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在战略管理的护航下,稳健前进,而史蒂夫·乔布斯缔造的苹果公司就是其中典范。它不仅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还是以一骑绝尘的速度,将一干对手远远地抛掷身后。这是一家你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描述其特性的公司,因为缔造它今日辉煌的乔布斯本身就是一个难解之谜。
解读苹果公司,就是解读乔布斯,而反过来,解读乔布斯这个人,同样是一个解读苹果公司的过程。这二者难解难分。
王冲编著的《乔布斯如是说——战略密码》从乔布斯的修禅之路开始,从战略决策、商业模式、战略分析、战略目标等多方面、多角度剖析乔布斯的战略思考及战略布局,为读者揭示一个矛盾而又真实,向往禅修境界却又梦想着改变世界的乔布斯。
“记住你即将死去,我们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乔布斯做了几件事:
他带队研发的Mac解开个人电脑时代的大幕:
他激活了皮克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电脑动漫时代;
他拯救了奄奄一息的苹果公司,并在十年时间里,给世人带来了iPod 、iPhone、iPad等“i”时代的时尚产品;
他去世后,承载着他的理念的iCloud(云服务)概念仍将指引着苹果乃至整个行业的方向??
这些都是大众所熟知的事实,它们是乔布斯耀眼光芒的组成,然而却不是乔氏魅力的全部,隐藏在这些辉煌背后的,诸如“他为什么这么做”、“如何做”的思量、决策,往往并不为人所知,却恰恰是事实的最终真相,是苹果公司与皮克斯巨大成功里,最具含金量的机密。
本系列丛书将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揭开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乔布斯,解密乔布斯成功背后真正的奥秘。
《乔布斯如是说——战略密码》从乔布斯的修禅之路开始,从战略决策、商业模式、战略分析、战略目标等多方面、多角度剖析乔布斯的战略思考及战略布局,为读者揭示一个矛盾而又真实,向往禅修境界却又梦想着改变世界的乔布斯。
本书作者王冲是一个胸有丘壑的人,作为华人顶级总裁导师,乔布斯一生所思所做在他那里如庖丁解牛,分析地透透彻彻,放上案台,供中国企业家参考。即便不掌舵公司,本书同样可作为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战略的重要参考。
《乔布斯如是说——战略密码》在国内顶级出版单位、权威新闻媒体、专业企业培训机构、职场专家和众多职场人士的共同推荐下,入选“2012年十大职场必读书“,以最大限度带动、帮助中国企业以及与企业共命运的各界职场人士,是本年度最值得一读的好书之一。
另辟蹊径
无论是反主流还是颠覆,目的都是为了树立自己鲜明的形象,在受众的心目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否则,所有的努力都将是无用功,打水漂,或是替他人做嫁衣。
1976年,以苹果公司成立、推出Apple I为标志,拉开了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序幕。
此后,个人计算机市场涌现了IBM、Gateway、康柏、戴尔等众多竞争者,PC行业迎来了繁荣盛世。
到了20世纪90年代,康柏、戴尔、惠普等公司迎合了大众对计算机的需求,纷纷推出了价廉、兼容性较好的PC机。以戴尔为代表,它依托直销模式,采用大量定制的生产方式,称霸整个PC行业。
作为个人计算机始祖的苹果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电脑销量大大低于IBM和戴尔公司,迎来了公司自创建以来最艰难、最煎熬的岁月。
在外漂泊12年后,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在远离苹果的日子里,他经历了诸多磨练,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现在他回来了,他身上那种对问题一针见血的洞察力变得更为敏锐。
苹果公司自成立起,就形成了一种精品文化,公司的工程师、设计人员近乎盲目地迷信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他们不愿意降低身价去和当时市场上流行的戴尔电脑们竞争。
当时的电脑市场上,戴尔、康柏和Gateway三家公司混得风生水起,它们的电脑风格和功能大同小异,区别只在于谁的价格更低,谁的销量更多。而戴尔在这种低价位潮流中占得先机,晋升为市场老大。
