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她,明星咖啡厅开了多少年?
她在柜台里面微微一笑,唇间吐出一个数字,一个甲子了。神情极其自豪,但不张扬。
我暗自一算,1949年10月到2012年7月,可不是已经将近63个年头了么。
她问我,你从北京来?然后说她自己祖籍福建。
我说,福建啊,我曾经在厦门生活过将近二十年呢。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步。
我请教她怎么称呼,她仍然微笑着说自己姓简。我揣度这位仪态万方的老太太,是简锦锥先生的女儿吗。
得知我从北京专门前来拜访,她邀我稍等片刻,说简先生一会儿就回来。我迟疑地问,请问您是简先生的……这一次我分明见着她眼里的骄傲,我是他太太。
我真的没想到她竟然是简夫人!她的样子看起来很年轻!
不过几分钟,一位温文尔雅的老人推门而入,简夫人跟他说话。这位是从北京来的梅小姐。于是,我便被奉为座上宾,听简先生夫妇将“明星”的故事娓娓道来。
尽管早就知道明星咖啡厅虽然名为明星实则平易近人,早就听闻简锦锥夫妇待人的热情和爱护,可我还是感到受宠若惊。
如果到了台北没有去明星咖啡厅,事后回想起来一定后悔。如果碰巧又算是文艺青年,或是对俄罗斯餐和咖啡抱有兴趣,那么这间被称为台湾文学地标的咖啡馆就非去不可。我便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去了武昌街寻找“明星”。
我在一日黄昏,乘捷运从西门町出站,顺着宝庆路一直走到重庆南路和凯达格兰大道连接处,然后沿着重庆南路往北,几分钟以后就见着左侧的武昌街。那时候夜色已暗,所有店铺都点亮了霓虹灯,明星西点咖啡厅的招牌在其中那么显眼,它对面的城隍庙也灯火辉煌,我不用再费力去寻武昌街一段七号的门牌。
先径直上了二楼,走廊上挂着“明星”旧时的照片,黑白画面里的老旧建筑,楼梯口的木桌上陈列着“明星”接待过的各界名人,其中赫然有马英九先生的亲切笑容。简锦锥先生讲述的明星咖啡厅的故事《武昌街一段七号》一书整齐地摆放在那里,年代久远的留声机和精美的瓷器也摆放在那里,带着我走入“明星”六十余年的历史之中。
拣了靠窗的位子,看得见窗户外边街道对面城隍庙虔诚的香客。咖啡厅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装饰,素雅的窗帘,古旧的木质火车座式桌椅,精致的吊灯和台灯,墙上挂着装帧精美的油画,还有一段明丽的背景音乐。在充满异域味道的咖啡厅里遥望最传统的城隍庙,有种非常新奇的感受。
“明星”刚刚开始经营的年代,前来光顾的多是政界和商界人士,那时候咖啡厅以其正宗的俄罗斯风味闻名于台北,尤以罗宋汤和俄罗斯点心为最,抚慰了许多俄罗斯人的思乡之心,蒋经国夫人蒋方良女士也是其中一位。她最爱的是俄罗斯软糖,每到店必尝这道俄罗斯皇家御用的点心。
我点的俄罗斯套餐里有一小盘点心,沙拉、浓汤、面包和主菜之后,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俄罗斯软糖品尝,入口即化的白色泡泡软糖,中间夹着香脆的核桃仁,甜而不腻,还没反应过来就已吞咽下肚,遂决定餐后到一楼大饱口福。也正是这个决定,让我能与简锦锥夫妇有了更亲密的接触。
