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全球化经济深深依赖并融人量大、廉价的石油经济体系中。大多数工业、农业、商业以及国内的消费体系都是建立在充足的、常常被称为“黑色黄金”的石油之上。石油产量峰值的到来以及产量的下降,将会严重影响全球市场以及依赖于稳定的市场环境的金融制度。
石油峰值论认为,石油开采存在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在某一时间点会达到峰值,此时意味着石油储量已经开采了50%。此后,石油开采会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因为此时油田的寿命已过半。如用曲线图表示,可以看出遵循着哈伯特峰值模型,石油产量走势是钟形曲线。这意味着石油不会突然告罄,呈现出的是廉价石油产量明显下降、价格明显上升的趋势。在石油产量达到峰值后,石油开采的利润变得微薄,即能源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
曾有预言说,石油峰值最早会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还有预言说全球常规石油产量或许在2004年春天,也可能是在2005年12月16日达到峰值。乐观一些的预测为石油峰值将在2020年或2030年出现。人们在替代能源方面的大量投入,有可能避免石油峰值带来的危机。不过,杰里米·莱格特(Jeremy Leggett)说,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油田是在1965年石油勘探高潮时发现的。但20世纪70年代后,就再也没有发现什么新的大油田了,人们在新领域的开拓也不如以前那么快,看来全球石油峰值出现在2010年前后的预测是合理的。
经常出现的能源短缺,尤其是世界人口的不断激增,使得能源价格持续升高。美国能源部和国际能源机构都指出,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石油需求量每天都要增加200万桶。未来20年内,石油需求量将从2009年的每天8600万桶提高到1亿2500万桶,多出的这些石油主要产自中东。只有很少几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2006年的生产能力比1990年有所提高。沙特阿拉伯拥有全球22%的石油储量,但人们怀疑它是否有能力提高石油产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石油开采过剩时期,导致在1998年,石油的每桶价格只有10美元。然而,到2008年年中,石油价格已飙升到每桶135美元以上。航空公司开始崩溃,美国汽车制造商开始减少销量,尤其是大型车,世界各地都放慢了经济发展进度。
不少产油国的政治情况都不稳定,这增加了石油供应和价格的波动与失衡,也直接影响到将来的能源安全。这种波动导致的石油价格变化,几乎会立即影响到依赖于石油的产业。2008年6月,在西班牙和法国边境,成千上万的西班牙货车驾驶员封锁了道路。当时,英国、葡萄牙、法国等从事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人们——包括货车驾驶员和渔民,纷纷抗议燃油价格的暴涨。进而,抗议汽油和柴油价格暴涨的风潮席卷了整个欧洲。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北冰洋海床蕴藏着数十亿加仑的石油和天然气,超过世界未开采储量的25%,将成为各国激烈角逐的地区。早在2007年8月,俄罗斯就把本国的国旗插到了北极地表下4公里海床形成的所谓罗蒙诺索夫海脊,并声称这里是西伯利亚大陆架的一部分。欧盟最近的一份报告警告说,气候变化和石油峰值的到来,尤其是在北极变暖的问题上,将会引发新的重大冲突。
同样,英国也宣称其对一块南极的远程海床拥有主权,它在给联合国的一份申请报告中要求得到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海床。
英国的声明显然违背了1959年签署的《南极条约》(英国是签约国),该条约规定,所有国家对南极大陆都没有权利宣布自己的主权。这个事实说明了日益减少的能源储量是如何改变现有政策并引发冲突的危险。
影响石油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工业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全球范围的石油和能源竞争以及不断减少的储量,必然会引发人们抢夺剩余资源。主要工业国和大公司都在试图控制石油供应商和安全的输油管道(这是件非常棘手的事,因为许多输油管道需要经过地缘政治不稳定的区域)。
总之,如果没有足够的石油维持全球经济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会引发明显的经济衰退、资源战争以及降低人口水平。此外,世界上的燃料资源还遭到产油国利用石油政治进行敲诈的威胁。理查德·海因伯格(Richard Heinberg)认为在未来20年或更短的时间内,石油峰值便会冲击全球能源市场,可能会引发政治和社会动荡,石油峰值研究员詹姆斯·库斯勒(James Kunstler)认为这对系统的影响是非常可怕的:“达到或超越石油峰值的时候,社会、经济、政治系统中会存在各种缺陷。峰值是一个实在的转折点。超越峰值后,事情变得明朗化,不再有什么中心了,对未来文明的所有赌注都湮灭了。”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