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常家庄园(上中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常崇保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在晋中一带,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常家其实不是榆次车辋村的老坐地户,他们是从吕梁山的常家沟逃荒到榆次车辋村的。其实这样的说法也不准确,这是那些对常家并不知根知底的人们的说法。事实上,常家也并不是吕梁山区常家沟的人,常家真正的根其实就在晋中的小京城一太谷县。不过这样一说,话可就长了。

明初洪武年间,经过元末明初的连年战乱,中原地区人口流失非常严重,本来人烟稠密的繁华中原,有的地方竟成了千里无人烟的荒芜之地。为此,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断然采取了移民政策,把人烟比较稠密的华北地区的人口,按比例大批大批地强制迁移到中原各个地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也是对中国人口分布产生最大影响的一次人口大迁移,即洪武人口大迁移。

明朝政府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强制性地将华北地区大批人口集中到山西洪洞县。为了防止不愿意背井离乡的人途中逃跑,就将这些男女老少的双手捆绑起来,由官兵成批成批地押解到将要迁移的地点。于是,在当年的神州大地上就出现了被绳索串成一串一串的男女老少。他们在官兵的押解下,呼爹喊娘拖儿带女疲惫不堪。中途有人要拉屎撒尿,只好央求押解的官兵把捆绑着的手解开,以便于他们拉屎撒尿。以至于在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已经习惯地把解大便和小便称之为解手。

当年的太谷县在战乱中所受的影响比较小,因此人口相对来说比较稠密,这就使太谷县成为这次人口大迁移的重要人口来源地之一。虽说不是所有的当地人都会被押解到洪洞县,但当时官府是按十抽其六的办法到处抓人。为了逃避远离家乡的厄运,有钱有势的人家上下使钱,没钱没势的人家只好听天由命。

常家当年就生活在太谷县的城郊,一家人靠几亩菜地生活,算不得有钱有势的人家,上下使钱打通关节想都不敢想的。一来是故土难离,二来是迁移之路遥远艰难,于是常家人想办法逃脱了官兵的搜捕,逃到了吕梁山深处。

当常家一家逃到现在叫常家沟的一处七沟八梁两面坡的吕梁山深处时,那里还是个没有人烟、没有名字的荒芜山沟。常家的当家人带着妻儿老小,站在山梁上,指着眼底下没有人烟的山沟说,人有名就方便称呼了,地方有名也就方便称呼了,咱们以后就把这沟叫常家沟吧。从此,这个无名的山沟就叫常家沟了。从此,常家一家人就在这叫常家沟的地方住下来了。从此,这原来荒芜的地方,就有了人烟。从此,常家就在常家沟一代一代繁衍生活下来了。

再后来,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使山外的一些外姓人家,像常家一样,陆续从山外迁移到常家沟。外姓人多了,但常家沟这个地名却没再变。

常家沟虽说地不肥水不美,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管外面的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常家沟的人却在常家沟一代代生下来,再一代代死去;新的一代再生下来,原来年轻的一代变老,然后再死去。常家沟的人本来可以一代一代在常家沟就这样平静地生活下去,可后来一场大旱灾却打破了常家沟人平静的生活。

十九世纪中叶,包括山西在内的华北地区连年大旱,造成了旷年持久、空前未遇的年馑。

旱情是从上年初秋开始的。八月以后,天空就一直朗朗的,不见一丝儿阴天的意思。一直到了深秋,各家各户都忙碌着耕地耙地备种,就等着一场透雨从天上降下来好播种冬小麦,可是老天爷就是没有要下雨的意思。

农人们抱着侥幸的心理,在干透了的沟底水地里将小麦种子撒下去。可是一直到了入冬时节,老天爷还是一直朗朗地对着没有冒出一棵麦苗的土地笑着,像是在嘲笑农人们的徒劳一样。农人们失望了,他们知道这一年的冬小麦是没有一丝儿指望了。