大众是主流的盲从者,所以反主流往往意味着被孤立乃至被遗忘。好在乔布斯自有一种洞见本质的能力,他既能够从众多纷扰里凭着直觉找到人生的真理,辨识出生命真正的美好;他也同样能够从熙熙攘攘的潮流中,为苹果公司梳理出一条重新崛起的途径。
我们并没有把精力放在需求最多的中小企业身上,因为除去这些仍然有很大的市场。近些年来,在中低端消费者市场上,我们的占有率也涨了近两倍,在艺术品相关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超过了50%。因此,市场占有率无法说明一切。而且我们的主要战场,并不是企业。
戴尔、康柏们的目标客户是企业,但是乔布斯却坚决地将苹果公司的目标客户定位为个人消费者。
在个人计算机发展初期,苹果公司曾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为企业大客户,那时候其他厂商面向企业的计算机产品做得并不够好,所以精益求精的苹果电脑在企业界(尤其是教育行业)大受欢迎,何况苹果电脑定价不菲,事实上也只有大型企业客户才能消费得起。
当戴尔模式主导了行业发展方向,电脑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对电脑有需求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而戴尔销售平台非常适合开展面对中小企业的批量生产和销售。它拥有反应最快的渠道,能针对企业用户的要求量身定做,所以它十分适合按单生产,既去掉了中间商,又避免了库存压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成为戴尔模式的两大利器。
但是相应的,戴尔模式并不太适合面对那些追求个体张扬的消费者。不说面对单个或少数消费者量身定做成本太高,以戴尔习惯标准化量产的模式,也很难打造出能符合这部分消费者心意的产品。
可能有些人会问,戴尔不是还有一个用户调查的流程吗?进行用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用户想要什么,但如果连用户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他们最想要的呢?
乔布斯敢这么说:“我知道我要什么,我知道他们(用户)要什么。”迈克尔·戴尔可不敢这么说,戴尔公司可以为用户提供他们能用的电脑,却无法提供他们真正想要的电脑。
这就是标准化产品与一流产品的区别。对于标准化产品,用户看重的是价格,谁家价格低就选谁的,因为产品质量和功能都差不多。而一流产品,它独此一家,错过了就不再来,表现的是供不应求的市场关系,价格反而不是用户最在意的要素。
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后,发现电脑产品仍坚守着高定位的“传统”,所占市场份额却是越来越小。人们都等着他如何决策,要么跟随戴尔等主流电脑公司,将苹果电脑降到普通大众都能接受的低价位;要么继续坚守高定位,然后等待市场份额被戴尔们蚕食成零的悲惨结局。
偏偏这两个选择乔布斯都不愿意接受。他给苹果公司准备了第三个选择:继续保持高定价,但另辟一个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他要做的是,重新给电脑市场树立新的标杆,即除了戴尔的低定价电脑,还应该有时尚、价高的个性化电脑。
没错,乔布斯给苹果电脑规划的是一条质优价高的战略路线。
在汽车行业,不会有人因为某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比宝马和奔驰高,就觉得宝马和奔驰要倒闭了。
宝马和奔驰走的正是质优价高的路线,他们共同瓜分着行业利润的最大头,追求的不是营业额最大化,而是利润率最大化。
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后,电脑市场出现明显的细分。个人消费者的基数在逐渐扩大,他们对于电脑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耐用、适用,它还必须能反映消费者自身的个性特点,也就是说,它必须是顶尖品牌,是市场中的佼佼者。这一市场正在成为行业最大“蛋糕”。
乔布斯将苹果电脑定位为“一流”产品,代表“科技进步”、“标新立异”的时尚先锋形象,体现出良好的设计水准,精良的制作工艺,就像汽车行业中的宝马和奔驰,从而区别于一般的电脑产品。
这样做的结果,除了与市场上大多数产品区隔开来,更重要的是,一流产品意味着能获得足够的利润,进而能支持公司开发出更加一流的产品。
P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