“明星”是台北最早烘焙面包和西式点心的咖啡馆,早年这里每天下午排队购买新鲜出炉面包的场景蔚为奇观。简先生跟我介绍店里的点心,俄罗斯软糖原来有三种口味,白色的是原味,还有两种水果口味的。另外一种颇受欢迎的点心原名“少女酥胸”,后来因为台湾社会相对保守,更名为“少女的手指”。还有中西合璧的核桃糕也是“明星”的特色点心。
简先生坐在柜台里的点心盒子前,在送给我的书上签名。他一边写字一边跟我讲述“明星”的由来,他跟六个白俄罗斯人一起创建的情形,“明星”这名字是从俄文店名Astoria而来,是俄语“宇宙”之意。我从镜头里看着眼前精神矍铄的老人一笔一划地写我的名字,感慨万千,如果不说,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已有八十高龄。另一方面,我不过是到咖啡馆来的最普通最普通的客人,却也得到最热情的相待。
我们谈起数十年来曾经在咖啡馆出入的台湾文艺人士,周梦蝶、三毛、黄春明、林怀民、白先勇、季季、罗门、施书青、朱天心,台湾当代文学史上众多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与这里有着深厚渊源。简夫人告知我次日明星咖啡馆有一场白先勇先生的访谈,非公开性质,然后特意告诉我,你如果想来见见白先勇,可以提前过来。
P002-007
一、明星咖啡厅
上:走过六十二年的台湾文学地标
下:那些年仰慕过的台湾文人
二、波黑米亚咖啡食堂
上:咖啡香里的阅读时光
下:敦南诚品不打烊
三、台北之家
上:光点台北最好的时光
下:恋恋台湾电影
四、希罗斯咖啡
上:咖啡馆的写作人生
下:舌尖上的永康街
五、蒙马特影像咖啡馆
上:寻找山间咖啡馆
下:遥望文化大学
六、堤岸咖啡
上:夕阳西下渔人码头
下:再见,我的爱人
七、蜂大咖啡
上:西门町的中式咖啡馆
下:从龙山寺到涂门街
八、绿岛小夜曲
上:雨后的二条通1号
下:那些错过和遇见的日式建筑
九、女巫店
上:重口味的小清新
下:另类玫瑰女书店
十、Somebody Cafe
上:创意集市里走出来的咖啡馆
下:仲夏的朱铭美术馆
十一、悲情城市小上海
上:九份的咖啡茶楼
下:开往基隆的自由中国号
十二、碳场咖啡
上:猜火车的咖啡馆
下:未曾沉睡的菁桐
十三、三槐堂
上:用鼻子煮出来的咖啡
下:住在台北夜市边的日子
十四、咖啡小自由
上:美酒加咖啡
下:只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
十五、GABEE.
上:拉花王子的传奇
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十六、玛汀妮芝
上:一杯纯净的蓝山
下:这里是台北
十七、cafe' a' la mode
上:法国平民咖啡馆
下:爱上台北便利店
十八、Cafe Ballet Baby Kitch
上:妈妈带宝宝去的咖啡馆
下:想在北京也开一家这样的店
附录
咖啡杯空了之后
街道还是刚刚的街道
我已经不是刚刚的我了
整个城市,就是我的咖啡馆
在台北流连咖啡馆足足半月之后,有一天夜晚,独自行走在街头,、看见一幅见过很多次的海报,上面的那些话语让我突然心生感触,整个台北,就是我的咖啡馆!
