经学养生(茶壶里的养生智慧)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于观亭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于观亭编著的《跟中国茶经学养生(茶壶里的养生智慧)》既论述了中国茶产业的科学发展成果,茶文化创新与内涵;又系统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读者可以从中学习科学饮茶的知识和具体方法,是集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的茶文化百科全书。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深入浅出的讲解、流畅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全景式的茶文化发展画卷,使本书具有较强可读性。是一部很好的普及茶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茶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的一本工具书。

内容推荐

于观亭编著的《跟中国茶经学养生(茶壶里的养生智慧)》是一本茶文化专著,《跟中国茶经学养生(茶壶里的养生智慧)》上下两篇。上篇从茶的起源、茶的分类、中国名茶、茶具使用、茶艺、茶风等角度,高度总结了五千年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几千年的发展史,并充分反映中国当前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新貌;下篇从茶饮保健、四季茶饮、不同体质的茶饮、日常调理茶方、对症祛病茶疗方等方面,详细讲解了茶饮对健康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茶疗方祛病疗疾。

目录

上篇 专家带你识茶泡茶鉴茶品茶

 第一章

细说茶之春秋

——品读中国五千年茶文化

茶的起源

历代茶事

当代茶业

 第二章

茶类盛观

——闻其名,觉其味,品茶之情怀

茶的分类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黄茶

白茶

黑茶

花茶

 第三章

中国名茶品鉴

——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的中国茶

江南名茶

华南名茶

西南名茶

江北名茶

 第四章

茶具把玩

——好茶配好盏,如同天赐良缘

泡茶器具

茶具的发展

茶具的种类

宜兴紫砂壶

 第五章

茶艺赏析

——浅酌慢饮,让心与神会

诗情茶艺

择好茶而泡

饮茶择水

品茶之意境

现代茶艺

茶艺的种类

茉莉花茶茶艺

龙井茶茶艺

祁门功夫红茶茶艺

武夷山功夫茶茶艺

普洱茶茶艺

禅茶茶艺

阿巴嘎奶茶茶艺

 第六章

茶风古韵

——茶让世界互动起来

茶马古道

茶在世界传播

下篇 正确喝茶,养生祛病保健康

 第一章

饮茶与保健养生

——中国源远流长的茶疗文化

饮茶与健康

茶疗养生

药茶三大类

辨证茶疗

 第二章

四季茶饮

——应季喝茶最养人

春季茶饮养生

夏季茶饮养生

秋季茶饮养生

冬季茶饮养生

 第三章

体质不同,选茶有别

——认清体质再喝茶

热性体质

寒性体质

实性体质

阳虚体质

阴虚体质

 第四章

养颜塑身茶疗方

——最简单的方法带来美丽容颜

减肥瘦身

乌发养发

护眼明目

润肤美白

亮肤消暗沉

去痘消斑

抗衰去皱

 第五章

日常调理茶方

——传承千年的健康饮茶智慧

补气强身

滋阴补血

开胃消食

调和脾胃

补益肝肾

润肺理气

清热降火

消除疲惫

宁神安睡

清凉消暑

解酒护肝

防辐射

提神醒脑

 第六章

对症祛病茶疗方

——喝出来的无病一身轻

失眠

贫血

头痛

牙痛

感冒

咳嗽

咽喉炎

肺炎

消化不良

便秘

腹泻

胃病

肝病

肾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冠心病

糖尿病

结膜炎

中耳炎

鼻窦炎

皮肤湿疹

风湿痹证

月经不调

痛经

带下

更年期综合征

遗精

阳痿

试读章节

茶的由来

美丽的传说

陆羽《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也是茶的发现者,更是传说中的发明药物来治疗疾病的人。

神农氏为了辨别草物的药理作用,曾经亲口品尝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外考察休息时,用釜锅煮水,恰巧有几片叶子飘落进来,使锅里的水变成黄绿色。神农氏不以为意,喝了一点其中的汤水,却惊奇地发现,这黄绿色的水味道清香,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药材。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农氏得出了这种植物能够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和利尿解毒的作用。

至于“茶”的名字的来源,也和神农氏有关。传说中的神农氏,长着一个玻璃一样的透明的肚子,凡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能够知道这种食物对于身体的利弊,这也是他多次中毒不死的原因。他喝了黄绿色的水之后,看见这种水在肚子里流淌,所到之处,把肠胃擦洗得干干净净。于是他就把这种植物叫做“擦”,后来就转化为“茶”的发音。

关于产地的争论

茶树原产于中国,这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在19世纪初,一位英国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于是有人开始认为茶的发源地是印度而非中国,从而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一场争论。

1823年,英军少校布劳士(R.Brouce)在印度与缅甸的交界处发现了一株高约13米,直径约1米的野生古茶树;次年,他的哥哥在印度境内也发现了类似的野生茶树,于是他们据此断言,印度是茶的原产地。之后,很多西方学者都坚持这一观点。

1919年,荷兰学者斯图尔特(C.Stuart)认为,茶叶的原产地分为两种:大叶种原产自印度、缅甸和中国云南;小叶种则产自中国东南部。1935年,美国学者在其著作《茶叶全书》中又提出了茶叶原产地的“多元说”,认为茶叶原产自印度和中国,以及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除此以外,仍有很多国家的学者坚持着茶叶发源于中国的观点。