农人们在失望之余还没有完全绝望,因为整个冬天和春天,只要有一场大雪或者一场春雨,他们就能在经过雪水或者雨水滋润的土地里播种春小麦,夏收还是有指望的。可老天爷又让他们失望了。因为整个冬天,天空就没有挂过云,更不用说是下雪了。到了初春的时候,倒是隔三岔五地从远处飘来过黑云。黑云飘来是飘来了,可这些并不很多很厚的黑云只是和常家沟的农人们打个照面就又匆匆地随着风飘走了。常家沟的农人们有谁不知道春雨贵如油的道理?他们满怀希望地看着黑云飘来,又满脸失望地看着黑云飘走。大家就像商量过的一样,全都打消了播种春小麦的念头。

春小麦是没有播种,到了谷雨前后,虽然老天爷还是没有下一滴雨,常家沟的农人们还是又像商量好了一样,争先恐后地把大秋庄稼播种到干得要冒出烟来的土地里了。大秋庄稼毕竟比麦子要耐旱,只要地里有一些潮湿气,种下去的种子就能发芽出苗。尽管在干透了的地里出苗不多,可还是东一小块西一小块出了一些棒子苗和豆子苗。这些像长在瘌痢头上的庄稼苗,虽说看上去别扭,可多少还是给了常家沟农人们一些希望。但随着盛夏的到来,在炎炎的烈日灼烤下,常家沟农人们的指望也就烟消云散了。

进入盛夏不久,如火的骄阳就把田地晒得干裂开指缝宽的口子,出土不久的、原本就稀稀拉拉的大秋庄稼苗经受不住烈日的烤晒,没几天就都枯死了。随着旱情的持续,到了后来连河道也变干涸了,连根深叶茂的树木也呈现出枯萎的迹象。

这样的灾荒年头,虽说没有农活,常家沟的农人们还是习惯在白天的时候,三三两两走到地头,想象往年一样看看庄稼的长势。可每到地头一次,他们的绝望就又加深一层。这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庄稼汉用绝望的眼光望着眼前干裂的田地和枯死的庄稼,叹息声和诅咒声就从他们干涩的嗓子里挤出来。  “两年了,一滴雨也不落。唉!看来今年的收成又是没指望了。天爷爷啊!你是忘了咱这一方土地的黎民了?”

“这地干球的,连草都死了,连树叶叶都黄了,还能种庄稼?有气力也没地方使。唉,等死吧。”

就在他们的叹息抱怨和诅咒声中,远远地从村口传来了送丧的哭声。站在地头的众庄稼汉们抬头顺着哭声向村口看去,就见出村的路上,缓缓地走来一队出殡的人群。两个汉子用一块木板抬着一个死人走在头里,木板上的死人用草席盖着,跟在后面的是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女人和孩子都穿白戴孝,女人一边跟着走,一边哀痛地哭着数落着:“他爹哎!你这一去,留下我们娘几个可就没法过了。你咋说走就走了?……”

一个老汉直直地望着送葬的人群远去,不由自主地跟着向前走了两步,干涩的眼就有一点湿润了:“谁能想到像牛一样壮实的铁牛也会饿死。唉!”

另一个老汉跺跺脚,恨声地说:“死了的死了,没死的等死。”

站在两个老汉身后的一个汉子倔强地哼了一声:“常家沟这一方水土不养咱了。在这地方是没活路了。既是没活路了,那咱就走。等,就是等死。走,也许能走出一条活路来。”P3-5

后记

2001年年初,我收到了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常家庄园修复指挥部的常家宗谱调查函。2001年9月,常家庄园修复后(完成了四分之一的修复工程)正式对外开放,并举行了盛大的典礼。于是一个念头如一道闪电掠过脑际,为弘扬儒商文化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用心写一部以常家的兴衰为主线的小说和电视连续剧剧本。

我对常家历史知道得不多。只是从老人们嘴里东听一句西听一句,听得多了,逐渐形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我平时工作和生活在北京,而在北京很难找到有关常家的历史资料。只是每次回晋时听老人们谈起常家的历史,再就是可以偶尔从山西的报刊上看到有关常家历史的简述。资料匮乏,对我创作这部小说来说是最大的难度。

我的专业是经济理论学,突然转过身去,企图要创作一部文学作品,十多年以前连做梦也没有想过。前些年,我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世界经济》等报刊上时有经济学论文发表。从2001年开始,我放下自己的经济学研究,竟毅然决然地来试写这样一部长篇小说(并计划日后将其改写为电视剧剧本),简直异想天开。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已经默默地写了十一年。

十几年前的一天,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后,开始构思,试写。亳不讲个人成败得失殚精竭虑坚持不懈,原因何在?