那一夜,终于寻着那家永康街上二楼的咖啡馆,此次台北之行,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符号。但不是句号,因为我已期待下一次。要了一壶新鲜水果茶。其实在这里,喝什么真的已不再重要。这家名叫希罗斯的咖啡馆,无论是外表或者装饰都那么普通,甚至可以用不起眼来形容,但是,我带着满心的好奇和期翼来到这里,想看看“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的台湾文坛奇女子朱天心经常光顾的咖啡馆,据说她曾经整日整日在这里写作。
下午在罗斯福路的三槐堂吃起司蛋糕,掌柜王仁植先生得知我在台北逗留已过十目,玩笑地问是否增重。我说白日泡咖啡馆,入夜逛夜市,那么。于是我们心照不宣地笑了。
背包旅行近二十年,热爱自然景致,也痴迷于各地风俗民情,熙熙攘攘的市场更是每到~地必逛之处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最能吸引我的目光,美食书店、小旅馆、咖啡馆、酒吧以及特色小店,旅行之中的很多时光都消磨在这些地方,也有很多关于旅途中形形色色人物的记忆。而我所热爱的这些,台湾无所不有。
曾经在与台湾一水相依的厦门生活将近二十年,海峡对面的岛屿在心中始终那么近又那么遥远。喜欢电影,也很喜欢台湾电影。侯孝贤的悲歌唱着台湾乡村和城市的历史沧桑,杨德昌的脚步始终踟躅于台北的都市浮华,李安关于情感伦理的阐释则在传统与非传统之间游离。当年看李行的《小城故事》。似曾相识的感觉至今还记得,那样一个和闽南小城相似的地方,那风格鲜明的建筑,那亲切熟悉的方言。而《海角七号》则让我想到厦门曾厝坡的海,以及海边的戏台和那戏台上曾经放声歌唱的孩子们。
我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我想去台湾,想去看看那一个与我的第二故乡如此接近又完全不同的岛,想去看看孕育了如此众多优秀导演和电影的岛,想去看看电影里提及的那些写满故事的地方。还有陪伴了我成长岁月的那些台湾诗歌、散文、小说和音乐,那些向往已久的博物馆、历史古迹和名人故居,那些遍布大街小巷的美食和小吃,餐厅和咖啡馆。关于台湾的旅行计划内容太多,只去一次肯定远远不够啊!
后来,当我亲临台北的街巷,当我把脑海中的印象和记忆与身边现实关联起来,很多时候,我都怀疑那是一场梦。一场充满真切的美妙梦境。而把这些梦串联起来的,是散布在台北各个角落的那些咖啡馆。必须承认,当我还未抵达台北便已有预想,以为风格迥异的各式咖啡馆正适合我这样的人来解读这个城市。事实果真如此。
台北是亚洲最具有咖啡文化的城市之一,据说拥有上千家咖啡馆。我以为,透过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馆能够深刻体会这个城市。半个月的时间,各个城区各种风格的咖啡浓香,伴随我一起走入台北的历史、文化和人情味之中。
候孝贤先生的电影《咖啡时光》是纪念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他们二位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亚洲导演,《咖啡时光》通过一个日本年轻女子的家庭情感生活让我看到那时候的日本,感受着流淌开来的生活。
而我想要述说透过台北的咖啡馆所认识的台北,也远不只咖啡心情,应该有许多曾经遥不可及,即使今日仍然神秘的人事与风景。我想。那也是我的一段咖啡时光。于是,写下《台北咖啡时光》之标题。
《台北咖啡时光》由梅梅著,遍布台北大街小巷的咖啡馆,家家都有自己的经营之道和咖啡经。
风格独特的创意咖啡馆,古早味十足的中式咖啡店,遗世独立的山居咖啡馆,热闹活泼的露天咖啡座,温暖柔软的亲子咖啡馆……不经意闯入的某间不起眼的咖啡馆,可能就是台湾文人心照不宣的秘密据点。
而我想要述说透过台北的咖啡馆所认识的台北,也远不只咖啡心情,应该有许多曾经遥不可及,即使今日仍然神秘的人事与风景。
整个台北,就是我的咖啡馆。
《台北咖啡时光》适合旅游文化爱好者阅读。
《台北咖啡时光》由梅梅著,台北是亚洲最具有咖啡文化的城市之一,据说拥有上千家咖啡馆。我以为,透过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馆能够深刻体会这个城市。半个月的时间,各个城区各种风格的咖啡浓香,伴随我一起走入台北的历史、文化和人情味之中。
而我想要述说透过台北的咖啡馆所认识的台北,也远不只咖啡心情,应该有许多曾经遥不可及,即使今日仍然神秘的人事与风景。我想。那也是我的一段咖啡时光。于是,写下《台北咖啡时光》之标题。