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撮要》是明朝人薛铠、薛己父子合编而成的一部中医著作。本书共二十卷,刊于明嘉靖34年(1556年)。全书共列病证221种,载方780余首(不包括重复方)。前十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儿、儿科疾病诊法、小儿变蒸、五脏生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这十卷除临床医案部分为薛己补入外,均系薛铠原作。后十卷论述有关幼外科、皮科及痘疹等病证治及其医案,均为薛己所撰。书中不仅介绍了较丰富的治法,并收载了大量儿科医案,为本书的特色之一。
薛铠,字良义,业儒,兼精医理,明弘治年间(1488~1505)以名医被征为太医院医士,治疾有奇验,擅长外、儿科,后因其子薛己之功,追赠为太医院院使。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著名医家。初攻外科,后于内、外、妇、儿、口齿等各科无所不及。正德三年(1508)补为太医院院士,正德十四年(1519)授南京太医院判。一生著作颇丰,如《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女科撮要》等。
《保婴撮要》全书20卷,薛铠撰,薛己增补,约成书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该书是薛氏父子儿科方面的代表作。共记载了儿科病证221种,每种病证均首列病因、病机、治则,次载验案及各种治法、方药。除小儿内科外,还论及小儿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齿科、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等病证70余种,脏腑、经络、辨证用药,内治、外治、手术等兼备。书中不乏创新,如提倡用烧灼断脐法预防脐风;指出“病从乳授、药从乳传”,为解决儿科服药方法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新途径;有关小儿外科疾病的论治独具特点,开创了小儿外科学之先河。
这本《保婴撮要》以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刻本为底本,以明·万历十一年(1583)赵氏福建刻本为主校本,以清·聚锦堂《薛氏医按·保婴撮要》为次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