1.在三晋甚至在全国,集庄园、外贸、文教等于一体的大家族是稀有的。常家算一家。目前,常家的后人有在美国、加拿大和我国台湾经商的,有在故土务农的,有从事教育的(仅山西大学就有13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常家后人)。

2.我为一切的兴盛与衰败动心。

3.我是常家的子孙。

4.常家历史是三晋历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力求通过这部作品将不同时代的历史价值、社会世态、人生道德和人生意义折射于万一。

怎样完成这部作品?很自然地我就想,我绝不写一部干巴巴的由史料堆砌成的家族历史。我要找到这个家族兴衰的线索,而不是列举一个家族的档案。我要创作的是一部基于史实的严肃文学作品。

在大的事件上,我参照了一些常家的历史资料,并以此为基础,有一些必要的虚构与夸张。追寻和筛选我要创造引人入胜的细节、画面和动作,我要让人们看到一个家族的鲜活的生活,其中的人物应是鲜活的,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人生的酸甜苦辣。因此,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以常家历史为基石,讲述常家兴衰的长篇话剧。

目录

上部 创业维艰

第一回 降天灾灾临竟无雨 遇人祸祸起于萧墙

第二回 无辜受害小小夭折 罪有应得进金毙命

第三回 风餐露宿父子逃荒 萍水相逢大棒相助

第四回 花天酒地守义厌学 呕心沥血进柱打井

第五回 车辋村口少爷被戏 小麦地头父子为难

第六回 守义纠众围打时留 进柱置地讳疾忌医

第七回 灵巧依儿含隋做鞋 丑恶东家怀恨抽地

第八回 表兄妹嬉戏两相悦 常时话牧羊读书勤

第九回 亲兄弟为情生嫌隙 魏公子赌场用毒计

第十回 放丰娃本为高才生 大少爷却是败家子

第十一回 常时留毅然走茶道 王少爷庆幸遇贵人

第十二回 太原府王老爷请客 潇河边刘三赖亡命

第十三回 表情意时友送花布 闯匪窝老二逞英豪

第十四回 逢驼队巴图赠狐皮 看红榜时话夺魁首

第十五回 赵举人举杯贺解元 王少爷上炕吸大烟

第十六回 请解元魏巡抚被拒 还欠债王正发染疴

第十七回 劝少爷刘管家受辱 走茶道常时留还乡

第十八回 售皮货解元试身手 转布店东家闭双眼

第十九回 王少爷驱逐刘弯腰 常时友救济王翠翠

第二十回 常解元公车遭除名 魏公子茅屋诚请贤

第二十一回 常时友用心去贺喜 王少爷失手误杀人

第二十二回 卖家产老夫人救子 谋茶道常时话倡议

第二十三回 赵举人一言解难题 常时友归乡迁母坟

第二十四回 魏巡抚东窗终事发 常解元弃文始经商

第二十五回 常时友赌气下聘礼 兄弟俩同心闯江南

第二十六回 雨夜时留大江失踪 曦晨階儿村口送郎

第二十七回 昧心管家倒卖绸缎 义气兄弟接手驼队

中部 走向昌盛

第二十八回 承恩惠老张悔过失 择佳日时友娶娇娘

第二十九回 时话南下包买茶山 江生北上探访身世

第三十回 老毛子冒失闯大祸 常时友谨慎用计谋

第三十一回 秀才助彼得开洋行 守义偕三赖离人寰

第三十二回 举人定名常家庄园 解元娶妻九天玄女

第三十三回 俏兰花柔情降东家 文秀才奋勇走大漠

第三十四回 恰克图开办大隆号 天和堂喜得大少爷

第三十五回 常氏兄弟开办义学 江生父子医治失亿

第三十六回 国秋害人不成害己 时留救人于难丧命

第三十七回 叔侄解元闻名遐迩 老二一门认祖归宗

第三十八回 常国琪坐镇恰克图 大少爷走访定州府

第三十九回 触家规国秋受惩罚 遇大少李兰终得救

第四十回 常国林设宴延年居 六少爷过继人和堂

第四十一回 聚祠堂郑重定家规 动慈心抵死代受罚