最初的记载

在周武王伐商灭纣时,参加征战的巴蜀等南方小国部落就把茶作为贡品敬献给周武王。晋常璩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66年前后,由此可见,中国有明确记录的茶事活动距今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  现在所能够看见的文献资料里面,有着确切的茶的记载的,最早并且最可靠应该是汉代王褒所撰写的《僮约》。这篇文章写作的时间是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是茶学史上重要的文献。其中的“烹荼尽具”、“武阳买荼”,说明“荼”已经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项,并且是用来待客的贵重之物,饮茶已开始在中产阶层中流行。

文物的明证

1980年,贵州晴龙县发现100万年前的茶籽化石,从另一个角度为中国是茶树起源地的观点提供了明证。

近年来在浙江省上虞市出土的东汉时期的瓷器中,有壶、盏、杯、碗等器具,据考古学家判断,这些器物当属世界上最早的茶具。这说明东汉时期饮茶已渐渐普遍。湖北省江陵县的西汉古墓中还曾出土过一些作为陪葬品的茶叶;湖南省的长沙马王堆中也曾出土过一只刻有“茶”字的青瓷瓮,这被考古学家推定为是人们用来储存茶叶的器具。此外,在考古中还发现了陪葬清册中有“棺一笥”的文字,经查证“棺”即“槚”字,这表明在距今2000#:前,皇族中已流行烹煮饮茶。

中国野生茶树的发现

在中国古代的著作中,曾经有很多关于野生茶树的记载。如公元6世纪以前的《桐君录》中提到的“瓜芦木”即为茶树的大叶变种;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明确记载了“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有“建茶皆乔木”;明代《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产茶树高一丈”等。

除了史书的记载,研究人员于1939~1940年,终于在中国贵州务川先后发现了十几株野生大茶树;1958年,在云南发现了高约10米、树龄已有800多年野生大茶树和在镇源2700年树龄的“茶树王”;1961年更是发现高达30多米,树龄约1700年的野生茶树;同一时期,在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等10个省区的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大茶树如此之多,分布如此广泛,堪称世界之最。

当然,发现野生茶树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的结论,是科学家们依据现实,从各个方面分析考证得出的,已无争议。

根据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的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7000万年的历史了。印度所处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在那个时期还被深深地埋在海底,不可能生长茶树;而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可以推测这里是这一植物区系的起源中心。  此外,日本科学家在中国、泰国、缅甸、印度等地多次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和印度茶种的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各地茶树没有种的变异,外形则具有连续性的变异,因此得出结论:茶的传播是以中国四川、云南为中心,向南推移,朝乔木化、大叶种发展;向北推移,朝灌木化、小叶种发展。

茶名探源

茶名历史演变

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茶的文字有很多个。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日茶,二日槚,三日蔎,四日茗,五日藓。”

但“茶”才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做“荼”。“荼”是一个多义字,其中有一项是表示茶叶。

“茶”字是由“荼”字直接演变而来的,在汉代的印章中,有的“荼”字已被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了。一直到了陆羽著《茶经》之后,“茶”的字形才进一步得到确立,一直沿用至今。

P2-4

序言

中国,茶之故乡,茶及茶文化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在5000年前就发现并利用茶,从药用到食用,从食用到饮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饮料。3000多年前开始栽培茶树,制茶历时悠久,从原始散茶到饼茶,从饼茶到散茶,从蒸青散茶到炒青散茶,从绿茶到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从手工制茶到机械制茶。数千年的变革,中国在茶树栽培、品种培育、茶园管理、茶叶制作和化学、茶叶检验和审评等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伴随着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孕育形成灿烂多彩的饮茶艺术和茶礼茶仪、茶俗民风、茶道茶艺。

茶叶由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必需品,已成为人们社交中高雅之事,形成了“琴棋书画歌舞茶”的传统文化——中国茶文化。它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饮茶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营养物质,还能去烦取静,愉悦心情。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就茶而言,是为最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健康养生,和谐共处。”客来敬茶、茶礼天下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礼仪,以茶养生、以茶防病、以茶励志、以茶表意、以茶洁身、以茶悟道是儒、释、道三大教派的追求。饮茶五千年,五千年后还饮茶,每个饮茶者都可以在茶中体悟到人生哲理和生命哲学,这是茶与我们的感知与交流,是物我合一的最高境界。如今,饮茶识味,以茶会友,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格调,在熙熙攘攘的纷繁之中,寻求一份心灵的涤清与沉淀。

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茶壶里的养生智慧跟中国<茶经>学养生》是茶文化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于观亭继《图解中国茶经》、《中华茶经》、《茶叶加工技术手册》、《茶文化漫谈》、《中国茶文化丛书》等著作之后的又一力作。

这是一本茶文化专著,全书上下两篇。上篇从茶的起源、茶的分类、中国名茶、茶具使用、茶艺、茶风等角度,高度总结了五千年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几千年的发展史,并充分反映中国当前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新貌;下篇从茶饮保健、四季茶饮、不同体质的茶饮、日常调理茶方、对症祛病茶疗方等方面,详细讲解了茶饮对健康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茶疗方祛病疗疾。

这本书既论述了中国茶产业的科学发展成果,茶文化创新与内涵;又系统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读者可以从中学习科学饮茶的知识和具体方法,是集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的茶文化百科全书。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深入浅出的讲解、流畅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全景式的茶文化发展画卷,使本书具有较强可读性。是一部很好的普及茶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茶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的一本工具书。

我认为该书的出版必将对推动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为序。

王镇恒于上海

2013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1: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