第四十二回 窥沐浴国杰受要挟 听传道階儿信洋教

第四十三回 老字号开门售洋布 新先生登堂讲古文

第四十四回 金秀才恰克图归来 常国林风雪路遇险

第四十五回 太原府大隆号开业 丫鬟屋三少爷偷窥

第四十六回 大境门内兔子留守 人和堂里萍儿坦言

第四十七回 开票号常国林遇阻 逢少年娇小姐痴情

第四十八回 国林被迫迎娶新妇 李兰无辜受辱洒泪

第四十九回 母子设局秀丽上当 兰儿出走国林心伤

第五十回 兄弟二人赌场获抓 父母长者花园被拒

第五十一回 义和团高举灭洋旗 大师姐力救常国林

第五十二回 常国秋定计嫁兰儿 卖唱女无语上花轿

第五十三回 大少爷奔走找三叔 胡管家费心运灵柩

第五十四回 当家人病榻知真相 常国林书房写休书

下部 空谷回音

第五十五回 常国林赌气买婆姨 兄弟俩驾鹤双西飞

第五十六回 四少被逼自悬房梁 依儿公正主持分家

第五十七回 国秋翻脸拒不认账 兰儿洒泪拜见姑妈

第五十八回 婆媳同心装扮桂花 国林振作料理家业

第五十九回 重开业凑银费商量 抢市场赊卖伏危机

第六十回 为救饥民大少放粮 智收彼得秀才用计

第六十一回 大手笔国林收洋行 重友情同年道别情

第六十二回 常国林慧眼识人才 李兰儿雪夜产孤子

第六十三回 闻噩耗痴情郎心酸 通铁路骆驼队散伙

第六十四回 小玲子留学赴海外 常国萍倡议办新学

第六十五回 常二爷二度操医术 魏盼归衣锦归故里

第六十六回 抓先机国林暗运筹 苦用功五爷中头名

第六十七回 常国黛大学堂登科 小疙瘩山庄头牧羊

第六十八回 老太爷忧心患中风 常泰根思乡祭亡母

第六十九回 五台山朝山进香火 迎泽门抗日结情缘

第七十回 榆次城募捐遇兵匪 太谷县提亲诈华家

第七十一回 强按头民绘入洞房 避战乱泰红走巴蜀

第七十二回 常泰根组建自卫队 当家人关闭大隆号

第七十三回 刘同志用计盗枪支 常泰龙失手丢脸面

第七十四回 自卫队智取曰据点 老太爷怒斥鬼子兵

第七十五回 直萍儿数落常国秋 小鬼子抓捕当家人

第七十六回 民娟舍身救父出狱 泰枫大义劝子抗日

第七十七回 为抽为赌父子卖地 减租减息爷孙合谋

第七十八回 疙捣送信视死如归 泰龙被捕罪有应得

第七十九回 中山狼行反攻倒算 奇女子作凤凰涅槃

第八十回 太少奶纵火烧军营 常泰根洒泪拜祠堂

第八十一回 回天乏术落木萧萧 徒唤奈何流水滔滔

后记

内容推荐

常崇保编著的《常家庄园(上中下)》是一部长篇小说。

《常家庄园(上中下)》讲述了:在山西榆次车辋村有一户闻名三晋的外贸世家、教育世家——常家。常家是从吕粱山区逃荒到榆次车辋村的外来户。在晋中谷地的车辋村,常家从一贫如洗到富甲一方,这其中发生了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而从家族全盛到衰败,又有过多少动人心魄的往事……

编辑推荐

山西榆次常家,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族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纵横捭阖,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遂成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常崇保编著的《常家庄园(上中下)》描写了榆次常家在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由创业维艰到走向昌盛再到最后的没落的故事。情节设置跌宕起伏,人物关系微妙错综,再置以波澜壮阔的时代大背景中,非常引人入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